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G走向世界,不容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 ciweek網際網路周刊

2020年是5G全面商業化的目標年。

早在2009年就開始相關技術研發的華為,如今已成為5G技術的領跑者之一。

然而這位中國通訊巨頭在國際市場上並非一帆風順。

11月28日,紐西蘭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park New Zealand 發表聲明稱,紐西蘭政府通訊安全局(GCSB)以「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風險」為由,拒絕了Spark將在其網絡中使用華為5G設備的提議。

「圍剿」之下的22份商業合同

事實上,華為進軍海外市場遭受的「抵制」並非只此一例。

今年,美國主要移動運營商AT&T、Verizon先後放棄與華為的合作,澳大利亞決定在政府機構逐步淘汰中國華為、中興兩個品牌的手機。

8月,美國簽署《國防授權法》,正式禁止美國政府雇員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的關於用戶數據查看和傳輸的設備和技術。

同月,澳大利亞於宣布全面禁止華為和中興公司為計劃中的澳洲5G寬頻網絡提供設備。

而就在前不久,《華爾街日報》披露,目前美國政府正在試圖說服德國、義大利、日本等盟國,讓無線和網際網路提供商棄用華為的各種電信設備、產品。

未來還有哪些國家宣布禁止華為入駐本國5G市場,不得而知。

這些「禁令」和「抵制」皆以安全問題為由。

可是,對於安全問題,5G技術比目前的4G還要安全。

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介紹,5G加密數據的方式非常先進,要想攻破,需要一台「量子計算機」才有可能。

此外,華為在紐西蘭的4G服務商中便占據了主導地位,一直以來並沒有出現什麼隱患,如今卻以無任何具體證據的「安全問題」為由限制中國企業入駐5G市場,其背後真正的原因耐人尋味。

但無論如何,這無疑都嚴重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公平競爭和非歧視原則。

徐直軍表示:「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美國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當局,為什麼要一直針對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華為?是因為我們在5G方面做得太好,還是有我不確定的原因?如果說5G會帶來網絡安全問題,我認為這些言論是出於政治動機,完全沒有事實依據。

所有這些懷疑沒有任何確鑿的事實依據。

不過,儘管面臨著多方「圍剿」,華為在5G領域的成績依舊令人刮目相看。

截止目前,華為已經得到了全球近50多個電信運營商的認可,並向歐洲、中東等市場批量發貨5G,提供超過1萬套5G基站。

此外,華為還獲得了包括中東、東南亞、美洲等在內的22個5G商用合同,達到了全球一半份額。

別有用心的限制並不能掩蓋一個出色企業的光芒。

華為的底氣

華為在國際市場上的矚目表現,表明這家中國企業在5G上的實力並不一般,而多國對一家企業進行「封殺」,也為此輔以了良好的佐證。

為了在5G領域中擁有話語權,華為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著力準備研發5G設備和相關協議。

多年以來的臥薪嘗膽逐步取得回報,更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2016年11月17日,以華為為首的中國通訊方推出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戰勝了美國科技巨頭高通。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通信核心技術上占領制高點。

2018年2月,華為向業界發布了Balong 5G01,這是首款基於3GPP標準的 5G 商用晶片,能夠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

這不僅推動了 5G 商用進程,也為華為 5G 終端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4月16日,華為獲得全球第一張5G產品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這意味著華為產品可以進入歐洲市場,具備正式向歐洲市場銷售和商用的資質。

到目前為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5G專利共有1481項,在5G領域的占比達28.90%,為全球之首。

英國電信公司(BT Group PLC)首席網絡架構師Neil McRae近日表示:「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

技術只是華為一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由於能夠提供通信設備、相關工程以及運營支持等一系列服務,華為可以憑藉「一己之力」解決網絡建設中的多個環節的問題,對於運營商而言建設成本將大大降低,這是其他通信設備公司難以比擬的。

牛津大學研究員、歐盟委員會前網絡安全主任保羅蒂姆斯表示:「華為是5G的全球領導者,其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最便宜的技術之一。

歐洲的替代企業只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這意味著在建設5G上將花費很多錢,你必須考慮它是否現實以及能否負擔得起。

華為作為我國的民族企業,作為世界500強企業,能在國際中占得一席,背後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

從2015年開始,華為將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例便從之前的10% 提升到了 14%以上。

