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被罰款60億 股價為何反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國家發改委對高通長達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以高通被罰款人民幣60.88億元的巨額罰款,高通還被要求降低對中國手機廠商收取的專利授權費率。

對於發改委和中國手機廠商而言,現在並沒有到了值得慶祝的時刻,表示接受處罰的高通,在美國時間2月10日收盤時股價還上漲了4.7%,這說明靴子落地後高通依然是移動晶片市場上的霸主,依靠行政手段是無法改變中國手機廠商在產業鏈利潤分配下游的事實。

為何高通如此傲嬌?

儘管統計口徑各異,但高通在不同機構的調研報告中,都以絕對優勢占據著移動晶片市場第一的寶座。

就以2014年Q1的一份全球蜂窩基帶晶片市場分析報告為例,高通以66%的收益份額穩居基帶晶片市場首位。

隨著4G浪潮的來臨,高通在移動晶片市場上的集中度和掌控力進一步提升。

據高通自己公布的2014財年財報顯示,2014財年高通取得收入264.9億美元,同比增長7%;營業利潤為75.5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79.9億美元,同比增長16%;高通全年出貨量達8.61億顆,同比增加了20%。

英特爾原本有機會與高通在移動晶片市場上一較高下,但卻因錯判了4G普及的迅猛,自身產品更迭也出現了漏拍,致使自身14nm工藝的先進性並沒有體現到具體的產品上。

MTK在4G時代可以與高通一搏,但由於紅米的定價問題,致使MTK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只能徘徊在中低端晶片市場,目前MTK在某些價位段是替代高通的好選擇,但卻無法高通可以提供的專利保護傘。

除了MTK,對高通形成威脅的還有三星和海思,他們背後依託著強大的集團,有充分消化產能的能力。

但整體而言,高通在4G時代的產品更為齊全,高通方案在兼容性和功耗平衡上依然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而且藉助於對於基帶技術和大量專利的持有,高通的收費模式是有點過火,不單賣晶片要賺一波,每部智慧型手機還需要按照出廠總價來按比例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

按照高通2014財報數據顯示,高通專利許可收入占總收入的30%,但利潤占比卻高達70%,所以高通確實有依靠專利優勢,躺著收錢的事實存在。

據行業內人士測算,高通在一部4G手機中至少要拿走5%以上的許可費,有些機型要交給高通的專利許可費甚至接近20%。

高通雖然提供了專利保護傘,但收費比例之高確實是壟斷之下才逐步形成的。

如果廠商在一部手機中使用了高品質的液晶屏和頂級攝像頭,那麼這部分非高通配件的成本,也要按照一定比例向高通來繳納專利授權費,這顯然是非公允性條約,所以發改委除了對高通處以60億罰金外,還責令高通對專利許可費的計價方式進行改良,目前是按照出廠價的65%來作為基數,乘以高通提出的專利許可費比例來繳納,雖然高通被迫打了65折,但這依然是非對等的不平等條約。

為何高通如此傲嬌?主要是市場上沒有其他有效的替代晶片,加上高通在通訊和移動晶片設計上的專利封鎖,所以中國手機廠商只能忍氣吞聲,否則在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中晶片斷供,對任何一個手機廠商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在發改委調查高通壟斷案期間,各手機廠商對此都諱莫如深,這其實也是高通實質上行壟斷之實的另一個生動體現。

打破高通壟斷的路徑分析

在智慧型手機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高通的高比例專利授權和高定價策略,手機廠商也只能被迫接受,這並不是依靠道德評判能有所改變的。

而且一個商業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我們需要重視的是,高通依靠專利壟斷和市場支配地位,拿走了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大部分利潤,並且依靠專利封鎖遏制新進入者創新,這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長期危害該如何化解。

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增速放緩時,這種因利益分配不公而產生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為13億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26.3%。

但IDC將2015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同比增幅預測值調整為7.8%左右,這也是近年來IDC給出的最低增速預測。

據另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蘋果和三星曾經占據了整個智慧型手機利潤的101%,而其他手機廠商的整體利潤幾乎為零,這個報告雖然數據有些誇張,但也反映出了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廠商利潤不斷下滑的現實。

