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出貨量停滯,但為什麼元器件卻越來越缺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

今年三月份,索尼公司明確表示,索尼將不再向第三方廠商出售某些型號的處理器,包括最新款處理器,新款處理器必須在索尼機身上使用一年後才可以向其他廠商發售。

然而這還不算,據台灣《電子時報》(Digitimes)網站報導,索尼將優先為蘋果、華為、Oppo和Vivo供應CMOS圖像傳感器。

這對於一直都在使用索尼元器件的廠商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

據IDC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7.2億部,2013年10億部、2014年14億部、2015年14.3億部,2016年14.7億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陷入了停滯。

而在這種背景下,螢幕、處理器、攝像頭、指紋識別模塊等核心基礎元器件卻出現了缺貨和漲價的現象。

追溯原因,不難發現這種現象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手機市場向高端轉型

在經歷了十年的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全球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由「增量」開始進入了「存量」的時代。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高,一方面是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技術不斷進步,迫使整個智慧型手機產業開始升級。

這就要求手機廠商要採用最頂級的元器件,推出功能更加強悍的產品,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收割更多的利潤。

而相比數量龐大的手機生產商,全球頂尖的元器件供應商也就那麼幾家,比如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就被索尼、三星以及豪威科技三大廠商牢牢占據,而索尼傳感器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占比更是超過了50%。

面對陡然暴增的訂單,這些元器件的供應量根本無法滿足所有的生產廠商。

國內手機廠商喜歡堆硬體

在營銷上,國產手機喜歡用堆硬體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比如這幾年逐漸成為旗艦手機標配的雙鏡頭,導致CMOS圖像傳感器的需求量出現暴增,供貨量捉襟見肘。

元器件缺貨帶來什麼影響?

元器件的漲價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國產手機的訂單和利潤本來就不多,隨著元器件價格的上漲,這些手機也不得不跟著漲價,這就進一步壓低了訂單和利潤,形成了惡性循環。

有業內人士表示,核心元器件的成本大概占一部手機成本的60%-70%,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手機行業的毛利想要達到15%都困難。

不過經過這一輪漲價潮,客觀上也淘汰了實力比較弱的玩家,那些平時拚命堆配置卻不注重質量的產品,也將消失在茫茫的機海中。

而這種情況對於中國手機企業來說更加嚴峻,因為絕大多數廠商都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難免出現店大欺客的現象。

除了要忍受成本的上漲,有些國產手機即使銷量再好,也會出現斷貨、甚至是「快閃記憶體門」等事件。

國產手機如何解決缺貨困境?

由於上游元器件幾乎都由國外供應商把控,在供少於求的環境下,國內手機廠商並沒有多少議價能力,只能忍受元器件漲價帶來的轉型陣痛。

想要擺脫這種困境,理所當然的是自身要掌握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如今像華為和小米在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方面就做的不錯;同時國內的元器件供應商在升級產品之後,也將大大緩解這種危機。

好配件,讓手機更好玩!想要獲得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手機教授sj9983 、綠聯科技lvliankej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觀點|智慧型手機揮手告別性價比時代

文 / 艾媒諮詢集團CEO 張毅2月16日努比亞宣布,由於元器件採購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影響,miniS將整體提價100元。再加上之前小米、魅族等手機廠商也紛紛宣布漲價,國內智慧型手機漲價大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