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興起推動8吋晶圓產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可連結上網移動裝置的快速成長,以及物聯網(IoT)的興起,傳感器、微機電(MEMS)元件、類比IC、電源IC以及其他相關半導體元件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也使先前已呈下滑的8吋(200mm)晶圓產能重新揚升。

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表示,全球8吋晶圓產能在2007年達到最高峰後,開始往下滑,並在2009年達到最低點。

其後數年雖然產能略有回升,但都低2006年平均每月投片(WSPM)547萬片的水準。

據調研機構IC Insights資料,2009~2013年全球關閉的72座晶圓廠中,8吋晶圓廠占25%;6吋占40%;12吋占11%。

然而最新資料顯示,物聯網浪潮正在為8吋晶圓廠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預計2015~2018年,全球8吋晶圓每月新增投片量可望達到30萬~40萬片。

至2018年,全球8吋晶圓平均每月投片量將達543萬片,僅落後2006年547萬片2%。

雖然2018年全球8吋晶圓產能可望回復到2006年水準,但在晶圓運用組成上卻呈現出極大的變化。

其中離散設備、電源IC與微機電元件占比將會快速成長成長,由2006年的4%,攀升至2018年的10%。

模擬IC也會因為由6吋(150mm)晶圓轉移至8吋晶圓來進行生產,占比上揚至14%。

晶圓代工業者則是在電源IC、顯示驅動IC、CMOS影像傳感器、微控制器(MCU)、微機電,以及只需要90納米技術就能進行生產的其他電子元件需求推動下,躍居為占比最大部份。

2018年占比高達43%,較2006年29%,增加了14個百分點。

至於存儲器產品,由於大部份都將轉往以12吋(300mm)晶圓進行生產,因此在8吋晶圓中的占比,會由2006年的32%,大幅下滑為2018年的2%。

同樣現象也發生在邏輯IC與微處理器元件中,占比由2006年的27%,下滑為2018年的21%。

加入微信

更多內涵你懂的

搜索微信公眾號:電子產品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產業轉移至更大尺寸晶圓的腳步趨緩

較大的晶圓直徑能在每片晶圓上生產更多的晶片,也能因為能減緩材料與製程成本增加幅度,使得晶片成本降低;在歷史上,轉移至更大的晶圓直徑帶來了每單位尺寸20%以上的成本降低幅度。不過龐大的財務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