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它的四個對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的一紙禁令讓華為迎來了它的危情時刻,ARM、谷歌、高通、英特爾等美國公司相繼被爆出將與華為終止合作。

失去ARM相當於斬斷晶片源頭,甚至將影響到華為的備胎計劃,華為海思設計的多款晶片都是基於ARM機構。

失去谷歌華為失去了對安卓操作的系統的全部使用權限,華為只能使用AOSP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不能使用其他谷歌服務如Gmail、Google Play、YouTube等。

失去高通,「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手機產品線由於採用高通提供的數據機晶片,將受到一定影響 。

失去英特爾,華為PC業務由於使用其處理器將會受到不小衝擊。

棋至此局,華為危機應當何解?

5月22日,任正非簽發一封電郵《不懂戰略退卻的人,就不會戰略進攻》,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並表示個別地方的調整不影響大格局,要保護好調整部分的員工。

任正非提到:」未來五年我們將投資100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通過網絡架構重構來解決可信的問題。

要向為我們服務的零部件、向我們需要的大部件去做一些擴張,掌握設計和生產工藝。

車聯網、人工智慧、邊緣計算是我們未來的三大突破點。

華為的產業組合要均衡。

美國政府在華為全球部署5G網絡取得先發優勢之際,開始牽頭遏制的行為,對華為而言,從短期來看,它的供應鏈將承受不少壓力。

但長遠來看,也許渡劫之後,華為將更加強大。

ARM:斬斷晶片源頭?

ARM對華為的封殺引起行業震動,它是移動終端晶片領域巨頭。

三星Exynos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蘋果A11晶片、華為手機處理器等都採用了ARM的技術,需要獲得ARM技術授權,ARM此舉意味著斬斷晶片源頭。

華為旗下海思設計的許多晶片目前都是使用ARM的基礎技術製造的,並需要為此支付專利許可費用。

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22日報導稱,其獲得的內部文件顯示,總部位於英國的晶片設計公司ARM在16日已告知員工,其設計包含了「源自美國的技術」,必須暫停與華為的業務。

ARM還聲明稱,「遵守了美國政府制定的所有最新規定」。

ARM前身是Acorn計算機公司,創立於1978年,位於英格蘭劍橋,它在80年代PC革命初期的貢獻,相當於蘋果電腦。

1990年,蘋果為了尋找低功耗晶片,找上了Acorn,出資扶持Acorn晶片部門獨立,由12個負責晶片架構的工程師負責,自此ARM成立了。

在以後的發展中,ARM創造了一種與晶片領域前輩英特爾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作為晶片領域霸主,英特爾從研發設計、製造晶片到銷售都是一手包辦,而ARM公司相對來說更加輕資產,它是一家既不生產晶片也不銷售晶片的晶片商,只出售晶片技術授權,向客戶收取授權費,而客戶每賣出一個晶片,ARM還可以再向客戶抽成。

目前,英特爾是傳統PC及伺服器市場的晶片巨頭,而ARM則是移動終端晶片領域巨頭。

ARM財報顯示,2018財年,中國區的銷售額占了ARM全球銷售額的約20%,而這個數字絕大部分都是華為海思貢獻的。

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的傑夫·布拉伯(Geoff Blaber)認為:「ARM是華為智慧型手機晶片設計的基礎,因此這對華為來說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

一位晶片行業人士對投中網分析稱,ARM對華為的重要性非常大,所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構架都是ARM系統的。

不過,很多ARM重要版權,華為買了很長時間,甚至是終身的,所以這部分問題不大。

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現在版權能頂兩三年,兩三年之後ARM更新數據或者構架,還能不能用?那時候再採購新的就買不到了。

自媒體人士「寧南山」在其公眾號中稱,即使ARM不再對華為授權新的版本,華為也可以在之前購買的版本基礎上自行繼續開發。

2019年1月,華為在一次市場活動中解釋了公眾對ARM架構自主性的疑問。

華為擁有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而這是最新的商用架構,華為可以完全自主的設計處理器,不受外部環境制約。

