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興之後,「制裁大棒」揮向華為!19家中國技術公司受威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編 者 按

日前,美國對中興的制裁,令中興頓時陷入癱瘓。

這不僅讓中國政府意識到了科技產業依然依賴美國的殘酷現實,也讓美國看到了可以進一步震懾和威脅中國的更多手段。

作者:鄭峻

來源:新浪科技(ID:techsina)

繼「絕殺」中興之後,美國商務部又把「制裁大棒」揮向了華為。

4月25日晚間,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三大政府機構司法部、財政部和商務部正對華為展開調查,調查後者是否違反了美國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

據報導,華為已經收到來自美國商務部和司法部的行政傳票。

如果找到華為違法出口的不利證據,美國政府可能會對華為進行行政處罰和商業制裁。

對此,華為早間發布聲明稱「華為遵守其開展業務的國家的所有適用法律和監管規定,包括適用的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關於出口管制和制裁的法律與監管規定」。

不過,目前媒體還不清楚美國調查的具體範圍和推進情況。

華為也拒絕對此再發表評論。

不止一次,指向華為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向華為發出行政傳票。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與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公司中興通訊從事任何交易。

用中興自己的話說,公司將因此陷入休克狀態。

中興事件發生4天後,4月19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美國聯邦信息通訊技術(ICT)供應鏈針對中國的脆弱性分析》報告(《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ies from China in U.S. Feder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下稱《美國ICT供應鏈風險報告》)。

該報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中國企業進行商業間諜活動」以提高中企競爭力並促進政府利益。

中興、華為、聯想、浪潮、京東方、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CT)、北京華勝天成等19家公司被點名。

這19家公司均屬於國有控股、國家龍頭企業或具備國防背景。

先看中興事件。

不到一年之前,中興剛剛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協議;承認此前違反美國制裁令,私下向伊朗與朝鮮出口通信設備,並且多次拒絕配合調查和誤導聯邦調查人員,並同意向美國政府繳納高達12億美元的罰金(先繳納8.9億美元),從而換取美國政府解除禁售令。

但此次美國政府再次處罰中興的原因是,中興只解僱了五名相關的高層人士,沒有按照承諾處罰35名相關員工。

雖然在美國政府二度絕罰之後,中興依然表示不能接受,但在超級大國政府面前,任何一家企業都顯得脆弱無助,何況美國政府在2016年3月拿到了一份中興高層簽字的、涉及向伊朗出口的內部機密文件,抓了個證據確鑿。

關於那份關鍵證據的泄露過程,故事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中興高層在美國被查獲電腦,一個是中興美國的律師舉報。

但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證據讓中興被抓了個「人贓俱獲」,只能低頭認罪受罰。

美國政府調查華為對伊朗出口同樣源於中興那份機密文件。

中興在文件中提到的友商「F7」(普遍認為是華為代稱),把華為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2016年正式調查中興之後,美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同樣向華為發出行政傳票,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的通訊技術出口所有信息,調查華為是否違反美國禁運令,把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賣給這些國家。

此後,美國政府一直沒有放鬆對華為的違規調查。

2017年年初,美國司法部旗下的聯邦調查局(FBI)和財政部旗下的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再次對華為進行相關調查。

不過,上述調查迄今似乎還沒有找到不利於華為的致命證據,否則也不會在本周重啟調查。

因為但凡抓到有力的證據,美國政府必然會抓住這大好良機公開整治華為,而不會像過去一年那樣,只能施壓國內公司拒絕與華為合作,逼迫華為退出美國市場。

華為,已放棄美國?

其實,相對於原本就在美國運營多年、手機業務蓬勃增長的中興而言,華為才是美國政府最為忌諱的中國通信巨頭。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提供商和第三大手機廠商,更是最有可能挑戰美國在5G通信時代技術話語權的中國通信巨頭。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正在聯合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華為在這些國家的業務擴張的原因。

長期以來,美國官方都給華為公開掛上「與中國政府存在關係,可能替中國政府竊取信息」的標籤。

雖然華為多次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家員工持股的私人公司,與中國政府並沒有隸屬關係,也不可能替政府監控竊取信息,更在2012年主動邀請美國國會來深圳進行實地考察。

