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超越貿易戰 「冷箭戰」是美國第二戰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林雪萍

華為高管12月初在加拿大被拘一事牽動人心。

儘管該公司一向謹慎低調,卻也難逃美國的干擾。

這讓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背後的較量徹底浮出水面。

此前,很多人的視線被貿易戰吸引。

其實,貿易戰之外,另有一個戰場。

美國正在對中國採取一個有計劃的遏制策略。

從4月的中興到10月的晉華,再到12月的華為,這些被美國「重點關照」的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高科技企業。

貿易戰之外的第二個戰場

對於美國而言,貿易戰並非唯一戰火正酣的戰場,美國正熱衷另外一個基於特種兵戰略思維的「冷箭戰」: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定點瞄準。

從這個角度看,把中興事件歸為貿易戰,是對形勢的一種誤判。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貿易戰,而是美國發起的全新的第二條戰線——冷箭戰。

這是一場全新的特種戰,完全不同於大體量的貿易戰。

但後果卻非常嚴重。

它是建立在精確的工業情報和精心鎖定的戰術細節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信心之戰,中國必須應對這種特種兵戰。

4月份的時候,很多人都還覺得是因為中興不合規而導致的結果。

而在10月底,承載存儲器振興的新秀福建晉華,被美國商務部斷供設備,理由是含混不清的威脅國家安全。

華為這次在加拿大的意外事件表明,這些事情都不是貿易戰的事,也不是一個企業的事。

這是一個有針對性的遏制戰略。

背後有美國商務部專門機構進行技術評估、監控和管制。

中國要想升級到中高端產業,需要進行全球價值鏈切換。

而在切換的當口,美國正在通過強大的工業情報能力,尋找中國製造的漏洞。

量大面廣的關稅貿易常規戰,國人的感受冷熱不均。

很多人甚至覺得這是國家要去談判的事情,而企業承擔的是一個平均分攤的後果。

然而,點射中國高科技領頭羊的特種兵戰略,卻能精準地震撼和動搖四方軍心。

華為高管被拘押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不僅僅是中國國民的心態,在第二天的日本股市也引起了巨大的波動。

國際第二的矽圓材料巨頭日本勝高(SUMCO)、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大自動化測試設備愛德萬(ADVANTEST)和日本刻蝕設備巨頭東京電子等半導體相關的大盤股,同時下跌5%~8%,小松工程機械和安川電機等被視為中國概念股的股票也大幅下跌。

而與華為有合作關係的軟銀集團一度下跌6%。

鄉村資本的高松一郎認為,「日本企業也難免被要求參與打壓中國,這使得日本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都非常謹慎。

狙擊中國高科技崛起,打擊投資信心,這才是美國第二戰場上最為兇狠的地方。

而這些都與貿易戰無關。

跳出貿易戰思維,應對新戰場

貿易戰打到現在,讓人過於精確計算貿易戰的得失和對於中國GDP的影響。

德意志銀行、波士頓公司都對中國GDP的損失做過模型分析,他們最大的結論是,即使在最壞的徵稅結果上,中國仍然可以承受。

然而,「放冷箭」的特種兵戰略的破壞性結果,卻很難評估。

當下更要警惕的是,它似乎不在中國的備戰清單中。

貿易戰固然是一場商務談判,但也是一場干擾戰。

中國願意跟美國進行一場事關貿易的深入談判。

然而,美國第二戰場卻是以中國高科技企業為目標的戰場。

從這個意義上講,貿易戰的硝煙,大大掩護了美國進行的另外一場冷箭戰。

值得警惕的是,貿易戰的反反覆復,極大地牽制了中國決策層的視線。

與此同時,美國「特種兵」戰場,已經悄然開始圍獵。

而中國當下無論是精力,還是心力,往往都無法及時應對。

過於聚焦在貿易戰,就會把美國針對中國的不可調和的遏制戰略,定義為一場可談判的商業利益,無非是代價的大與小。

這忽略了美國雙線作戰的戰略意圖:在放冷箭的戰場上,中國的損失一點都不會小。

是產業幼稚,不是企業幼稚

美國貿易戰之外的遏制戰,是以出口技術管製作為「彈藥庫」。

管制主要是國防部通過軍方管制或者通過包括國際瓦協組織,來進行技術出口的控制;財政部也有一些相關職能。

而對於軍民兩用的技術與產品,則主要通過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來實施。

這個清單,正是美國可以進行定向跟蹤、精準放冷箭的關鍵支撐。

它背後,則是基於美國成熟的工業情報體系。

由於美國大量的工業基礎調研工作,使得美國在對兩國的工業家底的認識上,非常清楚。

4月份,中興事件; 8月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出口管制清單,涉及到44家機構,重點「受災區」就是航天科工、中國電科;10月中旬是中廣核集團;10月底則是將福建晉華列入黑名單,這家生產存儲器的設備還在工廠調試中,就被迅速斷供;12月,華為中箭。