華為相關負責人則在5月20日表示,華為的伺服器晶片鯤鵬920已經可以完全實現自主生產。

他補充,這款晶片雖然是基於美國公司ARM架構,但華為已經獲得了永久授權,除此之外,剩餘的供應鏈的華為都可以實現自主生產。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關於此事,ARM回復稱公司遵照美國政府最新出台的限制措施行事,並保持與美國相關政府機構的對話,以確保合規。

並稱,「ARM重視與長期合作夥伴海思(華為晶片子公司)的關係,我們希望此事能快速得到解決。

谷歌:應用生態最為關鍵

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對華為為何自己做作業系統給出了答案,「我們現在做終端作業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晶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晶片。

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晶片,好好的理解它。

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

這一天終於在七年後到來。

在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貿易管制「實體名單」後,谷歌宣布停止與華為部分合作。

谷歌與華為的「斷交」將使得華為只能使用AOSP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不能再使用其他谷歌服務如Gmail、Google Play、YouTube等。

一位晶片行業資深人士稱,谷歌對華為的影響主要在於應用生態,這對於國內的用戶基本上沒有影響,主要是國外的用戶,「如果不再能使用谷歌的應用服務,手機就相當於只有打電話功能。

英國《衛報》撰文稱,這可能會使華為失去近半的全球市場,這還不包括5G網絡設備。

5月22日下午,日本兩大通信運營商KDDI和軟銀先後表示將延期發售新款華為P30系列合約機。

另一大運營商NTT docomo也將暫停華為新機的預約放在討論話題之列。

對於谷歌,當前為這一決定所要付出的代價似乎不那麼明顯,它還有很多其他的手機品牌客戶。

可是,從中期和長期來看,這一決定將對谷歌造成極大損害。

原因在於二個方面,一是損失了像華為這樣的大客戶,二是其他手機廠商會開始意識到,谷歌並不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財經》報導指出,華為有四種辦法解決谷歌的作業系統難題,一是華為提供手機終端硬體,由當地的合作夥伴定製安卓作業系統,並由其向谷歌購買谷歌移動服務的應用許可;二與第三方應用商店(App Store)合作;三是從硬體、軟體到應用商店全部自己完成,打造出自己的移動應用體系;四是在現有安卓平台上大刀闊斧開發出一個新的「安卓分叉」,並以我為主推動後續版本的開發升級,甚至開發出一個全新的開源移動作業系統。

華為打算用自己的作業系統突破谷歌的「封鎖」,其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華為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作業系統OS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於明年春天將可能面市,「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作業系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這是面向未來的微內核。

華為的這一作業系統為「鴻蒙」,從2012年開始規劃,意在成為谷歌Android系統的替代品。

5月24日,「華為鴻蒙」商標現身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申請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註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

從介紹來看,華為鴻蒙可應用於作業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體等等。

此外,葡萄牙第三方應用商店Aptoide正在與華為洽談合作事宜,欲成為谷歌的替代品。

Aptoide的創始人、執行長(CEO)特雷森多斯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市場機會,我們可以由此與華為建立夥伴關係,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

此前,我已見過華為的一名高層,而且我的深圳辦公室的同事一直與華為有聯繫。

當這一消息傳出後,我們再次討論過是否有合作的機會。

Aptoide是谷歌應用商店GooglePlay最大的替代者之一,擁有超過90萬個應用程式和2億活躍用戶。

雖然目前Aptoide與華為的合作模式尚未確定,但可能的操作方式有兩種,華為直接搭載Aptoide商店,或通過應用程式接口(API)將Aptoide商店的內容整合到華為商店中。

英特爾:熱戀關係走向冰點

受這次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華為二十年的合作夥伴英特爾也將其列入了「黑名單」。

英特爾是華為伺服器晶片的主要供應商,英特爾銷售與營銷事業部副總裁、華為全球業務總經理莊秉翰在此前的採訪中曾這樣形容英特爾與華為的關係,「英特爾和華為的合作已經超過20年了,從最早的器件買賣到如今的共同定義產品、新技術導入、合作創新、生態鏈和共同市場的開發等等,英特爾與華為不僅僅在產品技術層面行程了深度的合作,包括市場開發、生態鏈構建、品牌構建上等等都有許多合作」。

