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通信行業深度」從3G/4G看5G投資時鐘與產業鏈演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安信通信行業深度5G行業深度系列報告之二:從3G/4G看5G投資時鐘與產業鏈演進【安信通信夏廬生彭虎團隊】

【連結地址】http://mp.weixin.qq.com/s/ej5paDsb57T-GeP4WK4BTA

移動通信每十年一個周期,中國在2G跟隨、3G突破、4G同步之後,5G時代有望實現行業引領:1G-4G中國移動通信建設落後於全球,但不斷發力趕超。

5G時代,我國主動成立IMT-2020推進組,舉全產業鏈之力、主動推進5G技術標準發展,有望實現技術與市場引領。

一方面,這得益於我國主導的TDD通信制式將成為5G主流制式,另一方面我國運營商、設備商積極開展5G核心技術研發及外場測試,全力推動5G走向商用成熟。

以史為鑑,從3G/4G前瞻5G產業鏈的未來格局:5G網絡及終端軟硬體升級將帶來產業鏈和行業格局深刻變化。

運營商方面,3G/4G時代,全球運營商市場不斷整合集中,5G時代,Vodafone、中國移動等主流運營商話語權將進一步強者恆強。

主設備商方面,華為、中興、愛立信和新諾基亞四足鼎立,5G時代,中國廠商的增長勢頭將超越歐洲同行。

天線行業參與者眾多,國內廠商的競爭實力不斷增強,相關射頻器件行業毛利率持續走低,5G Massive MIMO和有源天線等在技術與產品方面的創新突破,將加速行業整合步伐。

光器件行業隨3G/4G周期波動,行業整體集中度持續降低,5G時代,運營商網絡投資疊加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投資,中國廠商將崛起。

光纖光纜產業鏈呈現金字塔式的行業格局,越來越多的廠商具備一體化的光棒、光纖和光纜生產能力,我國光纖光纜市場整體集中度較高,5G時代有望繼續受益。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5G規模建設或在2019~2020年啟動,5G投資規模有望超過4G投資,運營商資本開支2019年後將走高,並隨著5G市場需求加速而不斷加碼。

我們建議,運營商方面關注中國聯通(混改帶來的企業治理優化與效率提升,業績邊際改善可期);主設備方面重點推薦中興通訊(5G產業鏈核心標的,管理層變革驅動業績拐點向上,有望跨越式發展),關注烽火通信;天線方面,重點關注通宇通訊(基站天線行業龍頭,5G大周期有望爆髮式成長);光模塊方面,重點推薦中際裝備(高速光模塊龍頭),關注光迅科技、昂納科技(港股);小基站方面,關注邦訊技術、京信通信(港股);射頻及濾波器方面,關注信維通信等。

風險提示:5G商用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系統性波動風險。

1.5G演進趨勢:技術周期性更迭、網際網路大流量與物聯網廣連接雙輪驅動

1.1. 移動通信發展進程:十年一個周期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無線通信以每10年一個周期的進度經歷了從1G-4G的變遷。

1984年,基於模擬蜂窩技術的1G無線通信出現。

1990年開始,2G主流技術標準GSM和CDMAOne相繼發布; 2000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將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確定為3G的四大主流無線接口標準;2010年,TD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下的4G技術開始成熟並商用。

目前,5G技術正在標準制定和系列產品的開發應用中,預計2020年將開啟全面商用。

1.2. 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VR/AR是5G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爆發、物聯網(車聯網)、以及VR/AR技術應用對增強型移動寬頻、海量連接、低延時高可靠通信技術的需求,5G時代通信行業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有望加大,並深刻影響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根據思科的預測,未來全球和我國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將迅猛增長,2015-2020年全球移動數據月流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2.58%。

根據《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7)》預測,2016-2021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人均月流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2.81%。

物聯網方面,根據思科的預測,到2020年M2M(支持無線和有線系統與具備相同功能的其他設備進行通信的應用,如可穿戴設備)連接在移動聯網設備中所占的比例,將從2015年的7.7%上升到26.4%。

據Gartner 預測,到2020年五分之一的車輛將擁有某種形式的無線網絡連接,相當於使用該服務的互聯汽車超過2.5億輛。

VR/AR方面,根據思科預測,2021年VR/AR流量將增長20倍,56%的平板電視將會是4K高清畫質,安裝的4K電視數量將達到6.63億台(2016年僅為8500萬台),2016-2020年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0.81%。

1.3. 中國移動通信: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

1G-4G我國移動通信建設進度落後於歐美日韓,基本表現出「2G跟隨、3G突破和4G同步」的特徵。

1993年,我國首個GSM建成開通,正式進入2G時代;2000年,由中國大唐電信主導推出的TD-SCDMA標準被ITU確立為3G主流制式,2009年初工信部正式頒發3G牌照,我國進入3G周期;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頒發4G牌照,我國進入4G周期。