2015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接近 600 億元;2016年,華為投入了118億美元的研發資金,而與此同時,位居國際5G設備製造商前四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研發資金僅為38億和59億美元;2017 年華為研發費用更是高達 897 億人民幣,占當年收入的 14.9%。

華為這樣的研發投入遠超業界水平,這樣的投入比重在國際上也是屈指可數。

能下如此「血本」,沒有理由成就不了一家全球通信產業的龍頭。

當然,華為的決心和努力並不止於研發費用。

競爭只會愈加激烈

1G時代,美國成為主要的引領者,本土的摩托羅拉和北電在彼時得以發展,並成為了全球的頂級設備生產商。

2G時代,歐洲領先世界,誕生出了愛立信、諾基亞這樣的2G手機巨頭。

與此同時,作為領先者,2G還為當地帶來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和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到了3G和4G時代,依然還是以美國為主。

其中,4G為美國的無線產業帶來了超過470萬個工作崗位,每年為經濟貢獻達4750億美元。

通信產業的發展不僅會為國內設備生產商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優勢。

而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5G時代的來臨(到2020年),將間接拉動GDP增長超過4190億元;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

因此,成為一代通信技術的領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整個通信產業鏈來看,通信設備是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環節,它包含著傳輸、無線、業務承載等核心系統設備。

在5G產業中,通信設備總體的投入占5G整體投資占比為40%以上,居於整個產業鏈投資的首位。

目前,全球通信設備製造已經形成了以國外的愛立信、諾基亞、三星和國內的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五大廠商的競爭格局。

其中,中興作為中國另一個通信設備商的巨頭企業,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基於3GPP標準的系列化產品包括5G NR的系列產品、5G承載網解決方案、融合4G和5G核心網的解決方案等。

在通信領域擁有多年沉澱的三星,猶如一條「沉睡的巨龍」,從網絡設備到終端以及晶片上都具備不容小覷的能力。

其在手機、足汽車、重工業等多領域的布局也更有利於促進5G與垂直領域的融合;愛立信則在尋求更多工業合作夥伴和科研合作夥伴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截止目前,已經與22個工業合作夥伴、45個大學和研究單位達成合作關係,意圖在5G應用案例上發力;諾基亞在搶占5G市場時,則更加注重廣泛聯合中國和歐美市場的通信上下游企業,意圖開創一條5G的巨幅路線。

儘管中國的企業在5G設備市場中奮起直追,脫穎而出,但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各個設備商們都竭盡所能,其面臨的競爭相當激烈。

而在5G晶片領域,中國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

手機仍然是5G的主要場景,因此手機內的晶片至關重要,它主要包括存儲晶片和各類處理器,其中處理器又主要包括射頻晶片、基帶數據機和核心應用處理器。

從目前市場份額來看,射頻晶片主要由歐美廠商把控。

而在智慧型手機基帶晶片(基帶晶片是用來合成即將發射的基帶信號,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市場中,高通、intel、海思和三星占據了技術實力的第一梯隊,儘管如此,但海思與高通和英特爾相比仍有差距。

5G全面商用化指日可待,距離這一天越近,競爭也將越激烈。

中國雖然具有領先的趨勢,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保持追趕的姿態。

同時,相信華為及中興等遭遇國外政策限制只是中國通信企業走向國際所遭遇的一時的阻礙,未來的大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

(文/一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中興有望在5G成為全球領先者

在過去世界移動通信標準普遍是由歐美企業作為領先者,即使4G標準的TD-LTE是中國所主導的也離不開高通的支持,在4G商用的2014年上半年晶片主要是高通提供,華為海思的晶片直到下半年才推出,但是...

備戰5G,中國成全球最大試驗場

儘管在商業時間表上,現在距離5G真正爆發還有兩年時間,但5G產業鏈環節的角力場已經全面鋪開。從全球來看,美國多家移動運營商正在爭取5G網絡的運營牌照,目前美國政府對於5G的頻率規劃和授權機制已經...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中國引領5G時代

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今年在巴塞隆納上演,作為通信行業中最重要的年度盛會,業界中的通信大佬自然不會錯過,每年的MWC都是各家廠商秀出自己最強技術的時候。當然本屆的MWC上雖然沒有什麼讓人為之...

影響世界5G發展格局的八大巨頭

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剛剛結束,今年一個最大的亮點當然是5G了,5G離我們不再遙遠,在這個會上,我們看到最早的5G晶片,5G終端,大量基於5G的應用,而英特爾公司也展示了剛剛結束的平昌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