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爭端不斷,蘋果手機全球生產之旅恐將打亂,中國晶片如何突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AI財經社 唐煜
編|趙艷秋
當一部iPhone的全球之旅被打亂
最近,一張截圖在半導體圈的微信群里流傳,有關日本對韓國半導體廠商的禁運令,主要針對三種韓國無法自行生產的材料。
結論是:「以上情況對我國半導體產業鏈非常值得借鑑……」
在美國針對華為發布禁令後,圍繞二戰時期強制勞工事件遺留的爭議,近期,日本和韓國在半導體上也掐起了架。
日本限制向韓國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三種半導體材料,它們在半導體、手機螢幕和面板製造過程中至關重要,這讓韓國巨頭三星、SK海力士和LG Display都受到波及。
日本限制令甫一推出,三星太子李在鎔連夜趕赴日本訪問一周,周旋騰挪,尋找備胎。
目前三星已把進口材料的範圍擴大到中國、俄羅斯等國家。
在韓國,這很快發酵成一場全民抵制日貨運動,有日本啤酒被賣到7000元一杯,有地方還打出取消赴日旅行送10斤大米的活動。
接連兩個禁令讓全球半導體圈感到措手不及。
過去40年間,半導體產業已經在全球形成分工合作大體系。
一本名為《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的暢銷書曾形象描述了一部iPhone手機在全球上演的傳奇人生,側面也展現了這個全球分工合作大體系:
它在美國設計,在日本製造關鍵零部件,由韓國製造最核心的晶片和顯示屏,由台灣廠商供應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後在中國深圳的富士康工廠里組裝,然後空運到美國,一部分被蘋果商店門口排隊的華人買走,帶回中國,最終被深圳的手機作坊回收翻新再出售,最後被當作電子垃圾拆解回收……
在iPhone的生產和流通中,全球各地的原材料提供商共同組成了一個蛛網般供應鏈,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包辦一切。
歷史上,這個龐大的共同體曾遭受過幾次意外。
2011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硬碟配件生產國泰國碰上50年一遇的水災,蘋果的PC業務受到影響,日立、東芝的硬碟業務遭受重創,索尼還因此推遲發布多款數位相機。
2018年底,荷蘭光刻機霸主ASML供應商Prodrive工廠失火,直接影響2019年初半導體製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光刻機的出貨。
令人想像不到的是,當時就有預測,這有可能讓2019年華為5G晶片麒麟990,在發售時間上落後於高通與三星。
由此可見,這個體系已經精密到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最近接連發生的貿易爭端,像鍘刀一般,把這個高度依存的共同體切成了幾瓣。
不僅是對產業上下游合作的衝擊,也加重了半導體行業的不安全感。
危機感像幽靈般懸在半導體人的心中。
在近日廈門舉辦的2019年集微半導體峰會,專門開闢了一個圓桌論壇,討論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突圍。
作為論壇主持人,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談到,他和一位三星公司的員工交談,對方說今天發生在韓國身上的事,明天也有可能發生在中國。
「確實要居安思危,這些事情變化太快,完全不是我們自己能掌控的,所以我們要合力,靠自己解決不了。
」陳大同說。
中芯聚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兼總裁孫玉望解釋了加征關稅、投資限制和技術禁令對行業的不同影響。
加了關稅,晶片需求少,電子產品出口也減少了,對產業鏈的業績壓力比較大。
投資限制意味著,受限國家不能再用這種方式去獲得先進的技術;而「如果整個半導體都遇到前面美國對華為這種禁令,短期內我們會非常痛苦。
」
「國際半導體公司都很恐慌」
當全球化體系被打破後,碎片扎傷的是半導體產業上的每一環。
華登國際中國董事總經理黃慶說,華為被列入禁運名單後,他在矽谷參加一個研討會,很多美國半導體公司都表示很恐慌,因為他們從成立開始就是國際性公司,開會時從來都是面向全球。
最直接的打擊反映在財務數字上。
此前,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時,高通等6家供應商股價全線走低,最高時一天市值總共蒸發約83億美元。
2018年,華為在美國公司採購零部件、軟體和技術服務的花費高達110億美元。