3G周期里SW通信指數未跑贏滬深300,但股價走勢呈現出投資初期浮動上漲,投資後期緩慢回落的特點。

4G周期里SW通信指數明顯跑贏滬深300,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業務創新、流量暴增促使更大規模的通信網絡投資。

5G時代,我國實現局部技術領先全球,一方面得益於我國主導推出的TDD通信制式有望成為5G主流制式,另一方面我國運營商和設備商聯合開展5G核心技術研發,實現了較早的試點布局。

2. 5G對產業鏈及行業格局的潛在影響

5G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融合網絡,具有兩大特點:

第一,5G是由多項差異化技術所構成的系統級解決方案。

未來,用戶對於差異化、多場景化的通信需求將有所增加,這對4G這種以單一技術(高速率)為基礎的行動網路將是很大的挑戰。

舉例來說,物聯網應用屬於控制類業務,對於時延的要求更為苛刻,要求時延低於毫秒量級,才能確保業務的可靠與安全性,這是4G技術難以支撐的。

而5G是將創新的多個核心技術(包括了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以及全頻譜接入等)有效結合與應用,達到對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等場景通信要求。

第二,5G技術的關鍵能力指標更為豐富,包括了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時延、峰值速率和移動性等。

據NGMNA稱,5G技術的關鍵能力之一是能為大規模移動用戶提供在熱點區域1Gbps的數據的傳輸速率。

據IMT 2020數據顯示,5G比4G具備更高的性能,體現在用戶體驗速率、時延、流量密度、移動性以及峰值速率上。

而對於3G、4G等前代通信技術而言,通信速率是唯一的作為判斷技術能力的指標。

2.1. 5G網絡的軟硬體均需升級

5G時代,通信網絡的軟硬體都需適配升級,涉及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大規模天線技術、非正交傳輸、毫米波技術、D2D、超密集組網技術、先進編碼調製技術、SDN/NFV等。

2.1.1. 射頻、濾波器: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器件市場將迎來穩健增長

現代移動設備的無線通信模塊主要包含射頻前端模塊,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

其中,射頻前端負責射頻收發、頻率合成、功率放大,該模塊主要包括:天線開關,雙工器,功率放大器,以及濾波器。

其中濾波器作為對信號有處理作用的器件和電路,可以使信號中特定頻率成分通過篩選進入,並同時極大抑制其他頻率、無關信號的干擾。

5G網絡高頻和高密度通信將成為主流,所要求支持的無線頻段數量呈上升趨勢。

在2012年全球3G標準協會3GPP提出的LTE R11版本中,蜂窩通訊系統需要支持的頻段增加到41個。

根據射頻器件巨頭skyworks預測,到2020年,5G應用支持的頻段數量將實現翻番,新增50個以上通信頻段,全球2G/3G/4G/5G網絡合計支持的頻段將達到91個以上。

理論上來講,單個頻段的射頻信號處理需要2個濾波器。

由於多個濾波器會集成在濾波器組中,而濾波器器件與頻段數量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線性比例關係。

但頻段增多之後,濾波器設計的難度及濾波器數量大幅增加是確定的趨勢,相應的價值量和銷售數量都將倍增。

具體工藝方面,掌握LTCC工藝的射頻商或具有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LTCC低溫共燒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技術是1982年開始發展起來的整合組件技術,已經成為無源集成的主流技術。

由於體積小,LTCC工藝或將適合5G時代智能終端設備商對於器件小型化的要求。

受4G滲透率不斷提升且尚未飽和、5G時代來臨帶來射頻器件單機數量和價值量的增加雙重因素的影響,全球射頻市場規模有望增長。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測,5G商用手機銷售將始於2020年,其銷量在2025年將超過3億部。

根據Mobile Expert LLC的研究指出,2016年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基本飽和,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射頻前端模塊的增長率仍達到了17%

而在射頻前端模塊中,射頻濾波器模塊將是發展最快的模塊。

隨著5G網絡的普及,全球移動終端射頻器件市場將迎來穩健增長。

據美國高通公司預測,移動終端射頻前端模塊在2015-2020年間的複合增速在13%以上,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80億美元。

其中,濾波器是射頻前端模塊增長最快的細分方向,濾波器市場將由現在的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增長至2020年的130億美元。

2.1.2. 天線:大規模天線矩陣Massive MIMO

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天線是電路信號與空間輻射電磁波的轉換器,向空間輻射或者接受電磁波,是移動通信系統末梢的關鍵組成部分,對無線網絡的整體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5G時代,基站天線或有兩大演變的趨勢:

