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光刻機未果,中國晶片研發麵臨阻礙!2個方面或是破局之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自從美國官方公布了新的出口管制後,大眾對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動向關注度空前高漲。

據悉,中芯國際已於2019年年底實現14nm工藝的量產,其一大重要進展就是為華為代工麒麟710A處理器。

另外,7nm工藝的研發已進行多時,但目前為止,研發進展較緩慢。

自美方發布新的出口管制以來,已經證實或未經證實的市場消息、權威發布的或坊間流傳的業界人士分析源源不斷,先有"華為緊急追加7億美元訂單、台積電欲先供給華為",後有"中芯國際獲國家210億元注資",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透露出一個明確的趨勢:中國晶片產業或將迎來巨變。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科技產業無疑是各經濟大國發展的核心,而半導體晶片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石,掌握自主生產高端晶片的技術不僅可以推進信息科技行業快速發展,還可以保障國家信息安全。

除此之外,晶片還與人民生產生活的關鍵行業息息相關,如醫療、通信、汽車等。

但目前為止,高端晶片的生產技術牢牢地掌握在部分一線半導體設備生產製造公司手中,如台積電、三星、高通。

我國作為科技大國,掌握著世界尖端的5G技術,為何在半導體晶片領域呈現弱勢?國內晶片研發生產的出路到底在哪?

1、中芯國際的20年,是我國半導體晶片快速發展的20年

中芯國際作為我國半導體晶片生產的領頭羊,它的發展歷程跟我國半導體晶片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相似度。

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起步較晚,在2000年之前,國家晶片製造主要由國家投資建廠,採用國有體制,研發人才與資金都來自於國家,與當時半導體晶片生產起步較早的美國、德國、荷蘭形成落差。

直到2000年,中芯國際落戶內地,帶來了400多名來自美國、歐洲、韓國的半導體晶片領域優秀人才,這一行為為中國晶片生產帶來了國際人才與資金。

趁著大陸出台的鼓勵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18號文件"這股東風,中芯國際建成了半導體製造廠。

但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難題——西方國家對我國設備採購的限制。

在嚴峻的技術封鎖中,當時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通過各方面的人脈資源,取得了從美國進口半導體設備的出口許可證,迅速建成了晶圓廠。

2000年建立廠房、2001年試投產、2004年掛牌上市,中芯國際突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成為了國際第四大晶片製造廠,同時也在中國半導體晶片生產領域引領了一股新風。

2、購買光刻機未果,中芯國際7nm的研發出路在何處?

起步時間慢、缺乏核心技術是中國半導體晶片生產的兩大硬傷,這導致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半導體產業鏈都需靠進口產品來彌補。

解決這兩大硬傷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學習先進技術、二是自主研發。

由於7nm晶片的生產過於精密,只有依靠光刻機(EUV)才能實現量產與商用普及,但光刻機的研發難度十分之大,世界尖端光刻機的生產技術掌握在由歐美財團控股的荷蘭ASML公司手中。

中芯國際曾向ASML購買一台可生產7nm晶片的光刻機,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ASML至今未發貨。

自主研發的核心在於資金和人才。

此前,據中芯國際官方消息稱,中芯國際已獲得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會第二期注資210億元,如此大額度的國家資金投入使得中芯國際免除了研發的後顧之憂。

除此之外,據華為方發布的消息稱,華為已派遣工程師入駐中芯國際,共同攻克7nm晶片的研發。

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以及專業程度有目共睹,相信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強強聯手必定不讓人失望。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振興不能只靠中芯國際,中芯國際作為該領域的佼佼者,起到的是領航的作用。

國內集成電路生產產業鏈的打造,需要全行業的努力。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光刻機的現狀究竟如何?

來源:內容來自「人民網-上海頻道」,謝謝。隨著信息社會的迅速發展,手機、電腦、電視等各種電子設備越來越「迷你」,從之前的「大哥大」到現在僅僅幾個硬幣厚的時尚手機,從老式的矮胖電視到如今輕薄的液晶...

【國家戰略】科創之半導體晶片(建議收藏)!

科創板首批名單在上周五揭曉,首家落戶晶晨半導體!瞬間把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未來國內哪家企業能超過「高通」?國內半導體晶片行業現狀如何?華為是不是國內晶片領域龍頭?科創中排隊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