在可能失去這名大金主的情況下,美國晶片大廠博通把財年收入預期下調了20億美元;美國存儲器大廠美光總裁則在公司第三財季投資者電話上直言:華為是美光的第一大客戶,禁令讓美光在該季度損失高達2億美元的收入。
據報導,美光大約13%的年收入來自對華為的銷售。
近期的華為2019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華為高管們透露,華為消費者業務上簡單可替代的器件已經恢復,但像安卓系統、GMS等關鍵的器件並沒有恢復,華為智慧型手機海外業務現在已經恢復到禁令之前80%的水平,但下半年在海外還面臨挑戰。
而這樣的傷害,也讓產業鏈甚至大公司有了不得不走向封閉的趨勢。
在日韓供應鏈大戰中,面對日本對晶片材料的出口管制,三星將推遲向股東返還資金的計劃,還著手自建高純度氟化氫工廠,避免再被日本卡脖子。
這些也對原本就較為薄弱的中國半導體行業提出新挑戰。
無論是論壇現場還是會後交流,當問起目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短板,得到的答案普遍是:「缺的東西太多了」、「和國際先進水平差得太多了」。
孫玉望曾看到一組數據:目前晶片製造環節,設備國產化率是在9%,材料不到20%,晶片自給率在25%。
「我們最缺失的是裝備、材料、高端晶片和工藝。
」
從上游的集成電路產業看,美國掌控了產業鏈價值最高的晶片設計和裝備,設計時需要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是被美國Cadence、Synopsys和Mentor三大公司壟斷;歐洲在光刻機、汽車電子和IP方面全球第一;日本生產全球60%以上的耗材;韓國存儲器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三星是最大的存儲器廠商。
好的晶片更是用出來的,需要系統廠商和晶片公司共同錘鍊。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透露,以前很多國產晶片常面臨產品「做出來沒人用」的難題,找客戶非常地辛苦,甚至可以說被排斥。
想要被某些大企業採用,不僅性能不能低,價格還要比海外競爭對手便宜20%-30%,而像中興和華為這樣的大公司要求極高,「幾乎就是求著他們用」。
兩位半導體行業人士說對AI財經社說,得益於幾起大的併購,目前中國的晶片封裝測試技術相對來說差距較小,如果加大投入,中國大陸企業有望趕超台灣和韓國。
據中國基金報消息,近期,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募資金額高達2000億元左右,主要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投資,重點投向晶片製造以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各環節。
「我們過去多少年成功的經驗是什麼?就是改革開放。
真正最大的風險是,有一天出現了技術冷戰。
另外,每個公司都要革自己的命,不能老做低端,不能老抄別人的東西,要創新。
」陳大同說。
熬出光明
高度的不確定性擺在眼前,人人自危。
紫光展銳市場高級副總裁周晨對AI財經社說,意識到美國供應商存在風險,不僅是華為,今年以來,包括展銳在內,幾乎中國所有的半導體企業都在做相應的評估,開始有意識地在上下游培養和尋找備胎。
「對中國企業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考慮自身供應鏈的安全。
」
大廠的風險意識,也給過去一直在高度壟斷中艱難生長的國產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機會。
一家半導體公司人士對AI財經社說,以往產品想要進入華為的難度非常大,中興可能是由一個人負責,華為來的則是一個專家採購隊伍,如果其中有一人否定,這單生意就沒戲了。
去年以來,華為開始積極邀請包括他們在內的半導體企業進行交流,不管價格,只要達到產品性能就會考慮使用,甚至有的小公司產品質量和指標差一些也願意給機會,還會派人入駐幫助一起定製產品。
據他所知,華為還要求供應商公司的CEO和CTO必須是中國人,不能是海歸,避免捲入麻煩。
除了大廠的態度,政府的行為也直接影響著產業鏈的發展。
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自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推出後,各地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財政扶持、土地優惠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總共有3000多家IC設計公司。
周晨認為,半導體行業其實是需要集中資源的領域,不在於數量多少在於精。