1.5G技術對天線的形態和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對於4G
技術,5G的頻譜效率將提高5-10倍,天線技術的提升是其關鍵技術之一。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5G天線有基站天線和大規模天線矩陣Massive MIMO

基站天線屬於傳統天線業務,將通過超密集組網將現有站點提升10倍以上,以此實現5G通信密集、異構、分離(DHS)式的通信要求;MIMO技術以大規模MIMO為方向,通過增加天線數量提升信道容量,使頻譜利用率成倍提升,達到5G的應用要求。

2.從無源天線到有源天線系統,天線的功能趨向於小型化、密集化、定製化。

超密集組網技術需要增加基站數量,大規模天線技術需要增加基站攜帶的天線數量。

2.1.3. 光模塊:高速光模塊將成為5G網絡的必需

光模塊由光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

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後,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

光模塊的分類方法大致有六類:

按速率劃分:622Mb/s、1.25Gb/s、2.5Gb/s、10Gb/s、40Gb/s、100Gb/s等

按功能劃分:發射模塊,接收模塊,收發合一模塊(transceiver)

按封裝劃分:1×9/ 2×9/SFF/GBIC/SFP/XFP/300pin等

按使用條件劃分:熱插拔 (GBIC/SFP/XFP) 帶插針 (1×9/2×9/SFF)

按應用劃分:SDH/SONET, Ethernet, Fiber Channel, CWDM, DWDM等

按工作模式劃分:連續和突發(OLT:Optic Line Terminal,光線路終端;ONU :Optic Network Unit,光網絡單元)

光模塊的速率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目前推動光模塊速率升級的因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方面,「寬頻中國」戰略要求實現百兆光纖入戶,從接入層提升了光接口壓力,由下至上各級光接口逐級承壓,推動了對高速率光模塊需求;隨著5G的部署,運營商需要部署更寬的帶寬實現大流量數據的應用,如遠程醫療、VR、4K視頻等,因此行動網路各層面必須擁有更高的速率,這也推動了光模塊的升級換代。

除了運營商網絡對光模塊需求巨大,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加速建設提振了對100G高速光模塊的需求。

《Cisco全球雲計算指數白皮書》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99%的網際網路流量與數據中心相關,而數據中心內部的網絡流量占到了高達70%的比例。

從流量模型來看,傳統數據中心以南北向(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的交互)為主,而雲數據中心則以東西向(內部伺服器之間交換)為主。

技術角度,數據中心內部網絡通過引入「Leaf-Spine」(葉脊)網絡架構,提升數據中心內部的數據傳輸速率。

2016
年,100G光模塊在數據中心實現規模商用,未來有望成為主流應用模式。

市場角度,美國Top5網際網路服務商2016年資本開支總和約為420億美金,與中國運營商市場資本開支體量接近。

我們認為,全球數據中心網絡新建及改造帶來的100G光模塊需求將規模放量,高速光模塊市場將保持高景氣。

根據Light Counting預測,到2019年數據中心光模塊銷量將超過5000萬隻,市場規模有望在2021年達到49億美元。

2.1.4. 小基站: 5G時代基站形態演進的大趨勢

小基站是一種從產品形態、發射功率、覆蓋範圍等方面,都相比傳統宏基站小得多(一般質量在2-10kg之類)的基站設備,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低功率的無線接入點,既可使用許可頻率,也可融合WIFI使用非許可頻率接入技術。

小基站的功率一般在50mw-5w,覆蓋範圍在10-200米。

相比之下,宏基站的覆蓋範圍可以達到數公里。

就當前而言,市場上對於小基站的概念歸類分為:

按照基站功率(一般功率越大,覆蓋範圍越大)可分為微基站(Micro Cell)、皮基站(Pico Cell)、納基站(Nano Cell)、飛基站(Femto Cell)等。

一般來講,選擇使用哪種功率的基站取決於覆蓋範圍的需求。

例如:微基站由於體積小的優勢就被常應用在人口密集,並且大基站無法觸及的末梢通信區域。

按照設備形態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一體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這裡面的主要區別是,通常情況下,一體化基站包括三部分:基帶處理單元(BBU)+射頻處理單元(RRU)+天饋系統,而分布式基站通常就指小型RRU,需要連接BBU才能使用。

根據IHS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室內小型基站數量首次超過了室外小型基站數量。

據IHS
預測,2016年至2021年,全球小型基站市場將以8.4%的CAGR增長,達到22億美元。

但是,儘管室外小型基站的出貨量比室內小型基站的出貨量要少得多,但由於每個單位的價格更高,室外小型基站市場規模依然將高過室內市場。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希望通過小型基站加大網絡密度、填補覆蓋無線信號盲區,尤其是城市地區。

