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江湖十年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興利

江湖夜雨十年燈。

對於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鏈來說,在這片執掌江湖上,蘋果是一盞閃了十年的燈。

2007年1月9日,賈伯斯推出全球第一代iPhone手機,正式開啟了智慧型手機觸屏時代。

而自當年6月29日iPhone發售至今,iPhone上市已整整十年有餘。

市場競爭殘暴,經過多年格局重構後,三星、蘋果失寵,截止到2017年,華為、OPPO、vivo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軍團開始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像是一個縮影,讓世人可以觀察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中的快與痛。

十年光陰流逝,中國手機製造商已經精通於製造出高質量的手機,並在全球手機出貨量中占據絕對優勢,但與此同時,要打造出真正創新性、引領行業性的產品,真正在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鏈上攫取最大程度的利潤,而非僅以微利支撐行業發展——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走的路程似乎還很遠。

後浪儘管陣陣翻起,前路卻尚晦暗不明。

智慧型手機這塊掌上江湖,誰又會是下個十年的一盞明燈?

蘋果式微

德國市場調查公司Statista日前公布的iPhone相關數據顯示,上市十年iPhone一共賣出了12億台,銷售收入高達7380億美元。

而iPhone較高的利潤率為蘋果帶來的利潤至少有1000億美元。

除此之外,有數據顯示,蘋果在2016年的銷售額為216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於iPhone。

iPhone正式入華始於2009年。

當年1月,我國3G正式商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化的換機潮掀起,三大運營商開始借鑑歐美模式,加大終端補貼,大範圍推廣合約定製機。

當年10月31日,iPhone3G和iPhone 3GS兩款手機正式借道中國聯通在中國市場發售。

隨後在2010年,頗具蘋果劃時代意義的機型iPhone 4引爆中國市場,上市幾個月後依然「一機難求」。

以iPhone入華為契機,令中國聯通在3G時代成功「圈地」。

按照瑞銀的數據,在2010年,有5%-10%的中國移動全球通客戶簽約聯通的3G服務,而到2011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15%-20%左右。

可以說,這其中iPhone功不可沒。

在中國的高端手機市場,蘋果的寡頭壟斷地位逐漸形成。

與此同時,3G時代的到來,給披著多年「低端」、「山寨機」外衣的中國手機廠商們打開了新的市場大門。

以華為、中興、聯想等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通過定製手機特別是千元定製機,迅速搶占中低端智慧型手機市場。

但在多年之後,缺少爆品已經成為蘋果增長乏力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蘋果2016財年營收達到2156億美元,低於2015財年的2337億美元,下降9%,2001年以來蘋果第一次整個財年業績出現下降。

更令蘋果高層意外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金字招牌正不斷褪色。

今年5月,蘋果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蘋果在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滑14%,成為蘋果內部唯一出現營收下滑的市場。

而這已經是蘋果在這一市場遭遇的第五個季度的營收下滑。

這一頹勢與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與市場份額縮水緊密相關。

流水的手機主角

2007年初第一代iPhone發布時,諾基亞時任CEO曾如此表示:「蘋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諾基亞專注做手機很多年,同時又有滿足任何價位和需求的產品線,而蘋果僅僅只有一款產品。

作為彼時功能機時代的絕對霸主,諾基亞的盲目自信在此時看來頗令人可惜。

沒有把握住智能機更新換代時機,這一戰略性失敗讓曾經的芬蘭手機巨頭轟然倒塌。

2013年,諾基亞的手機業務被以72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微軟公司,後者獲得了諾基亞智能機方面截至2016年10月、功能機方面截至2023年10月的手機品牌使用權。

隨後功能機相關業務在2016年5月被微軟出售予鴻海旗下富智康和HMD。

除此之外,HMD還獲得了在10年內生產諾基亞品牌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授權。

牆頭變換大王旗。

在智慧型手機巔峰位置盤桓的,並不是只有諾基亞一個。

自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蘋果曾獨享了很長一段一人獨大光陰。

那段時間,不管是以蘋果、HTC為首的高端派幾乎壟斷了中高端手機江湖,還是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中國廠商逐利中低端市場,三星的表現都尚不足以站在市場的聚光燈下。

