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任正非評價余承東:「能抓大放小,有戰略眼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

時間迴轉到2004年,華為決定自主研發生產晶片,當時許多人都不能理解。

晶片研發耗時長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市場上已有專業的晶片生產商,為什麼要自己製造呢?但華為卻堅持要這麼做。

如今,只有蘋果、三星和華為擁有自製的晶片。

掌握核心技術是華為一直努力實現的目標。

此努力使得華為可免受來自第三方廠商的在質量、生產能力和價格等方面的限制。

同時,也使得華為在與蘋果和三星的競爭中獲得了相近的市場地位。

文 / 李偉、李夢軍

「轉型的遵義會議」:從B2B到B2C

華為早起的手機業務,主要依託運營商關係,根據運營商提出的需求,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儘量控制成本,造出儘可能低價的手機。

大部分手機都沒有華為的Logo,而是直接以運營商的品牌銷售。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組織召開了一次高級座談會,這是華為終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被內部稱為「轉型的遵義會議」。

任正非在會上對華為終端進行了重新定位,明確了華為終端在華為內部具有三分天下(運營商管道業務、企業網、消費者)的重要戰略地位, 制定了做自己品牌更要主動進攻的戰略發展思路,同時也從思想上堅定終端要成功的決心。

「在終端業務中,什麼都是可能的。

我們不是防守,我們是一個進攻者。

只有進攻才可能成功,防禦是不可能成功的。

未來的變革,一個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一個是技術的創新。

在華為手機分拆成獨立業務板塊時,任正非選擇原華為CMO、3G和歐洲部負責人余承東執掌華為終端業務,出任華為終端董事長, 萬飈任終端公司CEO。

任正非對余承東的評價是:「能抓大放小,有戰略眼光」。

銷售渠道變革:多元化的渠道布局

2012年開始,華為手機開始拓展社會化以及電子商務等多樣化渠道建設。

余承東不否認,華為轉型的確受到了小米的啟發,但卻堅持認為「小米從來都不是華為競爭對手。

」相比於小米的輕模式,他選擇了做線上線下同時布局,走高端品牌的策略。

產品定位:走精品路線

2012年,華為發布了Huawei Ascend智慧型手機系列產品,開始競逐中高端手機市場。

2013年余承東確定了走「精品」路線,華為開始大幅度砍掉低端產品,儘管遭遇了內部極大的阻力,導致華為終端的整體發貨量增長放緩,卻大幅提升了盈利能力。

目前,華為智慧型手機包括華為與榮耀兩大品牌。

從產品定價而言,實現了不足千元的平價機到售價高昂的旗艦機的完整覆蓋。

顯然,這種產品線的布局,走的是機海戰術,用廣闊的產品線覆蓋到足夠多的消費者,以此滿足各個層級消費消費者的購機需求。

品牌營銷與品牌策略:雙品牌運作

華為向網際網路轉型依然是一個在爭執中妥協前進的故事,衝突集中發生在2013年前後。

在小米的網際網路、極致的用戶體驗、粉絲營銷的衝擊下,小米手機大賣,華為如何能快速切入網際網路領域,誰都沒想明白。

向渠道發力的背後,隱藏著品牌戰略與渠道現實的衝突。

網際網路品牌要做,那華為的高端品牌定位怎麼辦?

2013年12月,在任正非親自「拍板」 下,華為選擇採用了雙品牌策略:分拆出榮耀品牌主打線上,定位中低端市場;華為品牌主打線下渠道,定位中高端市場。

華為手機則專注於品牌建設。

挺進高端市場:修煉內功與開放合作共贏

2015年以後,華為手機重新調整了公司的戰略布局,開始全面挑戰三星和蘋果。

華為手機目前的產品系列

2016年,華為發布了Mate 9系列手機:Mate 9,Mate 9 Pro以及保時捷版Mate 9。

Mate 9 有三個版本,售價從3000元到5000元檔位, 而保時捷版Mate 9市場售價更是高達8999元,這也是華為挺進高端市場的一次新嘗試。

2017年1月華為Mate 9已經登陸美國市場,售價599.99美元。

目前該機在社會渠道銷售,美國消費者可以通過百思買、B&H、亞馬遜和Newegg購買到華為Mate 9。

這是華為第一次在美國市場發布高端旗艦手機。

關於作者 | 李偉: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案例中心主任;李夢軍: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研究員

文章來源 | 本文節選自《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6月刊,原標題為《華為手機:智慧手機的引領者?》

責任編輯 | 高菁陽

郵 箱 | [email protected]

清華論壇

零售革命

中國的零售革命 李飛 張語涵

新零售:簡「易」背後如何做到簡「異」 王新剛

消亡,還是轉型:新零售時代經銷商的抉擇 馮小亮 黃敏學

製造企業將成為新零售的主角 麻紅澤

新零售轉型升級的創新戰略支點——「場」的構建與湧現 施德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