為什麼美國計算得這麼精準?實施作戰計劃的是美國商務部的產業安全局。

400人左右,充滿了各種懂工業、懂貿易、懂法律的全能人才,盯准全球高科技企業。

而產業安全局下屬的技術評估辦公室(OTA),則每年都花費大量時間,評估技術先進程度、國內的技術依賴度、國外技術的進展等。

隨後,美國商務部會把關鍵企業列入到出口管制清單上,目前中國有101個單位(及子機構)和個人,被列在這個黑名單上。

這個名單,還可以隨時拉長。

這就是美國用產業成熟度,來擠壓中國的產業幼稚症。

中國製造體量看上去很大,但背後的工業保障體系卻很稚嫩。

而中國製造要進入中高端價值鏈,背後必須要有健康的產業體系來保障——它遠遠超過了一個企業的能力範疇。

要想應對兇狠的高科技遏制戰,還需要更成熟的產業體系。

根據中國工程院和機械研究總院的「製造強國指數」,美國排名第一。

但即使如此,美國製造業仍然天天在強調「國家供應鏈的安全」。

而同樣的話題,在中國卻幾乎處於邊緣話題。

供應鏈永遠被當作企業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國家安全的問題。

這不是大疆、中興、海康威視是否有過失的問題,也不是華為是否低調,是否領跑5G的問題,更大的戰略命題是,中國高端製造業要崛起,產業保障體系也要隨之跟進。

這不是一個企業的戰爭,也不是一兩個陰謀論的細節。

這是國家之間的較量,也是一個產業鏈的防禦戰。

重新認識商業戰爭

在充滿了對中國的指責的301報告出台之後的8個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11月份再次對這個基於單邊主義301條款的報告進行了更新。

更多的「中國因素」成為攻擊對象。

中國的風險投資模式也被列入其中。

美國指責中國利用風險投資模式的開放性,來獲取美國高新科技領域技術。

專門投資科技新創公司的丹華資本(12月初意外去世的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也是創始人)以及蘇州市政府成立的元禾控股都被直接點名。

美國商務部11月19日推出的出口管制的升級版清單的徵求意見,AI算法、晶片、機器人、量子計算等悉數位列其中,面臨封鎖。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商務部已經宣布,把面向基礎技術的管制清單升級的調研提上日程。

這都是美國「冷箭戰」的前期標準動作。

更大的傷害將極有可能隨之而來。

劃分第二條戰線的意義在於,中國不能只盯著商品進出口數量問題,而是要同時看到第二戰場的事態發展。

這個戰場同樣是一個不對稱戰。

如果說貿易戰是一個數量上的不對等;而「放冷箭」的特種戰,則是一個質量上的不對稱戰,更難防守。

其實,關稅和貿易順差,無論最後談判到何種程度,中國製造都面臨著美國高科技遏制戰略的長期封堵。

不能把貿易戰當成是一個快速解決的國際貿易包袱,它將是長期伴隨中國製造的一塊烏雲。

而更加隱蔽的「冷箭戰」則躲在秘密角落,盯住中國高端製造。

跳出貿易戰思維,丟掉速戰速決的想法,中國製造被迫迎來前所未有的馬拉松式艱辛歷程。

站在全產業鏈的視角上看待供應鏈的聯動突破,將是關鍵之戰。

中國製造成功升級的機會,將依賴於一套全新的製造創新體系。

這是一次最大的倒逼機制。

窗口期,已經拉開。

而在此之前,苦日子是需要咬牙熬住的。

文字編輯:陳棟棟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關注《中國經濟周刊》頭條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夠大不夠強」的尷尬處境 掣肘中國晶片發展

「中興風波」並未有消停下來的意思。儘管距離當地時間4月16日已經過去整整一周時間,但美國商務部向中興通訊頒布7年禁令的事件仍在持續發酵,「缺芯」的中興表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的制裁極為不公,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