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VS高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它們強勢,它們蠻橫。

英特爾與高通,一個可以壟斷PC產業二十多年,一個可以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智能終端「收稅」。

當它們動用各自的實力去撬動對方領地,誰又會動搖誰的地位呢?

英特爾著急了。

現在市場都在熱傳,說蘋果的Mac電腦要在2015年拋棄英特爾晶片。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絕對會動搖英特爾在PC晶片上的霸主地位。

去年底,英特爾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700億美元,是世界第一的半導體企業。

最近一次超越英特爾的是來自移動網際網路的霸主高通。

在2013年時,英特爾曾被高通比了下去。

這年9月,高通市值超過英特爾,而且已經開始蠶食英特爾的市場。

但是現在,英特爾又反超了高通。

這一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高通還能再次壓制英特爾嗎?

英特爾與高通,各有各的稱霸策略,而且在各自領域各自蠻橫。

過去,它們都深耕領地,合縱連橫不擇手段;現在,它們終於開始進攻彼此的領地,全面進攻且不留情面。

針對未來,它們又各自謀劃,爭搶先手。

統治產業鏈:聯手巨頭VS專利稱王

英特爾是PC網際網路時代的霸主,它對PC產業的統治是建立在與PC系統的緊密結合之上。

其優勢是產品性能與計算機系統生態緊密結合,先有晶片的技術優勢,再有晶片周邊的生態優勢。

而高通的崛起則是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它的優勢來自於對通信技術的研發和堅持,然後再建立移動晶片技術體系優勢。

高通首先是一個通信服務商,然後再是一個晶片硬體供應商。

英特爾:聯手微軟滲透下游

英特爾的優勢在於PC市場與伺服器市場,這兩個領域都是微軟Windows系統在主導。

與微軟聯盟,是英特爾最大的成功邏輯。

1992年,有人嘗試將蘋果作業系統放在英特爾的處理器上運行,「就像將唇膏塗到雞肉上!」比爾?蓋茨很不留情面地嘲諷了這種搭配,因為微軟已經與英特爾形成了一種技術和商業上的默契。

英特爾與微軟的聯盟並不為兩者所承認。

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微軟和英特爾在有意無意之間形成了「Wintel」合作模式。

兩者按照默契的節奏推出新品,微軟的新系統與英特爾的新晶片常常是一唱一和,主導著全球IT業技術的更新疊代,形成了實質上的壟斷。

這個聯盟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PC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壟斷PC桌面端長達20多年,雙方通過共同控制下游PC生產商而不斷攫取暴利。

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蘋果、IBM、摩托羅拉也曾經建立了一個「PowerPC」聯盟。

蘋果有PC整機和作業系統,IBM有整機和晶片,摩托羅拉在兩者協助下推出PowerPC晶片,三者相互合作。

對此,隨後微軟推出了Windows 95,英特爾推出了奔騰系列晶片,二者的產品體系協同,珠聯璧合。

在兩大劃時代的產品面前,PowerPC完全不堪一擊,推出不久後就宣告沉寂。

而英特爾自身則通過微軟Windows系統進入各大硬體生產商,找到了大批合作企業,有晶片生產商、軟體生產商、設計輔助工具開發商、硬體製造商和移動設備生產商等等。

它們圍繞英特爾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聯盟。

英特爾又利用「平台」的概念,將CPU、主板、晶片組以及網卡等組件或技術集成一體,完成從單一硬體產品製造商向一個「集成性服務供應商」的轉化。

實現用戶綜合應用體驗的同時,不斷強化體系圍牆,降低競爭對手在微軟系統生態中的滲透。

在技術驅動下,產品的性能得以逐步提升。

但是技術一旦超出消費者需求,也就是性能過剩的時候,存量市場與價格戰就隨之而來,利潤也就會從下游生產商逐步向上游讓渡。

聯想和當年的IBM都是典型的案例。

當年,儘管IBM的PC全球銷量第一,但是豐厚的利潤卻流向了微軟、Intel。

英特爾的核心技術對產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打敗一頭霸王龍的可能不會是另外一種恐龍。

在英特爾主導的技術體系和生態規則下,沒有人能夠擊敗英特爾。

IBM沒有幹掉英特爾,AMD也沒有。

高通:向移動網際網路徵稅

高通的角色很有意思,無處不在但又不易被人們察覺。

不是說它的晶片產品藏身於手機之內,而是說它最重要的產品——CDMA系列通信技術,是無處不在,只要有移動網際網路的地方都有它。

在美國聖地亞哥的高通總部大樓已經有一面專利牆,牆壁上面展示了該公司的1395份專利文件,它是高通帝國的承重牆。

其實相比高通的13000多份專利文件而言,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上世紀90年代初高通推出了CDMA技術。

高通自己做電信運營、基站以及手機終端,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一個完整的CDMA通信體系,並逐漸催熟了市場。

這奠定了它稱霸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基礎。

高通擁有與全部CDMA無線通信標準相關的關鍵專利權。

任何一個進入該領域的企業,都必須向其支付高昂的「授權費」。

高通的授權費非常貴,它像「收稅」一樣,按照一定比例向每一台手機和移動設備收取許可費。

不管是生產CDMA系統設備還是手機的公司,都要交這種「稅」。

高通領導層曾經這樣說:「我們的技術就像地基,是任何建築都不能或缺的。

」有一個真實的笑話。

有人對高通全球CEO說,將來汽車也會有通信模塊實現車聯網,如果寶馬車裡面也用高通設備的話,是不是也得把寶馬車售價的5%作為專利費交給高通?這位CEO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回了一句話:「理論上是這樣的。

1995年,高通分別成立了晶片部門和技術授權部門,前者從事晶片硬體供應,後者從事技術授權。

高通晶片採用的是英國ARM公司的晶片技術架構,但是它對這種架構做出了很大改良,融入了高通的通信技術體系。

生產ARM晶片的企業很多,但只有融入了高通通信技術的ARM晶片才是橫掃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大殺器。

隨著CDMA、WCDMA等技術成為國際通信標準,結合CDMA相關技術授權,高通晶片組逐漸征服了各大手機生產商。

即使蘋果、三星有自己的CPU晶片也沒有用,它們都要使用高通的通信基帶產品。

既要為基帶硬體付費,也要為CDMA、WCDMA等技術付費。

2013年,高通30%的總收入來自於專利授權。

但是,這30%的收入卻給高通帶來了80%的稅前利潤。

高通同時在軟硬兩個領域擁有主導地位,它在移動通信領域扮演的角色是「微軟+英特爾」,它占領了移動通信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點評:

英特爾稱霸PC和伺服器領域有微軟的功勞,而高通稱霸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則更靠自身優勢。

壓制對手:粗暴圍剿VS分層擠壓

英特爾與高通都創建了近於壟斷的優勢,它們的實力不只體現在對產業鏈的影響,更體現在對競爭對手的壓制。

兩者的壓制策略也是各有各的強硬。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