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宣布科創板IPO,未來1-2年14nm是主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TA終於回來了。

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SMIC)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於2020年4月30日通過決議案批准建議進行人民幣股份發行、授出特別授權及相關事宜,惟需取決並受限於市況、股東於股東特別大會批准以及必要的監管批准。

人民幣股份的上市地點為科創板。

根據公告中的發行股份和其當前港股股價估算,此次中芯國際將募資大約234億元人民幣資金,其中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中芯國際的報告,公司將向上海證交所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

上海證交所於形成審核意見後,將向中證監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的註冊。

於人民幣股份發行經中證監同意註冊及完成股份公開發售後,公司將向上海證交所另行申請批准人民幣股份於科創板上市及交易。

公告顯示,這次上市建議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的初始數目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占不超過2019年12月31日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25%。

就不超過該初始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15%的超額配股權可被授出。

人民幣股份將全為新股份,並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也不會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14nm還能戰多久?

中芯國際2000年4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跨國經營的晶圓代工廠。

公司12英寸和8英寸晶圓產能均為國內第一,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占總市場份額4.5%。

據公開資料,中芯國際12英寸晶片SN1和SN2廠房建設項目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

其中SN1項目是中芯國際旗下專注於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中芯南方工廠,主要包括生產廠房、CUB動力車間、生產調度及研發樓等。

中芯南方項目投資總額為102.40億美元,中芯國際合計間接持有其50.1%的權益。

SN1與SN2項目的產能都是3.5萬片晶圓/月,以後也會是國內處理器最先進工藝的生產基地。

那麼在當前台積電和三星已經爭搶5nm先導權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剛量產的14nm,是否值得大手筆投入呢?從目前手機處理器以外的主流晶片來看,全世界還處於14nm時代,中芯國際量產14nm,雖然不能和一流(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劃等號,但卻是進入了世界「主流」的。

目前能做7nm、5nm的廠商寥寥無幾,價格又高,而成熟的28nm又有些產能過剩,兩者中間的14nm已經成為了最佳選擇,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都需要用到。

特別是工業、汽車、物聯網等,不需要追求最先進工藝,14nm正合適。

從目前產品線來看,14nm主要用於中高端AP/SoC、GPU、礦機ASIC、FPGA、車載晶片等的製造。

別看三巨頭在先進工藝上拼得火熱,其實14nm也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特別是英特爾

由於英特爾的10nm延遲了多年,在2019年第四季度才實現量產,所以14nm一直是其CPU的主流工藝,且產能一直處於滿載狀態,即使是這樣,其CPU在市場上依然是供不應求,以該公司的體量而言,其帶來的收入可想而知。

目前,英特爾除了逐步擴大10nm產能之外,還在全球各地的主要晶圓廠擴大14nm產能。

台積電雖然一直是業界最先進工藝的標杆,特別是7nm和5nm,但從其2019年財報來看,其14/16nm工藝依然是營收的主要來源,目前約占總營收的25%。

三星方面,該公司於2015年宣布正式量產14nm FinFET工藝,先後為蘋果和高通代工過高端手機處理器。

目前來看,其14nm產能市場占有率僅次於英特爾台積電

目前能夠提供7nm產能的只有台積電和三星兩家。

三星幾次和台積電打價格戰均未占上風,卻頻頻爆出良率問題,而台積電的產能幾乎被蘋果、華為、比特大陸、AMD幾家公司全數吃盡,高通一直在台積電和三星之間搖擺。

所以受限良率和產能,7nm成為全球晶片主力工藝還需要一段時間,承擔全球晶片生產的主力軍依舊是14nm。

較三巨頭仍有差距,海思轉單促擴產

晶圓代工是典型的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

金融界網站引用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對標英特爾、三星、台積電這三巨頭每年超10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藉助A股更寬容的融資環境,中芯國際募資上掣肘會少,資本反哺實業,對重資產高科技公司加速追趕有意義。

以全球龍頭台積電為例,僅2019年一年的資本開支就達149億美元,研發投入為29.6億美元。

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龍頭,2011年-2019年資本開支累計為136億美元。

該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也要有清醒認識,中芯國際較一流同業差距仍有5-7年,長期追趕任重道遠。

不過外界一些因素,也從側面催化了本土晶片設計企業從台積電轉單國內,加速了中芯的追趕進度。

例如中美貿易戰中,美國計劃將出口華為的技術限制從「源自美國技術標準」從25%比重調降至10%等,這意味著台積電很可能被美國「卡脖子」,不能接14nm以下的中國大陸訂單。