雖然像小米這樣的中國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但據小米公布的財報顯示,其整體利潤里還不足5%,所以在智慧型手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各個手機廠商需要尋找新的突破路徑。

華為通過持續投入,現在海思晶片已經得到了市場較為正面的反饋,所以中國手機品牌自己投資移動晶片產業,是一條可行卻艱難的路徑。

而且通訊技術需要長期積累,所以一家新公司很難突出重圍,所以通過入股的方式來部分掌控現有的晶片公司是一種方案,如果實力有限,那麼也可以通過採購MTK、三星等其它晶片方案,來降低對高通的依賴性,為進一步談判打下基礎。

另外可以藉助於像MTK、英特爾等高通的潛在對手,來形成對高通的制衡。

其實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中國期待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都是失敗的。

就以晶片技術為例,它更迭頻率非常快,現在英特爾執行的是一年兩次更新的」滴答戰略「,被某些晶片廠商授權使用的晶片技術,其實大多已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他們對自己的核心技術保護的非常嚴密。

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的PC產業僅僅扮演著裝卸與組裝的角色,而智慧型手機又重蹈PC覆轍的跡象。

但情況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中國因為信息安全的原因逐步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國產化,IBM為了應對這種趨勢,就將自家的Power晶片開放給中國的合作夥伴,這其實是因為市場壓力而放開技術封鎖。

在市場增長放緩的前提下,高通肯定也不會首先開放晶片技術,那麼我們能不能從高通的對手哪裡打開缺口?機會應該是存在的,但也需要爭取才能得到的。

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也該變變了

對於手握數百億美元現金和等價物的高通而言,60億人民幣的罰金並不能讓它傷筋動骨,其實透過高通借專利許可大肆斂財,我們也需要反思一下現有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是否已經成為了阻礙創新的一個雙刃劍。

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證創新者的權益,讓企業和個人有充足的創新動力。

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爆發性成長,近幾十年內人類科技進步的速度,經常要以指數經濟來計算。

新技術、新產品更迭的速度明顯加快,但有些手握大量專利的公司,憑藉著專利武器,就可以輕易地扼殺後進入的創新者,而且現在這種現象也越來越突出。

在晶片產業,這種跡象也非常明顯。

除了上文中高通明顯帶有霸王條款的專利許可費計算方式外,英特爾也藉助於市場壟斷地位和專利保護,占據了硬體行業的大部分利潤。

就拿一些歷史數據來說,英特爾2013年全年凈利潤達到了96億美元,2012年凈利潤為110億美元,而2011年的凈利潤更是高達129億美元。

如果拿英特爾的豐年2011年做為樣板, PC大廠的Acer, 2011年凈利潤2.52億美元,聯想2010~2011財年的凈利潤為2.73億美元。

這三家公司的總體營業額都是百億美元級別,但盈利情況卻是天壤之別。

數字是枯燥的,但通過這些枯燥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IT產業的利益格局存在不平等和不均衡,新進入廠商渴望在新變革中改變自己的產業地位和盈利能力,而就有的行業巨頭則是拼盡全力依靠專利大棒和市場份額優勢來排除異己、遏制創新。

所以,我們有必要來全方位的評估一下,現有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是否應該在專利技術的保護期限做一些調整,是否應該就專利成功共享有一些硬性規定,否則未來還會有拿著手機記事本或者通訊錄專利來阻礙其他手機上市銷售的事情發生。

高通被發改委處於60億元罰款後,在盤中卻迎來了股價上漲,這說明市場對於高通目前的壟斷地位和商業模式依然看好,而發改委的行政干預,其實是無法改變市場現狀的,至少在高技術密集型產業是如此。

但高通依靠專利封鎖來遏制對手、維繫高利潤的做法,在智慧型手機整體市場增速放緩後,將受到越來越強的反彈和抵制。

或許,眾多的手機廠商都在期盼著一個靠譜的攪局者出現,高通制定的不平等遊戲規則,被打破只是早晚的問題。

但我們需要正視的是,打敗高通的挑戰者會不會成為新的專利霸主,我們究竟應該抵制的是高通公司本身,還是會誕生一個又一個「高通」的舊專利保護體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