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第一,5G份額第四,華為最大的對手是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電子近日發布2019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展望,營業利潤同比大降60%,創近10個季度新低。

最核心的存儲晶片、顯示屏業務疲軟,供過於求,這家韓國最大的公司自曝「面臨危機」。

但你若以此唱衰三星、輕視這家公司,為時略早。

這些年,Note7爆炸重創手機,它開始轉型賣晶片,如今晶片疲軟,它又要變陣:量產5G基帶晶片、加碼通信設備、重返中國手機市場……在5G領域狂刷存在感。

當華為撂下狠話「最晚明年超越三星手機」時,三星已經抄了華為後院。

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5G通信設備預估出貨量方面,三星市占率達21%,超過諾基亞(20%)、華為(17%),僅次於愛立信(24%)。

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曾說,「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變外,其他一切都要變」。

成立80多年,這家危機感超強的公司,從水果經銷商走向全球科技之巔,野心和實力相稱,永遠讓自己活在趨勢里。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5G時代三星手機這座大山或許很容易翻越,但撼動三星手機背後的三星帝國,仍然道阻且艱。

01

舉國之力,韓國「5G第一」執念

將5G與「國運」劃等號的,不只是中國和美國,還有被稱作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

站在韓國背後、不顧一切實現「5G全球第一」的先鋒,正是該國最大的財閥——三星。

韓國資源匱乏,嚴重依賴進出口。

全球經濟一有風吹草動,韓國經濟往往率先做出反應,成為世界貿易的風向標。

2018年,韓國GDP增速放緩至2.7%,創6年最低,鋼鐵、石油化工、機械、汽車、造船、半導體、顯示器、智慧型手機八個支柱產業遭遇中、日等國挑戰,兩大主要出口產品——汽車和半導體的生產與出口雙雙下滑,也敲響全球市場警鐘。

來源:韓國央行

新一輪科技浪潮下,5G,這個撬動數字經濟變革的支點,不僅是美、中、歐等國家/地區的必爭之地,也被韓國視為提振經濟的希望。

早在2018年6月,韓國就已完成5G頻譜拍賣。

對於「5G商用第一」的名頭,韓國表現出了在「申遺」上的執念,勢在必得不惜靠「搶」。

為此,三家運營商與美國運營商Verizon還上演了一場公關大戰。

Verizon原本計劃於4月11日推出5G服務;韓國運營商KT、SK電信和LG Uplus則定在4月5日。

沒想到,Verizon突然將計劃提前到4月4日凌晨,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但韓國運營商也不是吃素的,得到消息後於4月3日晚上11點緊急啟動5G服務,終於得償所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通5G通用網絡的國家,比美國提前了1小時。

4月5日,韓國正式推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5G服務,三星Galaxy S10 5G版手機也同步上市,成為全球第一款正式上市的5G手機。

來源:三星韓國官網截圖

4月8日,在慶祝5G商用的活動上,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世界第一」意味著韓國標準可以成為世界標準,5G將是未來韓國創新增長的基礎。

搶到「5G第一」之後,韓國政府公布雄心勃勃的5G戰略:把5G作為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平台,將投資30萬億韓元(合260億美元),到2022年初建成5G全國網絡,2026年為相關領域創造價值730億美元的出口額。

國家之間一場公關大戰背後,是科技戰略制高點的爭奪,最終落腳到領軍企業之間的對決。

身處這股5G狂潮中的三星,5G更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受存儲晶片市場疲軟、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三星電子預計2019財年第一季度營業利潤將同比大降60%,跌至2016年第三季以來最低水平,僅為去年第三季度歷史最高值的三分之一。

三星需要借5G度過危機。

2018年,一家三星電子公司的銷售額,幾乎占韓國GDP的15%,支撐著韓國八大支柱中的半導體、顯示器、智慧型手機產業。

從另一個角度說,韓國是在舉全國之力支持三星發展5G。

02

三星手機背後的三星帝國

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

在全球電子製造領域,三星也是這樣一個無法繞開的存在。

提到三星,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家電和手機,其實,這只是三星帝國的冰山一角。

三星帝國的疆域之廣,遠超你想像,旗下就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人壽保險三家世界500強。

在電子製造領域多年形成的涵蓋半導體、顯示屏、家電、手機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布局,組成了三星征戰5G時代的基石。

就拿剛剛上市的Galaxy S10 5G版來說,其採用的不是中國手機廠商主流的高通驍龍855平台,而是三星最新旗艦處理器Exynos 9820和首款獨立5G基帶Exynos Modem 5100。

4月4日,三星一口氣發布多款5G晶片,包括Exynos Modem 5100、新的單晶片射頻收發器Exynos RF5500和調製器解決方案Exynos SM5800。

