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背後的生意,兵不血刃的市場爭奪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科技巨頭倒地後,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2009年,加拿大國寶級企業北電轟然倒地,這家生產出加拿大的第一個真空管,第一個有聲電影系統以及各種無線發射機和廣播設備,一度控制了全球光纖設備市場的43%,市值一度比肩英特爾的百年科技企業,最終還是倒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

商業中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北電倒地的第一時間裡各大科技公司聞聲而動,紛紛向北電砸來一筆筆數字可觀資金,想要拿下一批被稱為「核武級別」的通信專利。

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以愛立信、RIM為主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希望通過獲取北電專利4G、WIFI等移動通訊專利,以鞏固或者擴大自己在移動通訊市場的份額,蘋果希望通過獲取軟體專利遏制住安卓系統,微軟參與競拍是不想失去從北電網絡獲得的相關專利使用權,一時之間,人人窺覬北電的巨額遺產。

最終微軟、蘋果、甲骨文、索尼等六家公司以「組團」的形式,用令人咂舌的45億美元擊敗谷歌的9億美元出價,競得北電的6000項專利,按照均價計算,單項專利接近900萬美元,這筆金額算是對北電百年來技術的認可。

高通的提款機

這個世界有自己獨特的描述語言,所有的商業訴求都隱藏在嚴謹的法律條文和專業術語之後。

高通無疑是把這句話發揮到極致,高通的法務部門成立27年來,訴訟一直以一種全年無休的精神在持續進行著,這個地球上數得上名號的科技公司,高通的法務部門幾乎都有「關照」過,如果沒有關照過,說明還不夠出名,業界戲稱高通的法務部應該是世界上最忙的一個部門。

作為3G時代的絕對霸主,高通公司憑藉CDMA標準晶片的專利優勢,長期壟斷了全球通信和手機市場的王者寶座,即使到了4G時代,高通的影響力依然不減,截止目前其在65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了專利申請,總量高達20多萬件,累計使用高通相關技術專利的設備更是超過100億台,對於高通來說,這些專利的背後不僅僅是技術的提現,更是一個個提款機。

高通的商業模式要求購買高通晶片的同時簽署與高通的專利協議,按照整機(中國市場後來調整至65%)的一定比例收取專利費。

一定程度上,一旦使用高通晶片,不僅要支付購買晶片的費用,還要支付一筆專利授權費。

一部智慧型手機即便是沒有採用高通的晶片,也一定會用到高通的蜂窩標準必要專利技術,就必須要尊重其智慧財產權,簡單點說想用,得收費,不用,還得收費。

想白嫖不給錢的,高通分分鐘教你學做人,即使強大如蘋果,也在與高通的專利糾葛中敗下陣來。

頻繁的專利訴訟帶來的好處,除了名義上保護智慧財產權外,更重要的是營收大幅度增長,對於如今的高通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家賣晶片的公司,高通的基帶專利費幾乎占了高通營收的70%以上,去年高通的專利授權營收更是占到了85%左右,而蘋果一家就貢獻了高通專利總收入的30%。

阻擊後來者的利器

專利除了能增加營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打擊競爭對手,在半導體行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台積電依靠專利阻擊中芯國際就是一例。

作為後來者,中芯國際成立四年便擁有了4個8英寸晶圓廠和12英寸廠,業務開始對台積電步步蠶食。

台積電的反擊舉措是將中芯訴諸法庭,原因是被挖角員工涉嫌泄露商業機密以及侵犯專利,經過3年的就糾葛,最終中芯國際破財免災,向台積電支付大約1.75億美元和解。

阻擊並未輕鬆的就此結束,一年後,中芯國際又因為未經允許使用了台積電90nm技術,由此再次遭台積電起訴,這次起訴戰爭一打又是持續三年,最終的結果還是中芯國際敗訴,創始人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與頻繁的遭受來自台積電的專利起訴不無關係。

6年內,中芯國際在美國2次敗訴,在北京高院反訴台積電仍然敗訴,累計賠償台積電3.75億美元和10%的股份。

之前中芯在晶片製程上大概比台積電落後1代左右,之後至今已落後2、3代,台積電的專利阻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

