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京東覆水,強東難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4歲的劉強東,在京東財報電話會議上,罕見地選擇了沉默。


44歲的劉強東坐在那裡,不發一言。

這是京東財報電話會議的現場。

面對分析師的追問,善辯的劉強東第一次選擇了沉默。

一口宿普(宿遷普通話)闖天下,劉強東一心想把京東打造成中國版的亞馬遜,14年來,亞馬遜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科技公司,京東的市值卻只剩亞馬遜的零頭。

沒有了中國亞馬,只有遜。

1

2018年8月16日,京東發布了本年第二季度財報,凈虧損22.7億

元,同比激增600%。

這是一個遠超出預期的虧損額度。

2017年,京東四個季度中,兩個季度實現了盈利。

這樣的表現讓市場無比期待京東的2018年,而劉強東也意氣風發:

京東現在分分鐘都可以扭虧為零。

除了京東商城外,京東還在不斷進行業務投資,如果不投資的話,京東盈利真的很容易!

分分鐘是不存在的,2018年,仍舊成了京東的投資年。

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京東集團共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27.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

研發費用增長,並不能完全解釋京東的虧損。

更主要的是,還是營收的乏力。

二季度,京東實現凈營收1023億人民幣,低於外界展望的1027億元一致預期。

當下的三季度,京東方面的論調更是悲觀:2018年Q3的營收增速將低於30%,預計營收在1045億元至1090億之間,同樣低於預期。

這或許是京東連續6個年度營收增速的下滑。

2012年至2017年間,京東的營收增速從96%滑落至不足40%,而2018年或許會繼續滑落到30%區間。

這樣的增速,甚至跑輸了中國電商市場的「大盤」。

易觀發布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2季度)》顯示,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同比增長34.3%,京東的GMV增幅僅為30.5%,遠遠低於市場的平均表現。

第一季度的情形也大體相似。

2018年一季度,京東GMV增速為30.4%,而同期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5.4%。

不是市場的問題,只能是京東的問題。

2

京東的老對手,阿里巴巴,也給了京東「致命一擊」。

2018年的5月,阿里巴巴公布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財年業績。

在B2C電商領域,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平台,實物GMV同比增長45%,阿里巴巴核心電商營收,增速超過60%,比京東的營收增速高出整整20個百分點。

價格戰的影響開始顯現。

2017年,是京東和阿里巴巴的價格戰打得最激烈的一年。

這一年,阿里巴巴強勢阻擊京東,針鋒相對提出了618大促,逼迫京東618持續燒錢,惡化現金流。

雙方在供應商引發的輿論戰,也一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也正是從2017年Q2開始,京東不僅改變了GMV的統計口徑,還停止披露自營和第三方各自的交易金額,年底更是放話「不再嚴格區分自營和第三方」。

這裡發生的一個小插曲,短短几個月後讓京東成為公眾討伐的「對象」。

斐訊,一個以0元購在京東電商大火的路由器,掛上「京東自營」的標籤,成為京東的爆款產品。

在這款產品背後,一家P2P平台聯璧金融誘人的收益,讓購買斐訊產品的消費者,成為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人。

2018年,聯璧金融爆雷,血本無歸的投資人把帳算到了斐訊產品推廣及銷售平台,京東的頭上。

劉強東的微博,也成為這些「受害人」傾訴的主場。

從6月19日開始,劉強東在微博沉默至今。

在最近發布的幾條微博評論區,斐訊成為避不開的關鍵詞。

斐訊事件的背後,側面印證著京東在第三方賣家管理上的缺陷,也凸顯著,京東為了保住核心業務電商板塊的營收,不遺餘力。

3

價格戰的影響仍在繼續。

2018年二季度財報顯示,京東2018財年第二季度應付帳款達到875億元,同比增加18%,低於營收增速。

這種現象以前未曾有過,2015年、2016年、2017年京東應收帳款增速分別為82%、54%和61%。

值得關注的是,京東供應商帳期再創歷史新高,達到60.9天,同比上季度上升2.7天。

付款周期的延長,在資產端,體現為京東手持的現金及其等價物的增長。

2017年12月31日,京東手持的現金及其等價物為257億元,而到了2018年二季度,這一金額增長至352億元。

京東需要現金面對延續的競爭。

在自由現金流上,京東卻陷入了窘境。

2018年二季度,京東的自由現金流猛然降至131億元,降幅高達41%。

對比之下,京東集團的凈現金流入也開始放緩。

相比2017年6月,京東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入從194億元降至164億元。

至關重要的自由現金流,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有名言:

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主要來自,不斷增加的營業利潤、有效管理的運營資本以及資本支出。

利潤排在第一位。

對於京東而言,最重要的是盈利。

這一切,仍然遙不可及。

4

自由現金流的頹勢,意味著京東造血能力的衰弱。

2018年618當日,京東宣布接受谷歌5.5億美元的投資。

這並沒有獲得資本市場的積極回應,當日,京東的股價跌幅2.8%。

6月19日,京東的股價更是跳空低開,跌幅4.3%。

兩個交易日的跌幅超過7%。

6月18日,也成為京東股價的轉折點。

在此之後,京東的股價一路狂瀉,從最高45.2美元跌落至32美元區間,跌幅近30%。

這也是京東自2017年4月以來,首次跌破35美元。

反觀之下,同樣作為騰訊系的一員,拼多多在上市之前的2018年4月,獲得騰訊領投的30億美元融資。

京東,不再是騰訊系的唯一選擇,也意味著,京東從外部獲得資金支持,變得困難。

這或許正是劉強東極欲提升京東金融價值的原因。

在1300億元估值的的傳聞後,京東金融的分拆協議也流向市場:

當京東金融累積稅前利潤為正時,需要將利潤的40%劃歸到京東集團以彌補京東集團向京東金融輸出的許可及服務。

自身造血能力遭遇業績增長的天花板,京東的資金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