但對美國政府而言,華為的這種努力顯然是徒勞的。

美國電信設備市場每年規模高達300億美元,愛立信和諾基亞這兩大北歐通訊巨頭各自占據48%的股份,而華為的市場份額不到1%,只能接到一些偏遠山區地區運營商的採購單。

在美國市場連續受挫之後,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上周公開表示,「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我能說清楚,可以解決的」。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與此同時,華為駐美國首都華盛頓辦公室負責人、負責政府關係的副總裁威廉·普拉默(William Plummer)也在效力華為近八年之後黯然離職。

這或許說明華為已經暫時放棄了美國市場的拓展計劃。

遏制阿里雲、會見蘋果CEO,

川普究竟想要什麼?

無論是中外主流媒體還是行業分析機構,在剖析美國政府第二次處罰中興時,都會提到目前中美緊張的經貿關係和一觸即發的貿易大戰。

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再次絕罰中興和三司會審華為,對中國科技行業的兩大戰略支柱企業下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美國在雙方貿易談判之前的下馬威和攻心戰。

一連串看似暴風驟雨的組合拳之下,川普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川普對中國施壓的具體步驟,顯然都打過精明的算盤。

例如,在他提出的首批5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名單中,並沒有涉及到美國民眾日常生活購買的廉價中國商品。

這個看似言行舉止瘋狂的地產商總統實際上是一個談判桌上的冒險家。

他不惜拿美國企業的出口利益和民眾的生活成本來冒險,押注出口導向的中國經濟無法承受全面貿易戰的慘烈結果,最終會被迫屈服接受美國的條件,向美國商品和公司全面開放中國市場。

這才是川普的真正目的。

而為了施壓達到這一目的,他會和當年的里根政府一樣,通過系列看似瘋狂的「暴力重手」來影響談判桌上的心理平衡。

中國近期承諾降低汽車進口關稅與合資企業限制,是向美國發出的一個談判示好信號,但這還遠遠不能滿足川普的要求。

上周傳出美國政府準備遏制阿里雲在美國擴展的消息,也是意在施壓中國政府對美國雲計算巨頭進一步開放市場。

昨天(北京時間4月25日),川普還在白宮私下會見了蘋果公司CEO庫克。

蘋果,是在業務生態和市場營收方面,都極為重視中國的美國巨無霸企業。

媒體猜測,川普可能會詢問和評估中美貿易戰對蘋果的損傷程度,以及蘋果轉移製造鏈,甚至回流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科技產業依然依賴大國,

讓美國有了可乘之機

川普政府在中美貿易戰中的強硬態度,與當年裡根政府的遏制立場如出一轍。

4月24日,川普在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再次公開放出信號,「有很好的機會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如果不能達成協議,那麼美國會按照原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5月15日)。

美國財政部長努欽下周就將訪問中國,他的此行目的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也希望遏制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迅猛崛起,避免威脅到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遏制華為這樣中國科技巨頭的全球業務和技術儲備,就是這一戰略的直接體現。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審查委員會上周發布報告,大肆渲染華為、中興與聯想幫助中國政府竊取秘密,更明確提到「中國不是美國的盟友,短期也不可能是」。

中興高層此前的一連串愚蠢錯誤和確鑿證據,讓自己成為了美國政府在貿易戰之前名正言順拿來震懾的最好祭品。

作為中國的第二大通信巨頭,中興在美國的制裁令面前頓時陷入癱瘓。

這不僅讓中國政府意識到了科技產業依然依賴美國的殘酷現實,也讓美國看到了可以進一步震懾和威脅中國的更多手段。

即便是實力更為強大的華為,在全球科技行業產業分工的當下,也無法徹底斷絕與美國合作夥伴的業務往來。

但對中國的國家戰略而言,華為是一個無法取代的支柱型企業。

美國對華為的任何懲罰,都可能會導致中國政府的堅決回擊,影響到中美貿易談判的最後結果。

此次美國政府三司會審華為,能否找到華為的「罪證」,未來是否實施制裁,都是一個未知數。

編輯:Jennie

關 於 全 球 創 新 論 壇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創新論壇」由北大後E促進會發起與傾力打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協辦,匯聚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和創客,傾力打造全球創新思想的發源地、創新產業的聚集地、創新投資的新高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