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乾媽、娃哈哈等企業堅持不上市 還能撐多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順豐妥協了!老乾媽、娃哈哈等不上市企業還能撐多久

順豐要上市會不會成為一粒多米諾骨牌,引發此前拒絕上市的公司也要IPO的連鎖反應?

一直堅持不上市的順豐,終於向資本市場妥協了。

5月23日中午,鼎泰新材在深交所公告稱,順豐將借殼鼎泰新材A股上市。

其中的緣由請看《順豐借殼A股,總說"不上市"的王衛是怎麼想的?》

事實上,中國市場上一直存在著這麼一群企業,他們堅持不上市,卻能做到行業第一,甚至在國際上都享有名望。

例如,華為、老乾媽、娃哈哈、方太等。

現在順豐提前妥協了,華為、老乾媽、娃哈哈、方太等一大批堅持不上市的企業還能堅持多久?

這些"大牛"企業對上市和資本說不

相信關注華為的人都聽說過這麼一段奇聞異事。

很多企業家眼裡的"大財神"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曾經在任正非這裡吃了"閉門羹"。

幾年前,史蒂芬•羅奇曾經率領一個機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任正非卻沒有親自出面,只派了當時負責研發的常務副總裁費敏接待。

事後,羅奇有些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

"對此,據《人民網》報導,任正非卻不在意的說,"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

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麼關係呀?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

對於華為堅持不上市,任正非說,"華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術,也不是資本,唯有客戶才是華為持續走向成功的根本"。

華為之外,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方太創始人茅忠群也認為自己的公司沒必要上市。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認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業,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

"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干呢。

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專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

憑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這樣活得才有意義。

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覺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義。

"

娃哈哈宗慶後認為,用資本的錢,他心理沒底。

"人家說我們比較傻,不會用銀行的錢。

我想還是穩定點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們堅決不做心裡沒底的事。

"

方太創始人茅忠群一直加持"三不原則":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欺騙。

茅忠群說:"有些上市企業走進了單純追求利潤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會被股東施加壓力,首要任務變成了一味追求利潤規模,這與方太做高端品牌的夢想會有衝突。

一個真正的高端品牌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不是用規模利潤來決定的。

"

不過話說回來了,順豐創始人王衛也曾經信誓旦旦的說,"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

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

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

順豐要上市會不會成為一粒多米諾骨牌,引發此前拒絕上市公司準備IPO的連鎖反應?我們用數據說話,先看看這些公司目前缺錢嗎?

華為、老乾媽、娃哈哈們現在缺錢嗎?

先看華為。

據華為2015年全年財報顯示:2015年華為銷售收入3950億元人民幣(60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369億人民幣(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

這樣說,你可能沒概念。

我們來做個對比。

2015全歐洲電信巨頭愛立信全年銷售額290.3億美元,凈利潤16.1億美元。

這樣看來,華為2015年的凈利潤是愛立信的三倍多。

再看老乾媽。

1997年老乾媽成立;1998年老乾媽產值5014萬元;2013年,老乾媽產值達到37.2億元。

2014年年銷售額突破40億。

現在老乾媽已經打開國際市場。

有外媒報導,老乾媽在國外市場成了奢侈品,原本北美華人超市中的老乾媽售價2美元,但在亞馬遜等網站上可以賣到10多美元。

此外,據工商資料顯示,老乾媽的股東結構極其簡單,只有陶華碧與其兩個兒子。

其中,陶華碧持有的股份僅占1%的比例,大兒子李貴山持有49%,小兒子李輝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娃哈哈呢?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娃哈哈實現的營業收入為636億元,同比下滑了5%。

2013年原本內部定的銷售任務是800億元,結果只完成783億元。

2014年,娃哈哈年度目標是實現銷售額1023億元,但最終只完成728億元,業績同比下滑7%。

而在2016年的銷售工作會議上,娃哈哈一口氣推出十款新品,卻並未提及任何關於2015年營收的具體數字。

娃哈哈銷售額的下滑,更多的是受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

事實上,可口可樂、康師傅等食品飲料行業巨頭,近幾年的業績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宜家拒絕上市給企業帶來哪些啟示?

企業不上市,能堅持多久?我們來看看已經在中國深紮根的跨國公司宜家是怎麼做的?

宜家創辦於1943年的瑞典,現在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

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宜家擁有328個商場,其中有19家在中國大陸。

據宜家集團2015年財報(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顯示,宜家集團凈收入相比去年增長至35億歐元(約248億元人民幣),總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11.2%達到319億歐元。

而2015年度,宜家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高達105億人民幣,銷售增長超過18%。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拒絕讓宜家上市,他曾對外宣布:"宜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對此,英格瓦•坎普拉德給出的官方解釋是,如果一旦上市,股東們必然要求獲得更快、更多的回報,這將改變宜家的長遠目標和運作方式。

但他也私下承認,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須撥出大約30%的獲利給股東,不上市的話,這些錢就都能成為儲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股東獲利,企業家本身獲利不多,也是很多美國中小公司不願意上市重要原因。

此外,《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的推出和修訂,也讓很多美國公司都覺得上市要付出太多費用和額外辛勞——例如,上市公司通常要趕在每個季度結束與政府報備截止期之間很短的時間內出具財務報告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下那些牛逼卻不上市的公司

「上市」這個詞一直沒有降過,企業一旦上市,看得見的產品爭先恐後飛入口袋。主板上不了,新三板也不錯。A股上不了,還有港股、美股。近幾年,大公司紛紛謀求上市。2014年,新浪微博上市,京東上市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