死而不僵的原因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個體積龐大的科技公司倒下之後,擁有的核心科技專利依舊是一種無敵的存在,單靠著這些專利就足夠衣食無憂的活著。

以前手機業的霸主諾基亞,因固步自封和對市場變化反應遲緩,導致一蹶不振,暗淡離開了手機市場,但是諾基亞沒有進入「死亡通道」,反而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

2017年年諾基亞全年營收為231.47億歐元,約1845億元人民幣,而小米公司全年營收也才1146億元,這還是在諾基亞營收已經同比下滑的情況下,僅僅是依靠手裡的專利數量,諾基亞的營收已經超過200億人民幣。

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Unwired Planet這家公司了,這個在20年前,與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齊名於天下,被稱為世界四大通訊公司。

在經歷過了一次破產、三次更名之後,它最終轉型做了專利運營業務,如今的Unwired Planet只有16名員工,但是通過手裡的2500件專利,就可以四處打官司,一年通過訴訟獲得的收入高達2.5億人民幣,平均下來每個員工掙1600萬。

在中國,也有這麼一家公司靠著一個專利,向全世界收取專利費,像三星、索尼、金士頓等巨頭都得乖乖交錢,否則就等著吃官司。

這家中國企業,就是朗科。

它的專利核心就是「U盤」「一種用於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其裝置」。

朗科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一做就是20年,還做得出奇的好,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朗科科技專利運營業務實現專利授權許可收入3629.26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27%,但毛利率依舊為100%,而朗科科技2018年的凈利潤為6449.66萬元,典型的只要專利申請得好,一個專利吃到老。

如何拿到專利這個硬通貨?

有張良計就有過牆梯,當專利壁壘成為企業發展的攔路虎,為了生存,絕大多數企業就會走上兩條路,一條是破財免災買買買,這是一條快速便捷的通道,而且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除了北電專利被買之外,當年摩托羅拉倒下的時候,谷歌用125億美元將摩托羅拉攬入懷中,並擁有了摩托羅拉15000個核心專利和7500個仍在申請中的專利,這些專利中有18項可能對谷歌公司應對針對安卓移動平台的專利侵權訴訟最有用,結合谷歌后來不斷賣摩托羅拉非核心資產回籠資金的表現來看,這15000個專利幾乎是廉價白送。

買專利為自己開路的不僅有谷歌,還有蘋果。

前段時間蘋果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基帶業務,這其中因素除了基帶研究難度稍大之外,還有一層因素是蘋果研發基帶無法繞開英特爾、高通諾基亞等的專利陷阱,收購英特爾基帶業務就是為了獲得英特爾的專利權,為自己基帶研究鋪平道路。

除了用買的之外,另一類企業喜歡主動出擊自己做研發,華為暫且按下不表,中微半導體算得上半導體行業用研發避開專利雷區的佼佼者。

作為蝕刻機的後來者,中微四年就做出了高性能的刻蝕機,研發了多款具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設備,並在全球範圍內申請了1200餘項專利,這也引來了應用材料和科林這兩家國外巨頭相繼對中微半導體提起專利訴訟,但與中芯國際不同的是,中微手裡有硬通貨,可以做到來者不拒,所以這兩家企業自然是敗訴。

專利=話語權

專利作為一個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是其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工具,核心專利既是軟實力的體現,又是硬實力的體現,但是這些核心專利都是用錢用時間砸出來的,捨得在研發上下功夫,才能走向產業鏈的高端,中國的科技公司在研發費用上一定不能省,自己的才是最保險的,別人的永遠是靠不住的,想要依靠別人最終只能成為案板上的魚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G面前,蘋果還是低了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晶片研發的時間和性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當前最理性的選擇可能並不是等自家晶片出來。向高通服個軟,是現階段的最好選擇。4月16號,蘋果和高通的一場關鍵專利訴訟在聖地亞哥開庭,本...

蘋果、高通專利戰越演越烈 英特爾漁翁得利?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張之穎】蘋果與高通訴訟大戰越來越熱鬧,繼高通要求禁止蘋果使用英特爾晶片之後,上周還有新一輪的訴訟持續發起,最新消息又指出高通展開了反擊。這一切看來,還沒有照著日前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