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華為Mate20Pro更深度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余承東又登台了,帶著華為Mate 20系列產品在台上侃侃而談。

對工業設計和技術追求相當苛刻的編者,這次真的被Mate 20 Pro觸動了,

外觀設計相當的驚艷,國內手機品牌終於呈現出穩紮穩打爭上進的苗頭。

甚至一度想要著手去感受一番,這種想法以前只存在於蘋果iPhone新品上。

1)驚艷的外觀設計,似曾相識?

在外觀設計上,具備較強技術實力的華為手機,沒有為了所謂的全面屏視覺衝擊,而犧牲實際的用戶操作體驗,沒有採用看上去炫酷的升降式鏡頭,也沒有上馬復古式的滑屏方案。

這種理念實屬難得。

不難發現:配備3D結構光人臉識別的Mate20 Pro ,在全面屏風靡的潮流下,華為選擇了蘋果iPhone X同款劉海兒設計語言;機身部分則使用了類三星的曲面屏設計,更像是集蘋果和三星大成之作。

據稱曲面屏面板由國內京東方科技供應,曲面程度和顯示效果上雖未達到三星層次,但在柔性顯示行業內也能排上號。

除卻成本因素外,華為著實是勇氣可嘉,也給國內柔性顯示產業帶來巨大生機。

本文作者蔡發濤該篇發表在今日頭條號

——外觀看點:

蘋果在iPhone上不止一套全面屏設計方案,能讓蘋果設計師不惜採用劉海兒,也要保留的 Face ID 面容識別模塊,顯然不該被過於輕浮的解讀。

3D結構光面部識別顯然屬於手機交互上更高的維度,是手動輸入及語音控制之後的行為識別,讓手機不但能聽懂更會看懂用戶

曲面屏設計也一直是三星的亮點技術堡壘,曲面邊框帶來超強的視覺衝擊

華為將蘋果和三星各自的技術亮點深度整合,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技術上沒有那麼容易彎道超車,如何更好的將行業內現有技術吃透,才能更好的規劃出正確的技術攻關路線,不至盲目投入。

如今行業內不乏技術借鑑,這無可厚非,重要的是能在原基礎上進行深度改良,即使是蘋果公司,也不乏眾多同行業創意的借鑑,虛心掌握後進行深度改良,注入新技術規劃出更好的方案,本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主觀,不斷完善產品達到重新定義的程度,這也是創新。

2)跨進 7 nm製程的麒麟980

華為首先公布海思麒麟980處理器晶片組,將採用 7 nm製程工藝;而蘋果A12系列則是首先發布上市,兩款處理器晶片組均由台積電代工生產。

而晶片行業巨頭高通845系列仍採用 10nm 製程。

這一度讓華為風光無限,甚至有呼聲高喊華為從此與其他國內手機品牌拉開距離,完全跨入蘋果三星手機行業霸主行列。

要知道,幾乎所有國內手機品牌包括小米,都是採用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晶片。

跟高通驍龍晶片組一樣,麒麟980系列集成自家基帶,可以說是海思麒麟系列最大的優勢,強如蘋果的A系列,也不得不通過外掛基帶來解決,之前外掛高通基帶,跟高通鬧掰後又外掛上英特爾基帶。

本文作者蔡發濤該篇發表在今日頭條號

——晶片看點:

實事求是的講,在製程工藝上,華為將麒麟系列推到了蘋果A系列一樣的高度;但除了基於自身優勢的通信基帶方面,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性能上跟同是7nm製程的蘋果A12系列相差非常大,甚至跟10nm製程的蘋果A11系列比都存在差距。

多核心間通信、產品功耗方面均不占優勢,尤其是GPU運算,採用Mali-G76 MP10公版架構,跟蘋果A12系列差距也非常大

顯然晶片行業的霸主高通,並非是受限於三星7nm製程技術阻礙,儘管華為麒麟系列已經研發多年,但仍需打磨

手機處理器晶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國內手機品牌幾乎全被巨頭高通卡住喉嚨,以處理器為賣點的他們,不可能像之前魅族那樣,去使用聯發科晶片。

儘管華為麒麟系列不是行業最強,但已經有足夠實力,進入行業上游與巨頭進行比拼和追趕。

3)華為Mate 20系列部分亮點

做通訊設備起家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消費者業務中的手機產品上,同樣體現出強大的技術優勢,似乎從沒看到關於華為手機信號問題的內容。

在最新的Mate20系列上,擁有更成熟的4*4 MIMO天線系統,相信產品信號方面應該會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至於40W有線快充、15W的無線快充、對其它設備無線反充,也算是不小的整合創新,畢竟在電池技術沒有較大突破的今天,更快的充電速度意味著更高的使用效率。