隨著滿足不斷飆升的移動數據需求,5G網絡的無縫覆蓋和深度覆蓋將更加依賴小型化基站的部署。

2.1.5. 主設備商:全力推進5G商用化進程

電信主設備商在技術更新換代時,跑馬圈地、搶占陣地的爭奪往往最為激烈。

在5G時代,基於先天的市場優勢配合技術標準上的超前布局,我國主設備商在5G的網絡架構和空口技術、大規模多入多出技術(Massive MIMO)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領先優勢。

華為:發布了全球首個面向5G商用場景的5G核心網解決方案——SOC(Service Oriented Core)2.0;發布了業界首款5G承載分片路由器(Network Slicing Router),可提供50GE基站接入能力,同時無縫兼容100GE。

基於其創新的Flexible Ethernet技術,來實現埠通道化物理隔離,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的SLA保障。

中興通訊:發布5G全系列高低頻預商用基站產品,支持業界5G主流頻段,採用Massive MIMO、Beam Tracking、Beam Forming等5G關鍵技術,充分滿足5G預商用部署的多樣化的場景和需求,工作帶寬大,單站數據吞吐量可達10Gbps;同時與英特爾公司合作,發布了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帶產品(ITBBU)。

IT BBU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軟體定義架構和網絡功能虛擬化(SDN/NFV)的5G無線接入(RAN)解決方案。

愛立信:宣布推出全新5G平台,包括5G核心網、無線和傳輸產品組合,以及數字支撐系統、轉型服務和安全系統,幫助運營商現有網絡平滑演進到下一代網絡。

並且,愛立信與德國電信和SK電訊(SKT)完成了其所謂的全球首個洲際「5G」網絡測試,有望為尚未標準化的5G技術的增強全球漫遊掃清路障。

諾基亞: 2017年推出了Air Scale Massive MIMO自適應天線系統。

2017年MWC上與中國移動聯合演示了Massive MIMO 3.5GHz技術及產品,性能與當前所採用的2.6GHz Massive MIMO相當;將於2017年底推出其4.9G技術,其4.9G技術將提供顯著的容量提升,可實現每秒幾個Gigabits的速度,從而為向5G演進鋪平道路。

2.2. 全球電信設備商競爭格局變遷:中國設備商的兩次歷史機遇

諾基亞收購阿爾卡特朗訊,1+1<2

諾基亞經歷手機業務的失敗之後,自2013年以來不斷進行業務調整和戰略轉型。

阿爾卡特朗訊2013年凈虧損高達13億歐元,也提出了相應的轉型計劃。

然而,轉型的艱難歷程最終促使雙方抱團取暖。

2016年,諾基亞以156億歐元收購阿爾卡特朗訊。

併購後,雖然諾基亞獲得阿爾卡特朗訊的市場份額,實現營業收入236.14億歐元,同比增長88.93%,但是凈利潤大幅下降,虧損約6.66億歐元,最終效果有可能1+1<2。

愛立信受外部市場變化、業務結構單一和內部人事更迭的影響,營業收入持續下滑。

一方面,隨著4G建設進入尾期,全球運營商資本支出不斷下降,導致通信設備市場需求增速持續放緩;另一方面,愛立信經營單一的運營商業務,並且只提供無線設備,而不具備提供通信設備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能力,無法實現相關業務的協同化發展。

此外,2016年7月,鮑毅康取代衛翰思擔任愛立信CEO,對發展戰略和業務框架進行重新調整,管理架構的頻繁變化也造成了內部效率難以提高。

華為運營商業務持續領先全行業,業績增長喜人。

華為抓住2G升級至3G的市場機遇,憑藉對主流WCDMA技術標準的敏銳判斷、對分布式基站和Single RAN解決方案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率先突破,順利實現全球化,並於2013年超越愛立信成為行業第一。

基於3G時代的市場份額優勢,華為在4G時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2010年-2016年運營商業務收入的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5.42%,高於行業平均增速。

中興通訊迎來5G歷史機遇,行業地位有望趕超機遇。

在3G和4G時代,中興通訊受發展戰略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發展緩慢。

進入5G時代,歐洲設備商受限於內外部發展困境業績整體疲軟,而4G到5G的斷代式技術升級則為中興通訊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公司或將借鑑2G-3G時期華為全球化發展壯大的經驗,爭取行業地位的突破提升。