但在2012年,三星終於撕下低端、功能機標籤,正式揭開智慧型手機江湖中的「三星時刻」。

2012年三季度,三星的Galaxy S III憑藉1800萬台的銷量首次超越蘋果的 iPhone 4S的1620萬台,成為新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冠軍。

此後,蘋果與三星之間關於第一的銷量之爭就呈現膠著態勢。

三星對於蘋果的超越,或者說蘋果對於天花板的突破乏力,在今年7月初再次以數據凸顯。

據三星電子發布的最新業績報告,初步核實今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大增72%,達14萬億韓元(121億美元),超過了2013年第三季度創下的最高紀錄10.16萬億韓元(88億美元),實現史上最高利潤。

相比之下,蘋果二季度的營業利潤預期為105億美元,三星已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

再到中國軍團

如果僅以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作為衡量標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全面普及,國產手機品牌已經站到了行業的絕對高度上。

2016年,華為、OPPO、vivo以高增長強勢占據了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中的三席。

今年一季度,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所占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4.6%小幅下降至24.5%,蘋果所占份額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至15.3%。

而中國廠商華為、OPPO、vivo則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增長分別至8.2%、5.5%和4.3%。

如果拿智慧型手機市場龍頭的變換作為前車之鑑,那麼,對於突然爆發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殘酷真相應該是:數字並不能代表一切。

在今年年初銷量沖高至中國網際網路手機銷量冠軍位置後,榮耀CEO趙明曾如此公開表述自己的矛盾心情:「我看到這個結果更多的是惶恐,是不安,因為過去幾年裡眾多閃亮的名字成為第一之後,迅速滑落,似乎這個市場上的第一是用來被超越的。

在榮耀沖高至這一位置之前,小米已經在中國網際網路手機圈內獨領風騷數年。

除了小米之外,最應該引起行業驚醒的例子,就是3G時代的「中華酷聯」。

作為國產手機執牛耳者,這4家企業一度風光無比。

曾經趁著3G正式商用東風,在三大運營商加大終端補貼、大範圍推廣合約定製機的背景下,「中華酷聯」以千元定製機占據了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造就了一時輝煌。

然而,得之東隅,失之桑榆。

「中華酷聯」當年以低端機型贏得了銷量同時卻失去了口碑,他們的手機在用戶心中逐漸被貼上了「低價、粗糙」的標籤,隨後在最近幾年的時間內,以其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費勁心力想要撕掉這些標籤。

要銷量還是利潤

儘管早在2016年初就有手機製造商提出智慧型手機行業要進行「供給側」改革,但口頭的喊話並不能擋住整個行業的出貨量在去年一年內狂飆突進,這也一度引發業內對於手機市場庫存危機的擔憂。

2012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隨後國產手機出貨量一直狂飆突進,在2016年約14.7億部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中,國產手機以4.7億部出貨量占了超過三成份額。

耐人尋味的是,銷量似乎成了一劑令國產手機行業都為之傾倒的興奮劑。

不只是廠商,從媒體報導也能看到,大家對手機廠商的評判標準也更多是通過銷量來體現,出現了「以數字論成敗」的怪圈。

然而,銷量表面的繁榮與旺盛生命力似乎消解了本應該引起行業嚴肅討論的問題:那就是銷量是否能代表口碑?急速沖銷量是否真的代表企業的賺錢力?