另外X版上採用了石墨烯加液冷散熱系統,為熱衷把玩遊戲的用戶帶來了不小福利。

早就預熱許久的「三攝設計」終於落錘,超高的主攝像素、超廣角輔助、可變焦輔助,在照片拍攝上,華為Mate20 系列被余承東稱作是巨大的進步。

基於安卓9.0深度定製的EMUI 9.0,終於加入了全面屏手勢操作,應該會體現出更完善的操作體驗。

本文作者蔡發濤該篇發表在今日頭條號

——優缺看點:

A)、華為Mate 20 Pro 系列 3D結構光 面部識別算法需要完善。

有測試結果顯示:華為3D結構光面部識別,可能無法分辨長相相似的兩個人。

儘管華為3D結構光面部識別,跟蘋果 Face ID 面容識別原理一樣,投射三萬個識別點,錯誤率百萬分之一,但結果卻讓人詫異。

而在測試iPhone XS、甚至是華為P20 Pro的2D面部解鎖時,都沒有發生錯誤識別,或是Mate 20 Pro的3D面部識別,算法上還存在問題

免責聲明也表示「您的設備可能會被長相相似的人或物體解鎖」。

顯然,僅是採用iPhone同樣的劉海兒屏方案,和配置iPhone同樣的3D結構光模塊是不夠的,更深層次的軟體算法還需要華為不斷的深度打磨

畢竟Mate 20 Pro目前還未正式上市,相信這個問題會儘快解決。

-

B)、華為Mate 20 Pro 系列 UD版 屏下指紋識別最好當做備用。

紅外屏下指紋識別似乎已被蘋果內部雪藏,高通超聲波屏下指紋3D脊溝識別技術成本太高;當前部分國內手機品牌,使用過時的光學屏下指紋2D平面比對,甚至是普通的2D平面人臉識別,也被反覆搬上檯面充當營銷亮點刺激銷售拼份額。

華為Mate 20 Pro版,跟某些國內手機品牌一樣,採用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雖然也做成了壓感式方案,但並不能真正做到活體檢測,華為只是本著有勝於無原則,集成了這套備用方案,不要過度信任光學屏下指紋識別2D平面對比的安全性。

-

C)、華為Mate 20系列工業設計水準上似乎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這一點是所有國內手機品牌的通病,外觀設計極其驚艷,內部工業設計雜亂無章,很多行內人士笑稱國內品牌手機幾乎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與之風評完全相反的是,蘋果公司產品的內部設計。

當然,鑒於蘋果iPhone系列雙主辦疊加方案帶來的散熱問題, 也並非是完美無缺。

國內品牌手機在拆機後會發現,如此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內部是那般濃烈的山寨風格

造成這個原因的除了廠商對工業設計的不夠上心。

還有就是蘋果對全行業產業鏈,有著世界級的超強掌控力,頂尖的技術被蘋果強力收購,頂級的硬體優先供給蘋果公司,頂端的設備優先做蘋果產品。

國內手機品牌廠商對產業鏈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很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因為供應鏈的變故,導致產品延期甚至無法如期上市,這點需要國內全行業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挖坑。

華為手機公司背靠華為技術公司,行業話語權也逐漸上升,在攻堅產品外觀的同時,更該同步做好產品工業設計。

-

D)、目前華為高端系列的亮點,幾乎都是採用聯合方式推出。

華為Mate 20系列鏡頭方案採用萊卡聯合設計保時捷設計版本除了後殼材質不同,沒有更多的功能差異,但售價上甚至超過了頂配版iPhone XS Max,會給人一種東拼西湊的感覺。

而這些所謂的高端奢侈品版本,除了拉高品牌,並不會像頂配版iPhone那樣主力銷售。

倫敦發布的售價折算為人民幣後,售價最低6000元起,最高達到了16000左右,即使按照慣例國內售價會優惠不少,但是否真的有足夠的實力匹配這個價位,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情。

當然,編者並不樂見於國內手機行業已經徹底變質了的「性價比」風氣。

-

E)、華為Mate 20系列國內版本,除了售價不同還有功能差異。

此前盛傳華為Mate 20 Pro將支持Bone Voice ID聲紋識別技術,可藉助骨傳導技術來識別用戶的聲音進行解鎖;但是,余承東在華為Mate 20系列的倫敦發布會上,隻字未提這項功能的存在。

不過,據曝光的華為Mate20 Pro展示機顯示,確實搭載了Bone Voice ID聲紋識別技術,需要配合Freebuds 2 Pro無線耳機實現,在發布會上沒有介紹這項技術,或是由於該款無線耳機跳票。

-

點擊關注作者,查看更多內容

小福利:免費獲得Win10正版授權Offic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芯:AI是突破口嗎?

一款手機的性能是否強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其手機處理器的強大程度。於是手機處理器成為了消費者選購手機時一大參考標準,手機廠商也會以此作為一個賣點進行宣傳。而為了保持競爭力,移動處理器廠商們每年都...

對於手機處理器你知道多少呢?

對於手機市場千變萬化的今天來說,手機的硬體性能是目前眾多用戶經常會去關注的一點,而現階段影響手機的核心硬體那就是處理器。所以,手機處理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手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