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美國斷供事件對華為基站影響:FPGA、射頻斷供衝擊較大 基站銷售或遇阻(下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9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把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而受實體清單影響,包括美光、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博通、Lumentum等在內的多家美企相繼表示停止向華為供貨。

美國為何斷供華為?美國斷供華為將給華為基站業務帶來哪些影響?本文帶你一窺究竟。

華為基站領域受美國斷供影響分析

基站重要射頻器件被外企壟斷,斷供影響巨大

在上游射頻器件領域,基站射頻器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DSP、鎖相環、射頻晶片、PA(功放)、ADC/DAC、濾波器/合路器等。

其中,技術含量更高的鎖相環、射頻晶片、PA和ADC/DAC基本被國外企業,且主要被美國企業所壟斷,國產化進程處於尚未開始或者剛剛開始階段。

此外,在進入5G前夕,為了滿足微基站的體積大小需求,業界開始轉向射頻ADDA或Transceiver兩大類單晶片方案,而這兩類方案的集成度大大提升,進一步提升了基站射頻晶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

華為海思雖早已開始射頻Transceiver的研發,但前期測試結果並不理想。

具體來看,對於最核心的射頻晶片,目前,全球射頻晶片基本被Skyworks、Qorvo、Broadcom和Murata所壟斷,市占率合計高達85%,其中僅Murata不是美企。

而Murata的SAW濾波器市占率全球第一,但其他射頻器件競爭力不強,且沒有FBAR工藝。

此外,儘管我國國內數字晶片研發與生產實力已經有明顯提升,但模擬晶片更加依賴研發人員個人經驗,研發門檻相對較高,我國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而射頻晶片作為模擬晶片皇冠上的明珠,研發門檻更高,國內廠商僅在射頻PA、濾波器、開關及LNA領域有所布局,產品只能實現部分低端替代。

總體來看,由於國產射頻晶片替代缺口巨大,國內射頻晶片進口依賴度,尤其是對美國供應商依賴度非常高。

從射頻晶片採購金額來看,2018年,華為自美系主要射頻晶片供應商Broadcom、Skyworks和Qorvo的採購金額合計高達25.5億美元,其中,自博通採購的手機和基站射頻晶片金額最高,達22.5億美元。

可見,目前華為手機射頻晶片對美國的依賴性極高,且因國產替代不足,一旦美國斷供華為射頻晶片將對華為手機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而除了射頻晶片、PA以外,DSP、鎖相環和ADC/DAC的美國供應商都主要是亞德諾和德州儀器兩家公司,2018年,華為自兩家公司的採購金額合計高達3.15億美元。

可見,在目前這些器件國產替代不足的情況下,華為對美企依賴性極高,美國一旦斷供將對華為造成巨大打擊。

國內高端光電晶片技術落後,對美存在依賴

光晶片是光模塊中價值最集中的部分,光晶片占光模塊成本的30-50%,在高端產品中占比甚至高達50-70%。

但目前,中國光電晶片在高端產品上競爭不足,25Gb/s以上的光晶片國產化率僅為3%左右,而25Gb/s以上的電晶片基本完全依賴進口。

事實上,目前,國內企業只掌握了10Gb/s速率及以下的雷射器、探測器、調製器晶片、PLC/AWG晶片的製造工藝以及配套IC的設計、封測能力,整體水平與國際標杆企業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高端晶片方面,比美日已開發國家落後1-2代以上,國外廠商高端光電晶片市占率高達90%。

但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國內光電晶片自給率低,但除美國企業外,日本三菱、住友等企業也可向華為供應光電晶片。

此外,在光模塊領域,在5G網絡布局在下,單個基站建設需要8-10個光模塊。

而目前,我國低速光模塊自給率已達到較高水平,但高速光模塊自給率仍然較低。

2017年,我國25Gb/s以上的高速光模塊國產化率僅在10%左右。

此外,儘管國內光迅科技、中際旭創等光模塊企業在低速光模塊生產水平方面已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但在高速光模塊領域,我國企業的產品性能仍有較大差距。

而美國的Finisar、Lumentum等光器件企業在高速光模塊領域優勢顯著,華為基站建設光模塊供給對美企有一定依賴。

從華為自美系企業採購光模塊及光器件的金額來看,其對Lumentum的採購金額位居第一,高達2.3億美元;此外,Neophotonics、II-VI向華為供應的光器件金額也在1億美元以上。

總體來看,目前華為對美國光器件企業的依賴度也較高,但由於國內中低端、日本高端光模塊產品能夠對美國形成替代,所以美國斷供光模塊對華為影響相對較小。

受美國排擠,華為基站銷售或遇阻

在下游基站銷售領域,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可能或給華為基站銷售帶來一定影響。

2013年,華為首次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但2018年,華為被愛立信反超退居第二。

從銷售區域來看,在北美市場,愛立信拿下了68%的市場份額,而華為的市占率卻降至了6%,這主要是受到美國對華為排擠影響。

2018年8月,美國出台「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以「華為設備網絡安全問題」為由,禁止美國政府機關及其承包商向華為等中國公司購買設備或服務;此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以停止發出網絡基建補貼,迫使美國小型、農村地區運營商棄用華為電信設備。

而美國除了自身「封殺」華為,其還向盟友國施壓不用華為的5G方案。

例如,2018年下半年,受美方影響,澳大利亞、紐西蘭相繼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而日本、挪威、英國等國家也傳出擬禁用華為5G設備消息,這無疑阻礙了華為5G基站等通信設備的海外銷售。

而與華為5G專利和標準方面的亮眼成績形成反差,2018年華為5G通信設備全球市占率僅為17%,明顯落後於愛立信、三星、諾基亞。

可見,如果美國未來繼續「封殺」華為,將對華為5G基站等通信設備的海外銷售業務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綜上,華為在5G領域的技術優勢讓美國受到了威脅,美國進而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限制美國企業出口相關零部件和技術給華為以限制華為的發展。

而一旦美企全面斷供,華為基站生產所需的FPGA、CPU、射頻器件以及高端光電晶片和光模塊將受到較大衝擊,其中,FPGA和射頻器件斷供影響最大。

此外,在下游基站銷售環節,美國對華為的「封鎖」也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華為基站銷售業務的推進。

來源: 前瞻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