在高通 、三星、華為、英特爾、聯發科和紫光展銳這六家有5G基帶晶片的公司中,能夠提供完整5G手機晶片解決方案的,除了高通,只有三星。

更牛的是,三星5G晶片已開始量產。

拿自家重量級旗艦機來做5G晶片推廣突破口,5G晶片,由此成為三星垂直產業鏈上最新解鎖的一環。

成立81年,這家以經銷水果起家的韓國電子巨頭,歷經數次轉型和產業周期,已鍛造出極強的垂直產業鏈整合以及把握趨勢的應變能力。

「Note7爆炸門」後,很多人說三星「要完」,沒想到這卻成為其轉型的關鍵節點。

2013年,三星電子還是一家移動業務利潤占比約70%的公司,2017年,其利潤的約70%已經來自半導體業務。

四年時間,三星一步步將增長點從「智慧型手機」平穩切換到「晶片」「螢幕」上,把關鍵電子零部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顯示屏、處理器、內存、電池、晶片甚至代工。

這使得三星不受供應鏈掣肘,總能先於同行推出創新性新品。

在手機領域,自2012年超過諾基亞後,三星已經連續在全球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上坐了7年,即使近3年三星幾乎完成「失去」中國市場。

在半導體領域,2017年,三星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

2018年,三星半導體全年營收759億美元,蟬聯榜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銷售額占全球市場的35%,DRAM晶片占全球市場的43.9%。

在顯示器面板領域,三星占據整個智慧型手機顯示器市場收入57.8%的份額(包括LCD、OLED面板),擁有高端面板市場的絕對話語權。

IHS Markit 報告稱,2018 年第三季度OLED面板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按收入)的 61% 以上,其中,三星獨占 93.3%。

憑藉這種整合能力,三星曾經斷供螢幕,讓如日中天的HTC元氣大傷,也把當今全球手機界老二蘋果、老三華為「耍」得團團轉。

霸道如蘋果,與三星官司纏身,在商言商還是要用回三星的電池和OLED顯示屏。

眼下,三星在5G上進步有多快,蘋果就有多愁。

因為5G晶片懸而未決,蘋果連5G手機的影兒都沒見到。

有媒體報導稱,蘋果有意向三星、高通採購5G基帶晶片,卻遭到拒絕。

三星給出的理(借)由(口)是,產能不足。

在中國,三星因為「薩德」、「Note7爆炸門」一敗塗地,成為「三喪」,手機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0%,降到2018年的0.7%,幾乎退出中國。

但是,「哥不在江湖,江湖卻流傳著哥的傳說」。

三星走了三年,卻牢牢控制著華為、小米、OPPO、vivi等中國手機巨頭的命脈。

丟掉中國手機市場半壁江山,三星營收和利潤居然屢創新高,最大的功臣就是花高價狂買三星零部件的中國手機廠商。

三星曾經糾集LG電子等一眾面板小夥伴,涉嫌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為此還遭到中國發改委制裁罰款3.53億元,最終三星認罰1.01億元,不夠在中國市場賺的九牛一毛。

「我憑本事耍流氓,你有本事就別買……」

勢頭兇猛如華為,自研的海思麒麟晶片不斷突破,在攝像模組、顯示屏等上游產業鏈依然受制於人,備受嘲諷。

3月26日,華為在巴黎發布新旗艦手機P30/P30 Pro,消費終端CEO余承東揶揄「三星Galaxy手機拍不出Galaxy(銀河) 」,立即召來三星一頓懟。

109+96>112+89。

三星炫耀:Galaxy S10+的攝像頭比華為P30 Pro牛

暗諷華為發布會上展示的手機攝影照片,可能是由單反拍攝的。

手機圈競爭激烈盛行「口水戰」,粉絲熱衷「看熱鬧」。

常年評論只有數百的「三星Galaxy蓋樂世」官微,因為3月27日這兩條含沙射影的微博,收穫轉評贊過萬。

這不是三星第一次用如此微(liu)妙(mang)的方式暗諷華為。

當年,三星眼見華為Mate 9 Pro銷售火爆,開始使絆子,一手斷貨,一手漲價,讓華為背上飢餓營銷的罵名。

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潘九堂當時的微博截圖

於是,2018年華為旗艦手機Mate 20選擇了老二LG電子和京東方的螢幕。

結果,用LG電子的一批Mate 20上市不久即發生「綠屏門」。

輿論的風口浪尖,三星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屏實力,不焦綠」。

這些年,華為對三星處處提防,卻也不得不面對現實。

這一次,號稱要重寫拍照規則的華為P30,還是乖乖用回了三星AMOLED螢幕,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恨我又離不開我」,「我就喜歡你看我不順眼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03