2.2.1. 2G到3G:華為抓住網絡硬體升級機遇,樹立全球化典範

追隨主流WCDMA技術標準,搶占國際市場份額:由於2G網絡中,GSM標準相較於CDMAOne具有絕對的市場優勢,占據全球通信80%以上的份額,同時3G網絡中TD-SCDMA標準局限在中國市場,因此考慮到2G向3G的平滑演進,全球70%以上的運營商將WCDMA作為3G的選擇,推動WCDMA成為3G的主流技術。

而在2008-2009年,中興重點發展CDMA產品,全球WCDMA基站份額僅占5%,在WCDMA領域的緩慢進程導致其錯失搶占3G全球化市場的重大機遇。

華為把握主流趨勢,重點開發WCDMA產品,在全球獲得139個WCDMA商用客戶,較中興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分布式基站和Single RAN獲主流運營商青睞,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華為率先提出分布式基站的建設思路並迅速推廣商用。

2003年,華為聯合愛立信、NEC、西門子和北電共同設立了CPRI(通用無線接口)標準化組織,旨在制定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之間接口的標準協議。

在該組織的推動下,CPRI技術發展迅速。

2004年,華為率先推出分布式基站,並與荷蘭Telfort合作,實現商用。

2006年,為了與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競爭西班牙的主網建設,世界第一大運營商英國Vodafone與華為合作,大規模採用其分布式基站產品,帶動華為成功打入歐洲市場。

2008年,華為繼續推出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旨在解決運營商傳統設備用途單一、新技術無法平滑引入的問題,最終實現了「基站五網融合、移動制式按需定義」的創舉。

2.2.2. 4G到5G:技術演進驅動基站軟硬體升級,中興通訊有望彎道超車

軟體和硬體技術演進,推動移動寬頻網絡持續升級:由於5G Massive MIMO和有源天線改變了傳統基站的硬體形態,因此4G升級至5G的過程中,現網基站需要重新投資建設。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擁有超過200萬個基站和5億移動用戶,是未來5G基站硬體升級的最大市場。

中興作為全球四大設備商之一,在歐洲設備商整體疲軟的背景下,可享受本土市場紅利,有望實現行業地位趕超。

公司TD-LTE大網運行經驗豐富,率先推出Pre5G Massive MIMO: 2010年,中興率先推出SDR( 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軟體定義無線電)基站,該基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頻模塊採用了寬頻多載波數位訊號處理技術,可在連續的20MHz頻帶範圍內通過軟體配置,在同一台設備上支持GSM、CDMA2000、TD-SCDMA、FDD LTE和TDDLTE等多種網絡制式。

基於此,中興順利切入TD-LTE大網運行市場。

基於TDD網絡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實力強,中興TD-LTE設備得到廣泛應用,大網運行經驗豐富。

同時,中興率先提出Pre5G的理念,領先行業推出TDD制式的Pre5G Massive MIMO基站原型。

目前,該系列產品已經與中國移動、日本軟銀、德國電信和西班牙Telefonica等全球主流運營商展開合作,實現商用。

積極參與 5G標準制定進程,把握髮展先機:在5G標準的參與制定方面,公司加入40多個標準化組織、聯盟和論壇,是ITU、3GPP、IEEE、NGMN、IMT2020(中國)等國際標準組織和行業聯盟的重要成員。

其中,作為IMT-2020的核心成員公司擔任多個5G工作組的主席和副主席,公司牽頭超過30%的課題研究工作,標準領域話語權日漸提升。

3. 從3G/4G看產業鏈關鍵環節演變

無線通信產業鏈主要涉及電信運營、通信主設備集成、基站天線和射頻器件、光器件、光纖光纜這五大關鍵環節,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參與者。

電信運營商方面,全球運營商市場不斷集中,Vodafone全球市場覆蓋範圍最廣,中國移動用戶數和基站數最多;主設備商方面,華為、愛立信和新諾基亞四足鼎立,中國廠商的增長勢頭超過歐洲廠商;基站天線行業參與者眾多,國內廠商的國際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射頻器件行業技術壁壘高,有源天線的推廣應用帶來新的機遇;光器件行業整體集中度保持平穩,國內廠商不斷崛起。

根據Ovum的數據,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光器件行業排名前三的國外廠商市場份額均有下降。

光纖光纜產業鏈呈現金字塔式的行業格局,越來越多的廠商謀求一體化的光棒、光纖和光纜生產能力,我國光纖光纜市場整體集中度較高,行業巨頭之間競爭較激烈。

3.1. 運營商市場集中度高,Vodafone全球覆蓋範圍最廣,中國移動用戶數最多

根據GSMA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2016年全球電信運營商移動業務收入前十名依次為中國移動、Verizon、AT&T、Vodafone、軟銀、Deutsche Telekom、America Movil、NTT、Telefonica和中國聯通,前十大運營商移動業務收入占前三十大運營商總收入的76.39%。

