硬氣!這家美國人控股的公司三次力挺華為:不會停止供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遭美打壓以來,舉國上下都在為它擔心,畢竟雙方力量懸殊,又有中興的前車之鑑,難道我們又要失去一個優秀的民族企業了嗎?好在令人欣慰的消息不斷傳來:華為有海思晶片、鴻蒙系統保底,有松下、東芝等保持供貨,有中芯國際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晶片技術加持,有360、小米等的力挺……

但對於華為來說,還存在一個最大的變數——台積電。

它被形容為「華為的『生存戰』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雖然有國內領先的中芯國際「候補」,但不得不承認其技術上依然與台積電存在差距。

一旦台積電「斷供」,華為將受到不小打擊,海思的「備胎計劃」也難以完美實現。

而台積電的大股東又是美國人,不免讓人擔心其立場會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現在變數成了定數:台積電已經至少三次公開表示不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不會改變對華為的出貨方式。

一次兩次或許還能推翻,三次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了,如果出爾反爾,必會導致公司信譽大大受損,相信台積電不會這麼不明智。

那麼這家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又為何無懼美方,三次力挺華為?

說到台積電,就不得不提它的創始人張忠謀。

張忠謀有著「晶片大王」、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但他的整個童年都在戰亂中度過。

18歲時,張忠謀成為了哈佛1000多名新生中唯一的中國人,成績名列前茅。

後來他又轉入麻省理工學習機械工程,並以碩士身份畢業,踏入了半導體行業。

27歲時,張忠謀成為德州儀器第一個中國員工,一干就是27年。

在那裡,他考取了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還升任至這個世界第一的半導體公司的副總裁,也就是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的「三把手」。

作為最早進入美國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華人,他掌管著德州儀器的一半員工,也就是3萬人,技術和管理能力都毋庸置疑。

1985年,54歲的張忠謀辭去高薪職位回到台灣,致力於半導體業的發展。

兩年後,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在他的努力下誕生。

當時世界上並沒有獨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英特爾、三星等巨頭從晶片設計、生產到測試與封裝都是自己完成,而台積電不生產產品只做代工的模式與傳統思路背道而馳,並不被人看好。

但時間證明,這種方法能讓雙方都實現利益最大化,因而台積電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拋出的橄欖枝。

如今,台積電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承包了全世界約55%的晶片代工,其中包括華為、蘋果、高通等國際巨頭。

為何台積電能不懼美方,多次表態力挺華為?有專家分析,台積電可能抓住了美國的「命根」。

第一,華為海思目前已經是台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僅次於蘋果。

台積電去年的營收中,海思就貢獻了8%,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11%。

上半年是智慧型手機淡季,蘋果、小米紛紛下調出貨目標,海思卻狂下訂單,幾乎拯救了台積電的業績。

台積電相應地也要投桃報李,維護這個大客戶。

第二,台積電目前不受美方限制。

美方的判定標準在於三點:其一,位於美國;其二,源自美國;其三,海外製造,但是源於美國的技術含量超過25%。

而台積電顯然不符合前兩點,也低於第三點的25%,因此不受美方限制。

第三,台積電抓住了美方的「命根」。

目前台積電已經接下了全球的5G晶片訂單,其中就包括高通公司的。

這批晶片影響到以後半導體行業的變革,高通急需這批晶片穩固地位,台積電抓住了這個命根,美方自然投鼠忌器。

此外,還有自稱「台積電員工」的人透露,如果台積電真的迫於壓力「斷供」華為,也可以將代工技術轉移給南京工廠,該工廠與總部分開運營,不受禁令限制。

因此,對於台積電方面我們可以稍稍放心了。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目前華為最為薄弱的一環也已經有了鎧甲,加上民意的支持、合作夥伴的力挺,相信它一定能順利渡過這次危機,用5G技術為國爭光!

本文由陸水新知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場暗戰發生在台積電與三星中

這兩天媒體紛紛報導指台積電與中國晶片企業簽約合作開發10nm工藝,而三星則與高通合作開發10nm工藝,而在更先進的7nm工藝上台積電則正在努力爭取高通回歸,摩根大通甚至認為高通會有相當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