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拿出了耗資百億但雪藏10年的利器,硬扛美國政府禁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我,和600萬差友一起玩轉科技~

各位差友們,想必今天一起床刷手機,你就會被海思的新聞刷屏。

網友的討論主要圍繞著兩個事情:

首先,華為被美國列入管制 「 實體名單 」 。

關於這個事情,華為已經作出回應了:

簡單來說,這份實體名單就是個出口黑名單。

一旦一家企業上了這個名單,那就很難和美國企業做貿易了 -- 任何交易都要經過審查。

再瞅瞅眼下這個中美貿易關係,以及華為在美國面對的各種壓力,華為基本就告別美國企業了。

另一件事兒,則是海思總裁給員工寫了一封信。

差評君給大家行個方便,沒有看到信的差友們可以看一看,看過的快速划過去就好啦⬇️

差評君今天要和聊的,就是這個隱忍十多年,從保密櫃里拿出來臨危受命的備胎 —— 海思。

1987 年,華為註冊成立了,主營業務是交換機銷售代理。

1990 年,華為開始自己研發交換機,並且開始考慮商用。

什麼是交換機?

就是這玩意兒。





簡單的說就是電話通訊管理器。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公司成立了也就三年,總算從代理交換機過渡到自己做交換機。

那麼你第四年會幹啥?

還是個小老闆的任正非搞起了集成電路!

1991 年,現任華為董事之一的徐文偉被任正非找來,做電路板和晶片設計。

現在提起華為的工作環境,不少人會說 「 加班 」 、 「 狼性文化 」 。





相信差評君,在那個年代背著貸款創業的華為,人人都在拿命加班。





而結果也是很喜人的:在同一年,也就是 1991 年,華為就拿出了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ASIC 晶片!

ASIC 晶片示意圖

之所以要說華為早在 1991 年成立的晶片業務,是因為這就是海思晶片的前身。

2004 年 4 月,海思半導體作為華為集團下的子公司成立了。

海思的英文名 「 Hisilicon 」 其實寓意很簡單,「 Hi 」 算是 「 Huawei 」 的首末字母縮寫, 「 silicon 」就是矽元素的意思,眾說周知,半導體離不開矽。

海思是一家無廠晶片設計公司,也就是說只管設計晶片和賣晶片,中間的生產過程交給代工廠。

在台積電之前,做半導體的廠商都是自己包設計,生產,運營。

但如果自己設計自己生產,那麼高成本的生產設備就顯得有些浪費。

於是台積電專門搞起了晶圓代工 -- 只管接其他廠的設計,充分發揮產能。

這個模塊化的產業思路盤活了半導體行業,也讓英特爾和 IBM 不再隻手遮天,小廠也能搞創新,還不用被生產成本拖垮。

華為差不多就是那個時候入的行,當然現在沒人敢說華為是「 小廠 」了。

但和當年作為華為的一個部門,搗鼓晶片時那股造車勁兒不同的是,海思更加推進消費者級別的晶片研發,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麒麟。

這還只是因為大家比較關注手機行業。

實際上,海思在安防攝像頭,機頂盒,電視機等設備的晶片上。





聽業內的說都挺厲害的,光是安防攝像頭晶片,海思就吃掉了超過一半的全球市場,就是業界第一。

至於手機晶片,看著是消費者用在手裡的玩意兒,實際上研發起來很不簡單。





手機晶片之所以叫 SoC , System on a chip ,而不簡單用 CPU 來概括,是因為它是高度集成的, CPU 僅僅只是一部分。

應用晶片,通信系帶, CPU , GPU ,電源管理。





不是什么半導體廠商都能幹出來的,數一數也就蘋果,高通,三星等等。











以及海思,最近的麒麟 980 完全可以作為旗艦機晶片和驍龍一戰,步入第一梯隊沒有任何壓力。

到了 2017 年,註冊成立了僅僅 13 年的海思半導體,已經是世界營收第 7 的無廠半導體企業了。

不僅僅在消費領域建樹極大,2012 年華為成立實驗室之後,更是給海思增加了大量純研發資金和人員投入在晶片上。

據華為 2012 實驗室的員工透露,實驗室一部分內容就是研發整個海思系統,包括晶片,指令集,編譯器等等。

雖然華為很少公開說 「 我們每年砸了多少錢在海思上 」,但差評君覺得上百億肯定有。

在《 2018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 》 上,華為的研發投入達到了 113 億歐元,排世界第五,比英特爾和蘋果都高。

如今,在業內海思被稱為「 中國半導體設計的黃埔軍校 」。

這一切精力和時間投入,都是為了「 預防 」今天發生的事情:美國動用國家權力來攻擊華為這家中國科技企業。

這次被納入黑名單,一定會使華為的一些產品大受影響 —— 不能採購美國的先進技術了。

但也因為有海思在後面撐腰,哪怕華為在美國受到了這麼大的限制,可以站直腰板迎戰,而不用像中興一樣妥協。

差評君以前提到全球定位系統 GPS 時說過,美國人把它開放給全球使用,有朝一日打仗了收回權限,全世界的飛彈都是瞎子。

因而我們有了北斗,我們有自己的定位系統,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別人揪著辮子,技術獨立才能真正獨立。

而華為自研晶片,成立海思,想盡辦法做到技術獨立,防的就是這麼一手。

這一手在 18 年前就埋好了,差評君相信這麼多年的研發,藏在保險箱裡的不僅僅是「 備胎 」。

參考資料:第一財經 《 華為回應被美加入「實體名單」: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將儘快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 》程慧 《 「實體清單」中國企業須防範 》老兵戴輝 《 1991年,華為的晶片事業是如何起家的? 》鮮棗課堂 《 關於華為海思,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華爾街見聞 《 美國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華為回應:將影響美國數萬就業崗位 》維基百科 「 無晶圓代工廠 」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正面「剛」美國,底氣何在?

「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如此霸氣的回應出自華為被美國「封殺」...

三星內地建廠,台灣半導體企業敗落?

據媒體報導,三星在西安的總投資預計將達到300億美元,成為三星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並計劃採用最先進的10nm工藝生產手機內存。相比之下,台灣半導體製造投資大陸限制多多,正在將自己置於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