Vodafone、Deutsche Telekom、America Movil和Telefonica是前十大運營商中區域覆蓋範圍較廣的四大運營商。

其中,Vodafone的經營範圍最廣,涉及歐洲、非洲、中東和亞太四大區域的26個國家。

Deutsche Telekom主要覆蓋歐洲和北美兩大區域,America Movil主要覆蓋歐洲和南美洲,Telefonica主要覆蓋南美洲和歐洲。

中國移動雖然主要覆蓋中國本土市場,但是擁有8.49億移動用戶和300多萬個基站,是全球移動用戶數和基站數最多的運營商。

國內運營商市場方面,2008年中國電信業重組完成後,形成了移動、電信、聯通「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中國移動一直在行動網路上占據優勢地位。

2016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084億元、3523億元億和2742億元,實現的資本開支分別為1873億元、968億元和721億元。

由此可見,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資本開支,中國移動都超過了電信與聯通的總和。

此外,中國移動的4G基站和4G用戶數分別占據國內總市場份額的47%和63%,穩居行業第一。

3.2. 全球通信主設備商四足鼎立,中國廠商崛起

2016年以諾基亞成功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為標誌,以華為、愛立信、新諾基亞和中興通訊為代表的全球通信設備商四足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前四大設備商中,國內通信設備廠商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光網絡市場,華為和中興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0%和12%;在接入網市場,華為和中興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8%和12%。

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營業收入增速基本與3G/4G周期保持同步。

華為自2013年開始,營業收入躍居全行業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並且持續保持領先的營業收入增速,不斷拉開與其他設備商之間的差距。

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雖然總量低於同行業,但是增速長期高於愛立信和諾基亞。

在5G跨代技術升級的背景下,中興通訊有望實現「彎道超車」,超越愛立信與新諾基亞。

歸母凈利潤方面,華為長期保持穩定增長。

若剔除美國商務部一次性罰款8.92億美元,中興通訊2016年凈利潤為38.3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為同行業最高。

3.3.基站天線參與者眾多,射頻器件行業毛利率持續走低

基站天線市場呈現典型的順技術周期發展特徵。

2014年,由於4G周期到來以及MIMO天線技術升級,我國基站天線的市場規模達到53.8億元,同比增長192%。

目前,全球基站天線製造業企業眾多,競爭激烈。

我國基站天線廠商技術不斷成熟,市場地位不斷提升。

2014年基站天線發貨全球廠商排名中,我國五大廠商位列前十,合計發貨量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

京信通信作為國內基站天線龍頭,營業收入一直位列第一,但是4G時代增速落後於通宇通訊和摩比發展,2014年,後兩家增速分別達到146.40%和85.60%。

通宇通訊的高增長源自良好的客戶結構。

由於技術升級,射頻器件逐漸被集成在天線系統中,導致射頻器件廠商的客戶結構從設備商和運營商局限為設備商。

在全球通信設備商市場集中度加劇的背景下,射頻器件商的議價能力降低,產品毛利率持續被壓縮。

根據阿里雲的新聞報導,2007年,華為射頻器件的單位採購成本還在數千元,到2012年下降至幾百元。

大富科技作為國內射頻器件龍頭,營業收入自2012年開始超過武漢凡谷,躍居射頻行業第一。

歸母凈利潤方面,京信通信凈利潤在3G時期領先行業,通宇通訊凈利潤在4G實現反超。

大富科技以3G為契機反超武漢凡谷,並在4G一直保持領先。

天線廠商的毛利率均呈現出3G- 4G過渡期小幅回落,4G投入初期小幅增加的趨勢。

射頻廠商的毛利率從2011年開始大幅下降,。

原因是有源天線的廣泛應用導致射頻器件商客戶結構變化,議價能力減弱,毛利率持續降低。

(2010年,大富科技和武漢凡谷的毛利率分別為44.71%和37.53%,2016年分別降低至22.07%和4.83%)。

3.4. 光器件行業集中度降低,中國力量有望崛起

光器件行業集中度呈現減弱趨勢。

根據Ovum統計,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光器件行業排名前三名的廠商市場份額均有下降。

未來5年,100Gbps及更高速率光模塊市場將占到全球光器件市場的一半以上,具有核心原材料與晶片技術的廠商將占據有利地位。

在營業收入增速方面,全球光器件主要廠商在3G時期業績存在大幅波動,在4G時期基本保持穩定增長。

Finisar和昂納科技的增長高峰在2010年,增速分別達到50.63%和95.86%;光迅科技的增長高峰在2012年,增速高達90.06%;AAOI的增長高峰在2010年和2014年,增速分別達到60%和66.67%。