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營業利潤為537.72億美元,其中蘋果利潤為499.97億美元,占比高達79.2%;三星利潤為83.12億美元,占整體利潤的14.6%;與之相比的是,中國前三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的利潤占比總和僅為4.4%:其中華為營業利潤為9.29億美元,占比1.6%;OPPO營業利潤為8.51億美元,占1.5%;vivo營業利潤為7.32億美元,占比1.3%。

「一部手機賺30元,這算什麼高科技、高水平?」在2014年春天的一次內部講話中,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如此敲打華為消費者BG。

而在2017年年初的華為消費者BG年度大會上,任正非也公開指出,作為終端製造公司,必須要有利潤,而且利潤一定要有現金流。

對於國產手機行業而言,在產業鏈中量多利少的尷尬地位其實不容迴避。

「缺芯少屏」一直是國產手機行業多年的軟肋,去年年底至今年以來,國產手機掀起一波漲價潮,背後的推手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存儲晶片等上游零部件供應緊張引發的漲價潮,在這一過程中,國際元器件供應商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從三星電子7月7日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看,初步核實營業利潤同比大增72%,銷售額同比增長17.8%,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三星之所以能取得這份「盈利驚喜」,得益於零部件業務的驅動,半導體、面板業務貢獻了近八成利潤。

另以晶片供應商高通為例。

在高通發布的截至9月25日的2016財年第四財季財報中顯示,高通第四財季凈利潤同比增長51%,營收同比增長13%,均超出了市場預期。

這主要受益於與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新簽的專利授權協議,和在中國手機晶片業務銷售量的增長。

業內分析指出,晶片、螢幕、內存、快閃記憶體、攝像頭晶片等重要元器件幾乎都來自於國際大廠,占據了超過五成以上的成本,在國產手機擺脫元器件依賴症之前,利潤大幅提升幾乎是個偽命題。

智慧型手機的未來?

智慧型手機演變十年後,曾經被用戶認為又卡又難用的Android手機在體驗上已經與蘋果系統差異越來越不明顯,而不同品牌之間的智慧型手機也越來越難以區分,就連近年來推出的多款iPhone也都被指「換湯不換藥」,同質化態勢明顯。

站在十年的節點上,在眾多手機從業人士看來,一個新的變革期已經到來,而2017年將是整個行業的轉變年。

全面屏被指是智慧型手機領域最大的一個變革之一。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公開表示,全面屏手機是未來10年的方向,今年會有全面屏手機大戰。

實際上,自三星在2011年首次推出大屏手機以來,手機螢幕近年來一直都在往大尺寸方向發展,但螢幕過大時不利於用戶操作和體驗,所以發展到5.5寸後,螢幕的尺寸增加開始緩慢。

在整機大小不改變的情況下,減小手機屏的邊框,長寬比例增大,增加屏占比,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大螢幕的使用體驗。

截至目前,三星Galaxy S8/S8、LG g6、金立s10以及小米mix等都相繼推出了全面屏手機,還有華為、夏普等也都表示將發布全面屏手機。

除此之外,有消息稱,今年秋季要發布的iPhone 8也將會採用全面屏設計。

一時間,整個手機圈都在發力全面屏設計。

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近兩年,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開始不斷湧現,以越來越猛的勢頭開始占據市場。

從全球來看,無論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的BAT、華為等企業,都在積極布局。

在智慧型手機圈,人工智慧也從去年起成為熱門話題。

除了早已入局的蘋果語音助手Siri外,國產手機廠商也開始試水,以華為為例,其在去年年底發布的榮耀Magic上初次試水智慧系統,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也公開提出華為手機的發力重點,並直指未來人工智慧最有效的載體就是「人工智慧+智慧型手機」。

在三星年初推出的S8系列上,三星的Bixby也首次亮相。

這枚在S8系列機身側面的實體按鍵,簡單一按即可啟動,只需要使用聲音即可向Bixby下達指令,開啟手機各種應用程式及功能。

業內分析指出,加載人工智慧的手機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深度學習,越來越貼合用戶習慣。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未來智慧型手機一定會被取代,而且取代它的一定是人工智慧或者是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硬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手機的崛起,下一步會逐鹿全球嗎?

國產手機是指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製造的手機。代工的世界品牌手機不能算國產手機。國產手機的優勢是價格較低, 國產手機包括以下兩大類:中國自主品牌普通大眾手機,如華為、小米、魅族、樂視、中興、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