華為官方網站中,甚至還刊有《英特爾眼中的華為》一文,文中稱,在英特爾內部有個特別的團隊。

「對華為來說,它代表了英特爾公司;對英特爾來說,它又代表了華為。

」英特爾公司華為全球業務總監方粵生稱,除了傳統電腦業務,這個團隊的業務範圍幾乎涉獵兩家公司的所有ICT產品技術。

就在2018年12月,英特爾還與華為合作成功完成2.6GHz頻段基於3GPP Release 15標準9月份版本、SA架構的5G NR互操作性測試。

這是全球首個2.6GHz頻段基於SA架構的5G互操作測試,是2.6GHz頻段5G NR產業成熟和大規模商用發展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半年不到,這種熱戀般的關係就因為一紙禁令走到了冰點。

《日本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為想要在2021年前成為前五大個人電腦生產商,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今年的出貨量將會增加三倍。

如今英特爾對華為斷供必然會對華為產生巨大影響。

華為如何解決「斷糧」問題?

華為也有在為自己的計算機產品研發CPU,但目前並沒有公開過此方面的進展。

有報導稱,國產自主處理器可以完成「補位」,比如今年4月,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兆芯)研發出最新的國產x86處理器。

其中,開先系列KX-6000處理器採用SoC單晶片設計,完整集成CPU、GPU、晶片組,並採用國內目前最先進的16nm製造工藝,兆芯計劃今年9月開始量產該處理器。

不過國產替代品仍然與英特爾等一線美國企業有不小差距。

上述晶片行業從業人士稱,國產晶片確實能找到替代品,但是質量、性能上不能相提並論,這就好比比亞迪和奔馳一樣,「五萬的車怎麼能和五十萬的一樣呢?」

高通斷供:「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斷供華為的還有近來官司不斷的高通。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除了谷歌公司之外,包括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和博通(Broadcom)在內的晶片製造商也已向員工表示,在接到進一步通知前不會向華為供貨。

高通是華為中檔手機數據機晶片主要供應商,包括「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產品線,同時,高通還向華為的Windows平台筆記本電腦提供數據機晶片。

就在今年1月,高通還宣布與華為簽署了一項短期授權協議,華為承諾將在每個季度向高通支付1.5億美元的技術許可費。

不過,華為方面認為高通的斷供影響不大。

5月19日,華為在「心聲社區」刊發了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接受日本媒體採訪的消息。

任正非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晶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高通方面也曾宣稱,華為目前有54%的數據機晶片是自主研發的,只有22%的數據機晶片來自高通,其餘來自其他的製造商。

最重要的是,華為也將與高通展開5G的競爭。

目前5G數據機最火的三款產品是高通驍龍X50、華為海思巴龍和聯發科Helio M70。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研究公司Athert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師讓·巴蒂斯特·蘇(Jean Baptiste Su)稱,華為的5G晶片巴龍5000(Balong 5000)至少比高通的同類產品早6個月。

不過,目前高通面臨的麻煩事不少。

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當地時間21日判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贏得了2017年發起的對高通的反壟斷訴訟,該判決認定高通存在捆綁銷售,限制競爭等行為,並下令採取5條補救措施,其內容包括不得以限制晶片供應要挾提高專利許可費,不得要求獨家供應,不得拒絕其他晶片廠商獲得許可。

高通股價5月22日大跌10.86%,市值蒸發700多億,創2017年1月2日以來的近兩年半最大單日跌幅。

未來,在5G戰場上,深陷反壟斷危機的高通在斷供華為之後,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反觀從未停止過尋找」備胎「方案的華為,在明確了提高投資研發經費、重構網絡架構、均衡產業組合等一系列戰略調整後,已經做好了應對」至暗時刻「的準備。

(文/投中網商業深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任正非:華為有能力繼續為客戶服務!

最近關於華為的消息可以說是鋪天蓋地了,華為作為民族企業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昨天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任正非稱:某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和為期90天臨時通用許可對華為並未產生太大的影...

ARM對華為斷供,意味著什麼?

最近,美國企業陸續對華為「斷供」。其中對華為影響最大的當屬ARM決定停止與華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持權利和任何未決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