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兩天,知名市場調研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

自此,2016年全年的手機出貨量數據得以全部顯現。

在全球市場上,2016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仍然是三星,總銷量突破3.1億部。

這點可能和很多人的預期不一樣,而且領先的幅度也超出了想像。

三星去年占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達21.2%,遠超第二名蘋果的14.6%。

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都是國產品牌,分別是華為、OPPO和vivo。

2016年第四季度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

即便是在Note7炸機門被重點曝光的第四季度,三星在出貨量和市場份額上也只是微微落後於蘋果。

第四季度蘋果靠著iPhone7上市,市場份額重回第一的寶座,達到18.3%,而排在第二的三星是18.1%,其實相差無幾。

和2015年的數據比對,三星手機出貨量下降了3%,蘋果更是下降了7%,而三個國產品牌都大幅上漲,華為增長30.2%,OPPO增長132.9%,vivo增長103.2%。

2015年與2016年全年手機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對比報告。

儘管Note7為三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數據告訴我們,三星依舊是2016年在全球市場上最暢銷的手機品牌。

不過,Note7爆炸事件的真正影響,還要看消費者對今年三星產品的消費動向,最近的三星Galaxy S8的爆料信息不斷,三星的頭把交椅能不能守得住,具體要等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統計了。

網上曝出的三星Galaxy S8

而在我們比較關心的國內市場方面,三星壓根就沒進前五。

2016年在國內市場出貨量最高的手機品牌是OPPO,達到7840萬台,市場份額占到16.8%。

第二是華為,7660萬,市場份額16.4%。

接下來的三名分別是vivo、蘋果和小米。

這顯示出在安卓手機的競爭方面,國產手機強大的本土化優勢。

和2015年的數據比對,國內市場上蘋果的出貨量下跌23.2%,而小米更是大幅下跌了36%。

在智慧型手機換機潮當中,我們國內的市場變化速度太快,一年之間,小米從第一跌落至第五。

根據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說法,小米2016年至少有三個月供應鏈處於極度缺貨的狀態,導致出貨量不及預期。

從這份表單當中我們當然有理由為國產品牌的業績驕傲,不過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提供的另一份數據卻讓我們不得不冷靜下來。

去年蘋果和三星加在一起霸占了全球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87%的份額,在利潤最豐厚的市場裡,只給其他品牌留下了13%的空間。

Counterpoint報告稱,2016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在中國,只有5家廠商還保持了增長的態勢,它們分別是華為、OPPO、vivo、魅族和金立。

Counterpoint分析師預計2017年華為將承擔起更多線下渠道的擴張戰略,並將更多重點放在高端系列。

幾大國內手機廠家紛紛預告,今年的手機將會集體漲價。

但是漲價的原因並不是去擠占高端市場,而僅僅是為了攤平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等等方面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讓自己不至於虧得太多。

漲價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無奈之舉?無論營銷旗號怎麼打,我們自己得有個清醒的認識。

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中,處理器依賴高通,螢幕依賴三星,攝像頭依賴索尼,這些「外援」在我們的聯賽上表現出色,但是國家隊的王牌,人家始終捏在自己手裡。

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發布了2016年主要工作統計數據及相關情況。

其中專利申請前十名之中,有6家被手機品牌所占據,可見國產手機在專利方面已有所覺醒,但是這其中核心技術專利的占比有多少,也很值得我們思考。

在這樣的背景下,漲價不一定是產業之福。

這是國產手機今年最大的隱憂。

不過短板的積極意義在於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今後,我們也會把更多關注投向國內品牌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發進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不靠中國市場 我照樣躺著賺錢

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一直不理想,與蘋果仿若難兄難弟,自從爆炸門和卡機問題出現,三星還能靠什麼在中國立足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上出現一條關於三星S8語音助手出錯的小視頻,並且得到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