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幾點 甩掉低價標籤的國產手機們才有可能成功逆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前,華為終端CEO余承東曾表示,2017年將是華為終端的決勝之年,除了提升市場規模之外,盈利能力也要提升,提高利潤自然離不開高端機市場的貢獻。

不少國產手機廠商已經多次向外界透露出今年要上調手機價格的信息。

究其原因,無非是匯率改變、元器件漲價、消費水平上升以及國產品牌溢價能力提升等幾個方面的綜合原因。

尤其,當前國內智能機市場已經屬於存量市場,很多消費者對於新機的需求,基本上也是因為換機的原因所導致。

這部分消費者其實對於價格並不十分感冒,畢竟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在不斷上漲,只是在好奇心與耐心呈現相反趨勢的情況下,購機問題成為「老大難」。

因此,國產手機漲價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想要甩掉低價標籤,就必須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原因。

國產手機上調價格的現象是不可逆的

據某位業內人士分析,國產手機漲價的原因除了某些關鍵元器件缺貨、漲價的原因以外,還有就是離不開國產手機廠商們的經營需求。

眾所周知,自去年下半年起,像螢幕、處理器、內存、快閃記憶體、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這些必備元器件除了漲價就是缺貨,尤其是螢幕與FLASH等關鍵配件的缺貨現象已經非常嚴重。

據rendForce 早前的研究顯示,三星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處於供求失衡的狀態中,最早的拿貨周期都已經排到今年的下半年。

主要由於國產手機廠商的產品線在由中端向高端提升過程中,OLED面板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

據此前某調查報告顯示,小米5、華為Mate9 Pro、vivo的Xplay 5等手機都採用了三星的OLED面板。

但在OLED面板供應上,三星肯定先要滿足自身與蘋果方的出貨以及訂單需求。

因此,螢幕有可能成為今年手機中較為稀缺的配件資源,從而導致國產手機廠商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此外,關於Flash缺貨的情況,行業內比較認可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由於手機廠商們對於大容量存儲的需求不斷增加,另外一點則是由於全球Flash主要供應商三星、東芝/西數、美光、SK海力士等紛紛由2D NAND向3D NAND擴大生產。

據統計數據顯示,由於智慧型手機對大容量、高速度存儲需求的增加,其對於NAND Flash的需求同時也大幅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Flash的缺貨。

智慧型手機廠商們的持續擴張,自然會迎來資源緊缺等問題,市場中對於上游供應商的依賴程度,自然也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漲價也是因為國產手機廠商們經營的需要。

在去年上半年期間,無論是GfK、IDC還是賽諾、智研諮詢等等,眾多調研機構所公布的數據均顯示國產智慧型手機進入到了銷售價格上升期。

譬如據智研諮詢公布的2016年Q2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從2015年同期的1256.11元上漲到了2016年Q2的1714元,將近500元的漲幅,體現出的是中高端市場的增量。

其實相比某些國際品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而言,國產手機在性價比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性價比,那麼國產手機廠商又該如何在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實現突破呢?所以說,適當對價格進行調整,也是為了改變當前的品牌形象,畢竟從整體市場的表現來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提升也促使國產手機出品更多好品質的終端產品,自然價格區間上也會相應的提升。

所謂的「不做千元機」,只是小眾品牌的想法

前段時間,魅族將已上市的魅藍Note 5上調售價,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此後,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也在出席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時表示,「為了品質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機以下產品線全部砍掉,因為低端會拖產品質量。

」那麼千元機或者低端機型是否會真的消失呢?恐怕這只是小眾品牌的想法罷了。

眾所周知,前幾年在國內市場當中,千元機市場一直是競爭比較激烈的區間段。

這幾年隨著消費升級等原因,千元機市場的關注度確實大不如前,但如果說千元機或者以下檔位將會空出,則實屬無稽之談。

為何這樣講?畢竟千元機及以下檔位的市場依舊占據著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中較大的市場份額,對於國內市場而言,隨著「產品為王」的觀念逐漸被廠商們重視,中低端機型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當中。

但在成本被進一步壓縮之後,只有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大品牌手機廠商們,才能夠均攤成本壓力,在千元市場中存活下去。