中芯國際去年四季度開始量產14nm技術並貢獻當季1%收入,正在追趕7nm技術,以儘快縮小與全球第一梯隊的距離。

公司今年繼續擴大產能,其資本開支計劃為31億美元,較2019年的22億美元(實際為20.33億美元)大幅上升。

從去年開始,中芯國際也頻頻傳出擴充14nm產能的新聞,據稱是因為華為海思的14nm訂單正大批從台積電轉移給中芯國際,但是當前中芯產能不能全部吃下。

另一方面,由於中芯國際台積電的工藝不兼容,將晶片從台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流片需要時間,晶片與製造工藝相關的部分需要重新設計。

長遠來看至少1年內,新擴充的工廠還無法量產,我們要見到中芯國際生產的海思晶片可能要2021年。

《電子工程專輯》獨家獲悉,華為海思也在積極與中芯國際展開戰略合作,預期未來在中芯深圳坪山廠會有所動作。

多家券商認為,在國產替代浪潮下,中芯國際有望長期受益。

中信證券電子組表示,中芯國際擁有華為海思、高通、博通、格科微、兆易創新、紫光展銳等大量優質客戶。

美國退市,中國上市

2004年3月,中芯國際曾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以ADR的方式上市,同時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不過2019年5月24日,中芯國際申請自願將其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並撤銷該等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和相關普通股的註冊,轉為櫃檯交易。

中芯國際表示,主動申請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有多種原因,其中包括:與全球交易量相比,中芯國際ADS交易量相對有限;以及維持ADS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將帶來較重的行政負擔和較高的成本等。

從那時起,業內關於「中芯從美國退市,是準備回A股」的傳聞就沒斷過。

而現在中芯國際的這份公告,也驗證了此前的傳聞。

不過即使在紐交所下市,中芯國際仍然是香港上市公司。

今年4月以來,由於公司業績表現好於預期且利好消息不斷,使股價近期持續逆市上漲超20%。

當前股價15.26港元,總市值約為786.7億港幣。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准,《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開始施行。

為探索紅籌企業境內上市,證監會曾在2018年3月出台了《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但在選取標準方面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其中對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

按照這個標準,目前總市值不足800億港元的中芯國際沒有機會回來。

但改革方案宣布後,紅籌企業回歸A股的市值門檻顯著降低:已於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若滿足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等條件,其市值只需達到200億元人民幣

此前,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實施之後,A股市場迎來「紅籌第一股」華潤微。

中芯國際董事會趕在4月30日同一天,審議通過境內上市議案,足見中芯國際有備而來。

芯謀研究所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上市企業主要是中小微型企業,平台型和龍頭型較少,代工企業更是只有華潤微電子一家,未來應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龍頭、向集成電路製造業尤其是代工環節傾斜,讓產業核心環節獲得更多支持。

這次中芯國際回歸帶了一個好頭,下面期待華虹等企業的回歸,更好地獲得國內資本平台支撐。

中芯國際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此次募資是為了公司更好成長,也方便公司服務更多客戶。

中芯國際表示,參與科創板IPO將使公司能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於維持其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其資本結構,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也有利於加強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A股里的「中芯概念股」

而想成為中芯國際的供應商,也需要通過其「新/備選供應商准入評估機制」。

參與評估的部門包括質量部門、環境/安全/健康部門、採購部門、使用單位等,分別從產品的質量參數和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體系、供應商的環保/安全/健康管理、供應商的倉儲/物流/售後服務管理、產品的生產使用狀況等方面給予評估。

(截圖自中芯國際官網)

供應商只有經過評估,滿足相關的資質要求並達到合格分數後,才能進入公司的合格供應商名錄。

在A股里,中芯國際已經上市的供應商夥伴也很多,它們主要來自設備和材料領域,個別公司市值甚至在中芯國際之上。

設備類夥伴

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廠商北方華創,成立於2001年,實際控制人仍為北京電控。

核心產品主要由刻蝕、擴散爐、清洗機設備和高精密電子元件組成,優勢在於產品矩陣品類完備,下遊行業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功率器件等,被譽為崛起中的中國版「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雖然北方華創未在2019年報中披露客戶名稱,但從公司的新聞稿和券商研報中,不難猜測中芯國際是公司主要客戶之一,供應產品包括刻蝕機、沉積設備、清洗機、熱處理設備等。

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是國內刻蝕機設備龍頭,是國內首家加工亞微米及納米級大規模集成線路關鍵設備的公司,其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應用在國內外知名廠商55納米到5納米的眾多晶片生產線上。

