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界:中國製造購買高昂進口晶片達萬億 變相替外企「打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歐界報導:

在智能時代,在我們生活中有一件都離不開的東西。

也許我們感受不到它,但可能你身上攜帶它的數量比你的牙齒還要多,這就是——晶片。

如果您身上帶著電腦、IPAD、手機,這些智能設備至少就有幾十甚至上百個晶片。

而這其中絕大多數晶片依賴進口。

中國每年進口晶片超過2000多億美元,總值已經超過石油、糧食等,排在所有進口產品的第一位。

但就是通過一顆小小的晶片,國外廠商其實已經死死掐住了很多中國企業的喉嚨。



中國芯「碎」 外企成大贏家

以手機為例,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智慧型手機產量高達12.38億台,占了全球產量的七成。

但一些調查表明:手機自主晶片占比不足5%。

作為手機界的龍頭,華為手機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領先科技成果「麒麟芯」,而即使採用自主設計晶片的華為,其16納米製程的晶片仍需國外代工。

相比,手機晶片霸主高通凈利潤高達57.05億美元,銷售凈利率也高達24.21%。

而很多中國手機品牌卻高打所謂性價比和「硬體免費」的旗號。

此前小米外籍副總裁甚至稱:即便未來會賣出100億部手機,也不會從手機身上賺到錢。

現在細想,目前安卓手機搭載的處理器晶片主要來自三家,高通、海思和聯發科,大部分利潤已被晶片蠶食,留給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其實微乎其微。



IC Insights的報告則更直觀的反映了這一事實。

近日公布的全球前二十大晶片廠預估營收排名中,英特爾高居榜首,三星、台積電、高通等緊隨其後。

在前二十名晶片營收廠商中,美國占8席、日韓占5席,中國大陸無一家企業入圍。

看似轟轟烈烈的「中國製造」其實獲利微薄,擁有核心技術的外企是中國晶片進口的最大受益者。



打造中國芯時代,已是大勢所趨

市場環境嚴峻,中國晶片想要存活,甚至遠銷國外,沒有點長期奮鬥的決心是不可能的。

在21世紀初期,龍芯中科研發的「龍芯二號」當時達到了世界巔峰時刻,這款晶片在Space CPU2000上的測試分數超越了Intel奔騰2處理器。

而後中國的晶片忽略了事物最本質的發展規律慢慢的被超越。

事實上,像晶片行業本身遠非一朝一夕而來,更沒有捷徑可走。

另外,晶片行業的發展最終要歸結於整個生態環境,只有終端有了足夠強大的需求,晶片業才有了提升的動機。

這不已經有後來者趕上了,浙江餘姚有一家成立了11年的公司已經解決了一個關鍵難題,人家已經開始賺蘋果公司的錢了,就連最新的蘋果7,這些電子產品的晶片都採用這家公司的產品。



如何實現我國的晶片國產替代,關係到中國大國的崛起。

11月29日,股權投資平台——雲投行攜手寧波時代全芯,在深交所舉辦以「全球半導體業步入新常態,迎全芯時代」為主題的變相儲存器專場路演會。

為加快實現這個目標,最近國家成立了中國製造業領導小組,制定《中國製造2025》,提出2020年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達到50%的目標。

10年之於晶片行業太短,但是未來誰又說得准,可能又是一個新世界。


智能製造是實現製造升級的必經路徑,可智能製造也不是平地起高樓。

沒有堅實的基礎,就不會有未來的一個個制高點。

基礎離不開控制系統、大數據和網絡,而只有緊緊牽住這些核心」,智能製造才能真正實現並不斷升級。

加油!我的中國「芯」。

來源:線上采編,如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導,請及時聯繫歐界傳媒網 o2ojie.com

歐界傳媒丨Jie Media

4年專注有深度的網際網路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