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和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規律是不一致的,對於產業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這與孫玉望的觀點不謀而合。
孫玉望認為,現在地方政府對半導體的投資太散了,應該聚焦,不要一窩蜂上,不要重複投資,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對一些卡脖子的東西要高強度持續投入。
華登國際中國董事總經理黃慶提議,政府的支持應該給到點子上。
「儘量不要補貼,我覺得補貼政策是一個很壞的政策,補貼會把這個行業搞成非盈利行業,那我們都慘了,政府應該做政府該做的事情,給到點子上,這麼多錢砸下來會把行業毀掉了。
」
雖然國外大量報導中國政府在給半導體行業補貼,但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觀察到,隨著體系的完善和審計的嚴格,其實政府的出資越來越少,民間的資本進入則是越來越多,參加一場半導體行業的峰會,可能一半的人都來自證券和投資機構。
但民間資本是要追求商業回報,這也給半導體行業提出了挑戰。
好的信號是,科創板的開放為資本提供了退出通道。
在首批25家上市企業中,包括中微半導體、瀾起科技、睿創微納、樂鑫科技等晶片行業企業。
相對於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科創板採取多套標準,給了不少受制於盈利不能在主板上市的企業機會。
其中,中微半導體已經躋身國際IC設備製造第一梯隊,其刻蝕機打入了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
雖然不是這25家企業中盈利和利潤最好的公司,中微半導體卻是目前市盈率最大的公司,說明投資界的看好。
這兩年,半導體行業大熱。
媒體都投入很大的熱情。
不過,過度關注有時候也令創業者感到困擾。
一位創業公司的CEO說,最近公司剛做出點成績,政府就一心想把他們打造成當地的明星企業,隔段時間就會派人來公司視察,有時候甚至攔都攔不住,他不得不聘請專人來接待。
他擔心,被地方政府捧得過高,引來媒體的關注,稍微哪裡做得不好,就會遭遇輿論「棒殺」。
圓桌討論的最後,當幾位嘉賓正在台上大話對中國半導體的信心時,坐在前排的瑞芯微電子創始人勵民突然喊出一聲:「要靠干出來,不能吹牛!」打斷了討論。
作為論壇主持人的陳大同笑了起來,伸出話筒,請他上來一起講幾句,勵民在台下搖搖頭拒絕了。
作為中國半導體行業興衰20年的見證者,元禾華創投委會主席陳大同對AI財經社說,這其實是大家的一種長期心理。
「都熬了這麼多年,裡面的苦難和風險都心知肚明,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如果不是,每個人怎麼可能做下去呢?」
半導體,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的晶片設計產業
中國的經濟升級,最大的兩個領域是汽車製造工業和集成電路工業。反過來說,我們要實現最終打垮西方列強,也就是要在這兩個超級產業完成逆襲。未來的十年,我們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 如果我們成功了,那中國...
三星要涼?關鍵原料被日本「卡脖子」,京東方成最大受益者
最近兩個月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成為全球關注的頭號大事,而華為則成為美國打擊中國科技的頭號對象。不過由於華為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美國欲除之而後快的核心業務並未遭受太大的影響,影響最嚴重的是華為手機...
除了美國,這些國家和地區造「芯」能力咋樣?
來源:新華網如果說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大腦,那麼晶片就是電子設備的「大腦」。晶片產業作為通訊設備的核心技術之一,對當今科技產業就像是兩次工業革命中的蒸汽機、內燃機一樣重要。在資訊時代,晶片是各行業...
全球晶片新霸主誕生:超英特爾成第一,日賺7個億,中國最該學習
半導體行業是離普通人很遙遠的一個領域,自從「中興事件」發酵以來,人們才逐漸意識到晶片在智慧型手機行業的重要性。消費者只能看到品牌的外在,而廠商在產業鏈的布局能夠直接影響其成本。如今
中興事件反思:為什麼中國VC沒往晶片方面去投資?
1.外媒:美商務部懲罰中興一家美國供應商集體受傷;2.日本半導體興衰啟示錄:敗於貿易戰爭 更毀於僵化;3.三星晶片如何崛起?企業主導、政府支持、市場聯動;4.中興事件後的反思:為什麼中國的VC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