中微成立於2004年5月,註冊資本4.81億元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兼執行長為尹志堯。

中微很早就打入了中芯國際的供應鏈,2016年還成為了中芯的第一大供應商,去年7月22日,在首批25家科創企業集體掛牌儀式上,中微公司登陸科創板。

此外,至純科技的高純工藝系統已切入中芯國際等一線客戶。

中芯國際作為LP之一的中芯涌久擬投資2.7億元參與至純科技新一輪定增。

材料類夥伴

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集科技」)也是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之一,主要為晶片製造廠商提供關鍵工藝材料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其化學機械拋光液已在130-14nm技術節點實現規模化銷售,主要應用於國內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圓產線;10-7nm技術節點產品正在研發中。

安集科技已經打入了中芯國際台積電、長江存儲、華潤微、華虹宏力供應體系,更是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

中芯國際系安集科技最大單一客戶,占比60%左右。

鼎龍股份成立於2000年,2010年創業板上市,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及製程工藝材料、光電顯示材料、列印複印通用耗材等研發。

其CMP拋光片被納入「02專項」,負責中芯國際子課題「20-14nm技術節點CMP拋光片產品研發」任務。

晶瑞股份主營半導體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兩個方向,主導產品包括超凈高純試劑、光刻膠、功能性材料、鋰電池材料和基礎化工材料等,應用於半導體、鋰電池、LED、平板顯示和光伏太陽能電池等行業,具體應用到下游電子信息產品的清洗、光刻、顯影、蝕刻、去膜等工藝環節。

券商研報指出,晶瑞股份的光刻膠產品2018年進入中芯國際天津工廠8寸線測試並獲批量使用。

公司在2019年報中表示,紫外負型光刻膠和寬譜正膠及部分g線等高端產品已規模供應市場數十年,i線光刻膠近年已供應國內頭部晶片公司,高端KrF(248)光刻膠處於中試階段。

江陰江化微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生產適用於半導體(TR、IC)、晶體矽太陽能(solar PV)、FPD平板顯示(TFT-LCD、CF、TP、OLED、PDP等)以及LED、矽片、鋰電池、光磁等工藝製造過程中的專用濕電子化學品。

江化微表示,公司的濕電子化學品技術等級普遍達到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組織SEMI標準G2、G3級,公司IPO募投項目部分產品達到G4等級,在國內同行中處於前列位置。

中芯國際系公司客戶之一。

此外,江豐電子有研新材中芯國際供應靶材,華特氣體(和南大光電給中芯國際供應電子特種氣體等。

矽片供應、封測夥伴

一些正在研發適用於先進工藝的12英寸大矽片、高端光刻膠、離子注入機等國產設備和材料,未來也有望打入中芯國際供應鏈。

4月份剛登陸科創板的上海矽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矽產業」),就主要從事300mm半導體大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打破了大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零的局面。

據介紹,公司提供的產品類型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客戶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長江存儲、華潤微電子、台積電、格羅方德、ST意法半導體等知名企業,一定程度上承擔起保障國內半導體矽材料供應的責任。

封測方面,中芯國際是國內封測龍頭長電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比例為19%。

仍靠進口的設備和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晶圓製造方面國內供應商很多,但最尖端的光刻機和相關光刻材料,仍被國外廠商把持。

光刻機被業界譽為集成電路產業皇冠上的明珠,研發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非常高;正因如此,能生產高端光刻機的廠商非常少,目前市場上提供量產商用的光刻機廠商只有三家:ASML,尼康(Nikon),佳能(Canon)。

最知名的當屬荷蘭的ASML,在中高端光刻機市場,ASML占據大約60%的市場份額,而最高端市場(例如沉浸式光刻機),ASML大約目前占據80%的市場份額。

除了光刻機受制於人外,作為光刻技術實現的關鍵材料,光刻膠同樣被日本、歐美公司壟斷。

前五大廠商占據了全球光刻膠市場87%的份額。

而日本的JSR、東京應化、日本信越與富士電子材料四家公司的市占率總和就達到72%。

責編:Luffy Li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國產化的產業鏈機會

一、關於代工對於集成電路,大家都會講摩爾定律,而摩爾定律其實是一個商業定律,它有它的價值在,對於我們的指導意義在於當工藝還沒有到達物理極限時,大家都按照這個規律往下做,在設計時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半導體製造企業開啟軍備競賽

半導體產業經歷了2019年的低迷,但其在2020年的潛力卻被很多業內人士看好。摩根大通分析師Harlan Sur在其於去年年底發布的一則研究報告中指出,半導體市場將於2020年復甦,預測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