在凈利潤增速方面,國外光器件龍頭廠商表現較優。

得益於美國數據中心建設放量,AAOI自2014年凈利潤開始較快增長,2014-2016年增速分別達到500%、175%和181.82%;得益於全球3G和4G周期建設熱潮,Finisar在2009-2010年,2015-2016年分別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增速依次為105.49%、528.57%、191.67%和611.43%。

除昂納科技和AAOI以外,全球光器件主要廠商的產品毛利率基本保持穩定。

其中,天孚通信的產品毛利率最高,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價格較低公司實現了較好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根據每個客戶對非標準產品分別定價,靈活性強。

博創科技的毛利率也較高,主要是因為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包括晶片後加工在內的一整套PLC生產工藝,產品成本較低。

蘇州旭創成功進入全球數據中心和運營商市場,中國力量有望崛起。

蘇州旭創位列國內光模塊第一梯隊,40G/100G高端光模塊優勢明顯。

自2014年起,蘇州旭創不斷大力研發100G產品,成功開發出100G全系列產品,能夠實現無壓縮、高速、穩定的信號傳輸。

其中,100G QSFP28 應用於雲數據中心,100G CFP4則用於支持下一代接入網絡和城域網。

2016年,100G系列產品開始轉入量產、產量逐月增加、收入增長迅速,11月起開始大批量出貨。

目前公司已能批量產出業界最全的100G數據中心光模塊、共計17款,為業績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蘇州旭創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在2014年-2016年均保持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從7.4億元增長至19.5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1.95%;同期歸母凈利潤從7120萬元增長至2.3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9.67%;毛利率與凈利率均保持在穩定水平。

期間業績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為:(1)近年來光模塊市場高速發展;(2)蘇州旭創位高速光模塊技術優勢明顯、綜合競爭力強;(3)客戶資源結構優異,2015-2016年,前五大客戶分別為谷歌、華為、中興、華三和HYVE Solutions,合計收入占比為64.20%。

3.5. 光纖光纜行業競爭加劇,一體化生產能力構建核心優勢

3G/4G投入期拉動光纖光纜產量大幅增長。

以我國4G建設為例,2013年我國光纖光纜產量增速為7.26%,2016年則上升至23.17%。

中國廠商對全球光纖光纜產量的貢獻大。

截至2016年末,中國光纖光纜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4.89%。

中國光纖光纜產量增速高於全球,2010-2016年全球光纖,光纜產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10.51%,中國光纖光纜產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17.19%。

光纖光纜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光纖預製棒、光纖和光纜。

根據CRU統計,全球主要光纖預製棒生產廠商約為20家,其中中國廠家主要有8家,包括長飛光纖、亨通、中天科技、富通和烽火通信等。

全球光纖廠家約有56家,中國廠家占比近50%。

全球光纜廠家超過200家,中國廠家占比超過50%。


目前,越來越多的廠商具備一體化的光棒、光纖和光纜生產能力。

我國光纖光纜市場整體集中度較高,行業巨頭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

營收方面,武漢長飛、亨通光電、中天科技排名行業前三。

自2015年起,中天科技營收超過亨通光電成為國內同行業第一, 2013-2016年營業收入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6.08%,為同行業最高。

中天科技高營收和高增長主要受益於其廣泛的業務範圍,除占收入來源27%左右的光通信及網絡外,同時經營商品貿易、電力傳輸、新能源材料和光伏發電等業務。

凈利潤方面,通鼎互聯、亨通光電和中天科技凈利潤增速在2016年分別達到193.71%、129.81%和60.78%;烽火通信和長飛4G時期保持穩定增長,2016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2.89%和15.68%。

烽火通信除光纖光纜業務外,通信主設備收入占比較高,促使毛利率基本穩定在25%左右,長期高於其他光纖光纜廠家;亨通光電毛利率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達到29.71%的歷史最高水平,為光纖光纜行業最高;通鼎互聯和中天科技毛利率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4. 以史為鑑,5G產業鏈發展前瞻

4.1. 5G產業鏈梳理

5G的商用將催動通信行業升級換代,移動通信行業產業鏈條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重要環節:(1)網絡規劃設計(前期技術研究及網絡建設規劃,或最早受益)、(2)無線主設備(核心網、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光器件/光模塊、小基站等,無線配套、網絡覆蓋與優化環節開始布局)、(3)傳輸設備(無線設備後需要有線傳輸連結,緊跟其後的包括光纖光纜、系統集成、IT支持、增值服務等)、(4)終端設備(晶片及終端配套)、(5)運營商。