而小眾品牌之選擇放棄千元及以下市場,更多考慮的因素也是在於成本方面,畢竟市占率較低,在成本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這些廠商肯定是以生存為主,沒有規模就意味著成本無法均攤,不賠錢就不錯,至於賺錢的期望就更別想了。

行業洗牌加劇,大品牌也不能再單純依靠出貨量

雖然相比小眾品牌而言,不少大品牌此前更注重市場出貨量,但是隨著市場紅利的消失,手機廠商們如果再想生存下去,單是依靠市場份額,肯定是不行的。

就拿小米而言,在小米手機業務的巔峰時期,曾經拿下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但是去年小米手機銷量卻出現了大幅下滑,而小米則一口咬定手機業務本身就不掙錢。

但是試想一下,這麼大的手機品牌廠商如果不掙錢,底下員工的工資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其他業務的收入恐怕也離不開手機業務的基礎吧。

所以小米也不斷嘗試突破高端市場,就是希望能夠在高端市場中建立起一定的優勢,以便分得一杯羹。

雖然其當前情況不是很明朗,但是小米肯定還會繼續努力,在未來籌建新的方向,尋找新的突破點,畢竟提高利潤收入,是當前每個手機廠商最關心的內容。

要是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在高端市場中,做的最好的國產廠商當屬華為了。

作為國內少有的一家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的廠商,華為能夠在高端市場取得如今的成績,不可謂不成功。

況且其對於今年的規劃依然鎖定在高端市場中,可想而知,國產手機的未來,必定要在高端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這條道路上,此前已經有不少國際大品牌進行過嘗試,曾經的摩托羅拉、諾基亞、HTC等等巨頭們,也都達到過一定的輝煌時期,但如今只剩下三星與蘋果存活下來。

如今,任誰都無法預判出下一位倒下的巨頭將會是哪位,未雨綢繆確實很關鍵。

在當前行業洗牌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只有將目光瞄向高端市場,才是國產手機廠商們的真正出路,但這條路上,註定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品牌廠商才能獲得更多的優勢,而小眾品牌們,則只能時刻小心警惕了。

今年將是國產手機品牌價值「增量」的關鍵之年

從當年運營商定製機「橫行」,到如今群雄爭霸,國產手機已經完成了初步蛻變。

但是品牌價值的提升依舊是擺在國產手機面前的一道重要門檻。

相比三星蘋果而言,國產手機的品牌之路可能更加艱辛一些。

畢竟國產手機起家的背景,是成長於發展中國家,受關注度自然比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吃虧一些,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的國產手機廠商大部分在核心技術方面也不占優勢。

除此之外,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在國際市場中的品牌宣傳上,遲遲得不到解決。

此前一位經常混跡在各國科技展會的資深媒體老師在跟筆者聊天時表示,他認為國產手機單從質量與設計上已經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實力,只是由於品牌影響力以及運營商合作等原因,始終無法徹底打開國際市場。

但是,當前不少境外市場的用戶已經開始關注起國產手機品牌。

這位媒體老師還談到有次到巴塞隆納參加MWC途中坐地鐵,一位外國MM用的正是一款國產手機,這款手機並未在西班牙上市。

據這位媒體老師跟這位外國MM交流後,發現不少「洋用戶」對於國產手機的配置還是比較認可的,這位外國MM就是花費了不少功夫讓其朋友幫忙從中國帶回來使用的。

不難看出,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國際品牌形象。

據業內人士分析,不少歐美國家市場內,運營商定製機的市場非常大,這就需要考驗國產手機廠商能否與當地運營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

具備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就能夠促進各方的合作關係。

所以,今年國產手機廠商能否延續去年的勢頭,補缺其自身品牌價值的舉措必不可少。

寫在最後,國產手機依靠低端市場走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年的主旋律將會圍繞在品牌價值的提升上。

既然要漲價,就必須給終端消費者一個合理的理由,打造品牌號召力也不能光局限在國內市場當中。

畢竟,能否進一步蠶食蘋果、三星的市場份額,國產手機廠商們還需要在國際市場中的品牌影響力上多下些功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6年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是誰?

前兩天,知名市場調研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自此,2016年全年的手機出貨量數據得以全部顯現。在全球市場上,2016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仍然是三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