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兩個月後改口 假茅台事件暴露京東模式遇瓶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一則京東自營渠道出售假茅台酒的消息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事情的起因是,濟南一位消費者在5月8日從京東自營渠道購買了兩箱「43度飛天茅台500ml」,次日到貨後,打開其中一箱驗貨發現該茅台酒無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放在瓶蓋和標籤中可保護品牌),無MT(茅台暗記),疑似買到了假酒。

為了進一步驗證茅台酒的真偽,5月14日,涉事消費者和茅台打假辦工作人員在濟南市工商局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對涉事酒水進行鑑定,最終確定為假冒茅台酒。

京東官方聲明表示,初步判斷該批次「43度飛天茅台500ml」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了被調包現象。

「其實我們也是受害方,目前正密切配合警方調查,警方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應該會有一個最終的結果。

」京東相關工作人員說到。

此外,上述事件發生後,多位山東地區的爆料人在百度貼吧等平台反映稱,其通過京東自營渠道購買的茅台酒,同樣存在無nfc、無mt、標籤印刷出錯等問題,因此也認定為假茅台酒。

如果這些爆料人所述情況屬實,那麼從京東自營渠道銷售出去的假茅台酒將不止一批。

雖然目前京東澄清假酒不是自己出售的,是他人在運輸過程中掉了包,但即使如此,京東也存在著疏於管理的問題。

京東裁員大幕拉起?

在國內電商領域中,阿里巴巴與京東這兩家巨頭的明爭暗鬥似乎從未停息,而兩位掌門人之間也會時常上演一場口水戰。

馬雲就曾表示,不看好京東的模式,如果京東在未來幾年不轉型,那麼京東的員工將達到100萬,到時不僅成本居高,而且還會面臨100萬員工的管理問題。

而當時劉強東回應,沃爾瑪在全球也有100多萬員工,但沃爾瑪管理的很好。

不可否認,沃爾瑪的確管理的不錯,但這個模式京東是否能夠成功複製還要打上一個問號,而且眼下的假茅台酒事件無疑是京東員工疏於管理的一個縮影。

然而,近期劉強東對自身的發展模式也改口了,在馬德里世界零售大會上,他表示,希望未來有一天,在京東沒有一個人類,工作百分之百由人工智慧技術和機器人運作完成。

目前京東擁有16萬名全職員工,未來十年希望能減少到8萬人以下。

雖然劉強東的這番言論極大的推崇了人工智慧,並為其準備大刀闊斧裁員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理由,但這卻與此前劉強東許下的眾多承諾大相逕庭。

今年2月,劉強東在京東年會上承諾,未來即使京東應用機器人代替人力,員工們可以去給機器擦機油,也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

此外,劉強東還承諾,要給每個員工都建兩人一間的公寓、累計為員工繳納幾十億的社保、快遞員收入不能低於縣長、員工5年內都能買得起老家的房子等等。

但短短兩個月過後,是何原因讓這位電商巨頭掌門人忘記了曾經的能諾,而且還要將裁員這把快刀投向自家「兄弟」。

4月20日瑞士信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為了應對新零售帶來的影響和衝擊,京東在不斷加大物流技術研發和投資支出,至其成本上漲。

目前在物流行業中,大型的倉儲部門,轉運中心,其包裹分撿的工作,大部分已由人工智慧取代,而在配送環節上,京東此前亮相的無人機配送也算是玩出了新高度。

此外,京東還在不斷加碼「無人送快遞」,劉強東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打算在四川、陝西建100多座無人機的機場,把省內的物流成本降低70%。

在面對行業的衝擊和成本的不斷上升,裁員可能才是京東最佳擺脫困境的方式。

8個季度盈利背後的隱憂

5月8日,京東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東一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1001億元(約合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來自持續運營業務歸屬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5.249億元(約合2.4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988億元增長410%,實現了8個季度盈利。

從表面看來,京東這一季度的財報十分光鮮亮麗,但其背後卻是京東營收增速的放緩。

數據顯示,2016年京東結束了高速成長,營收增速從此前的60%左右回落至42%,2018財年(截至2018年3月31日),該數據更是跌破了40%,降至37.9%,而同期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收入同比增長59.9%。

數據來源:Analyst.ai

在資本市場中,往往凈利潤不是最關鍵的,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是營收增速。

在營收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即使利潤率出現下降,仍然會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同時公司估值也會時常伴隨營收增速浮動。

數據來源:Analyst.ai

整體來看,京東營收增速回落的直觀原因與活躍用戶數增速放緩相關。

截至2018年3月31日,京東年度活躍用戶(過去12個月至少有一次購物行為)數為3.02億,較2017年同期增加28%。

而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年度活躍用戶數為5.52億,同比增長22%。

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相當於阿里的54.7%,但增速僅比阿里高6個百分點。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巴巴的「開放平台、開放物流」模式在拓展賣家、吸引買家方面原本就有優勢,而且搶先「下沉」大面積了「收割」了低線城市人口紅利。

此外,阿里巴巴還在海外業務占得先機,2018財年海外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94%。

此外,京東商品不夠豐富也制約了營收增速。

雖然京東最初以售賣家電而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但目前京東已擁有了第三方賣家17萬戶,不過京東為了樹立和保持「購物體驗好、送貨快」的「自營」口碑,曾努力將第三方賣家的交易額控制在總交易額的50%以下。

但從2017年二季度京東停止了披露自營和第三方各自的交易金額,年底更是放話「不再嚴格區分自營和第三方」。

這就意味著,京東為了讓第三方賣家豐富品類貢獻營收,放棄了此前的「人設」。

如果京東平台第三方賣家數量增加到現在的十幾倍,管理、服務能力將面臨巨大挑戰。

因此,雖然京東依舊在盈利,但隱藏的憂患卻是營收增速的放緩,以及市場競爭能力的下降,而京東的發展模式也遇到了一定瓶頸,未來京東要走出這個困局,難道真的需要人員減半嗎?

本文源自Analyst資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