4.2. 4G-5G過渡期,運營商資本開支逐步回暖

2016-2019年是4G向5G的過渡期,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將逐漸由低點走向高點,2019-2021年或迎來新一輪5G景氣向上周期。

我們預計,5G規模建設或在2019~2020年啟動,5G投資規模有望超過4G投資,運營商資本開支2019年後將走高,並隨著5G市場需求加速而不斷加碼。

4.3. 5G投資時鐘:光通信、主設備先行,終端與應用緊隨

歷史來看,設備商營收及增速在2G-3G,3G-4G的過渡期間到達底部,之後逐漸回暖。

設備商投資過渡期底部特徵較為明顯,但在新一輪無線投資建設周期開始時,各指標均呈成長態勢。

因此,主設備商/無線設備商將在5G發牌、運營商大量投入資金後開始啟動,而由於全球行業競爭格局的改變,中國主設備商將進一步崛起。

在2009-2010年的3G投入期及2014-2016年的4G投入期,光器件廠商營收增速保持在15%以上,而在2012-2013年3G-4G過渡期,光器件廠商營收及凈利潤增速明顯見底。

在4G時代,受益於運營商光網絡升級、雲計算數據中心需求爆發及數據中心全光化,光模塊生產商業績亮眼,增長態勢顯著。

我們預計在後4G時代,光通信依舊是成長確定性最強的子領域,或將最先受益於5G市場的到來。

基站天線及射頻企業周期特徵明顯,從3G、4G發展經驗來看,基站天線和射頻器件往往最先啟動。

在2009年的3G初期及2014年的4G初期,相關企業營收增速就到達頂峰。

從凈利潤來看,大部分相關企業在周期初期觸頂,在過渡期到達低點,利潤在投入初期到達高點後逐步下滑。

目前,運營商已經開始「5G技術4G用」的部署,即用5G Massive MIMO天線技術逐步替換現有的天線,加大4G基站用戶及流量承載能力,此舉對天線行業市場有所提振,進一步的,未來4G擴容、5G新建所需的增量基站和高價值的MIMO智能天線也將持續驅動天線行業維持相對景氣。

5. 投資建議

我們建議,按照5G投資時鐘,提前布局移動產業鏈景氣度高、前景廣闊的子行業和業績確定性高的上下游廠家。

重點推薦:

中興通訊:產品方面,5G時代,TDD將成為主流模式,公司具備TDD LTE大網運營經驗、迎來歷史趕超機遇。

並且,Massive MIMO和有源天線改變基站硬體形態,公司產品準備度高、受到全球主流運營商認可。

目前,公司已經已與中國移動、日本軟銀、德國電信和西班牙Telefonica等全球主流運營商展開合作,在全球30個國家部署了超過40個具備Massive MIMO的Pre5G網絡。

研發方面,自2014年以來,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連續三年在10%以上,過去七年間,研發總投入超過600億元人民幣,並仍將至少投資20億元用於5G技術與產品研發。

公司治理方面, 2017年3月,公司決定由殷一民接替趙先明出任董事長,並啟動第三次股權激勵,為公司5G發展注入新動能。

維持「買入-A」評級。

中際裝備:收購蘇州旭創,跨界高速光模塊。

蘇州旭創位列國內光模塊第一梯隊,40G/100G高端光模塊優勢明顯。

自2014年起,蘇州旭創不斷大力研發100G產品,成功開發出100G全系列產品。

其中,100G QSFP28 應用於雲數據中心,100G CFP4則用於支持下一代接入網絡和城域網。

蘇州旭創2015年及2016年1~8月,前五大客戶分為谷歌、華為、中興、華三和HYVE Solutions,合計收入占比為73.31%。

其中,2016年1~8月,前兩大客戶谷歌和亞馬遜合計收入占比已接近40%。

維持「買入-A」評級。

通宇通訊:公司是國內基站天線和射頻器件的領先製造廠商之一,已經在Massive MIMO、天線小型化、有源天線及產品集成化等方面建立了技術優勢,2017年Massive MIMO商用元年的到來將使公司獲益。

客戶方面,公司已得到了中國移動、沃達豐、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等運營商的認可,同時產品還被愛立信、華為、諾基亞等大型設備集成商配套集成。

2016~2017年,公司陸續併購Prism Microwave Oy射頻器件相關業務、深圳光為光模塊業務等,並成立基金用於通信產業鏈布局整合。

維持「買入-A」評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G架構體系及產業鏈環節重點企業梳理

一、5G架構體系我們將5G架構體系劃分為基站系統、網絡結構、應用場景和終端設備四個部分,每部分都對應各自不同的產業鏈環節。終端設備:5G 的終端設備將不局限於手機和電腦,還將涵蓋家電、汽車、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