2019年華為三星互攻「腹地」

當然,三星也並非高枕無憂,沒有對手。

華為說,「最晚明年超過三星」;三星說,「在通信設備領域打敗華為」

2019年,華為與三星互攻對方腹地,成為科技界最大的看點。

在手機領域,華為是三星最大的挑戰者,在出貨量、晶片、創新產品等方面發起全面進攻。

而京東方、TCL、長江存儲等一批突圍上游產業鏈的中國廠商不斷成長,也正瞄準三星的顯示屏、半導體等業務,各個擊破,為華為等終端商提供了更多後路。

2018年,華為手機勢如破竹,全球市場份額14.65%,一年提升近5%,出貨量達2.06億台,與蘋果相差不到3000萬台,與三星相差8600萬台,無怪乎余承東敢放話「最晚2020年超過三星」。

數據來源:IDC

2019年至今僅3個月,從摺疊屏手機、晶片,到各自的旗艦機,華為與三星多次正面PK,開闢多個戰場。

三星也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似乎捲土重來:加快本土化,支社變分公司,分公司領導用中國人,與運營商、電商渠道親密合作……據稱,截至3月19號,最新旗艦Galaxy S10系列中國大陸出貨量已超50萬台。

在華為強攻三星手機腹地的同時,三星也開始對華為的大本營——5G設備市場虎視眈眈,專搶華為5G訂單。

在3月20日舉行的三星電子股東大會上,三星IT和移動通信部門負責人DJ Koh透露,正進行與5G業務相關的併購,目標是到2020年,5G設備市場占比由3%提升至20%。

為此,三星將在5G網絡和AI方面投資220億美元,抽調優秀員工去網絡部,加大投入電信網絡設備業務。

此外,三星同日本廠商NEC結盟研發基站、終端等5G技術,主要目標就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禁止中國產品進入的國家和地區訂單。

例如,在華為「水潑不進」的美國,三星大舉挺進,已獲得AT&T、Verizon、Sprint和T-Mobile四大運營商的大單。

在亞洲,2017年2月,與日本電信公司KDDI成功完成5G移交試驗。

韓國最大運營商SK Telecom、第二大運營商KT也對華為說不,5G訂單被愛立信、三星和諾基亞瓜分。

截至目前,三星已向韓國運營商提供了53000個5G基站。

而華為只獲得LG Uplus少部分訂單。

在歐洲,法國運營商Orange表示對三星的5G網絡設備很感興趣,今年年初曾經對三星的5G設備進行了測試。

美國及其盟國趁著5G布局的關鍵檔口抵制華為,所造成的影響開始顯現。

2018年,華為被愛立信反超,痛失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頭把交椅,5G設備市場份額甚至還不如三星。

4月6日,IHS Markit最新報告顯示,2018 年全球移動通信設備市場份額上,愛立信超越華為,時隔2年重返第一。

其中,愛立信份額為29%,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華為份額降至26%,同比下滑1.9個百分點。

諾基亞、中興和三星位列3-5名,份額分別是23.4%、11.7%和5%。

5G通信設備的預估出貨量市占率方面:愛立信也以24%居首,其次分別為三星電子的21%,諾基亞的20%,華為僅排在第四,市占率為17%。

愛立信稱,目前已與全球17家運營商簽署了43份5G商業合同,全球供貨300多萬個5G就緒基站。

華為2018年財報也有所反映:2018年華為總銷售額增長19.5%,消費者業務收入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而傳統的運營商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3%。

華為給出的5G設備成績單是:

在全球和超過30家運營商簽訂商用合同

5G基站全球發貨量超過40000個

持有2570項5G專利

拋開外部因素的干擾,華為的實力毋庸置疑。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強調,在5G方面華為比同行至少領先12-18個月,是全球最大的5G廠商。

歐洲專利局(EPO)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華為專利申請提交數量為2485件,位居全球第二,超過三星(2449件)。

但科技潮流瞬息萬變,外部因素錯綜複雜,對手們正攻城拔寨。

在財報中,輪值董事長郭平提到,「堡壘很容易從內部攻破,堡壘也最容易從外部加強」。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不止一次稱,華為已經到了一個很危險的時刻,要感謝美國等外部壓力讓華為團結起來。

國與國之間較量靠的是國力,企業之間的硬實力是訂單。

5G剛剛起步,蛋糕足夠大,居安思危、克服懈怠、重視對手、把握趨勢,永遠讓自己處於舞台中央,才不會被市場拋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即將跨進5G市場,華為中興該如何面對

據媒體報導,三星和NEC在5G建設上達成合作協議,利用雙方技術優勢共同打造5G基站等,想要拿下中國廠商進入受限的市場,提高雙方的5G市場占有率。今年,5G巨頭華為和中興在進入全球市場中接連受挫。...

5G設備商角逐大戰,誰主沉浮?

「華為在全球已獲得22個5G商用合同。」11月21日,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在第九屆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宣布。華為5G設備遭到澳大利亞、美國等阻止以後,日前又傳來「已獲得22個合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