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胎」危機下,華為「備胎」能否頂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前,關於華為遇到的一些事件,相信大家都應該多少已經知道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華為的「備胎」能否頂住老美大棒的故事。

(本次涉及內容較多,請給各位朋友耐心觀看)

從公開披露的消息中,大家都應該知道了華為戰略團隊多年前就早有準備。

因此,如今「爆胎」危險逼近,華為立馬就能備胎亮相。

在5月17日,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稱:「(備胎)能確保該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在這裡的確要敬佩一下任正非的高瞻遠矚。

那麼,如果斷供持續,華為的「備胎」能否頂住嗎?

首先,從多方信息了解,華為目前面臨的供應鏈危機短期內不如外界想像中的嚴重。

一方面,華為技術上有長期儲備。

另一方面,華為去年一直在加大零部件備貨。

華為2018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為746.59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的963.36億相對下降,對此,郭平稱華為加大了研發投入,同時加大了庫存,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據業內資深從業人士透露,華為去年已經顯著加大零部件進口,其儲備預計能夠支撐華為一到兩年正常運轉,一兩年後華為海思基本能頂上。

其次,依據2018年華為曾在其官網公布其核心92家供應商名單顯示,美國供應商數量最多,包括英特爾、恩智浦、高通、博通等共計33家。

大陸供應商數量排名第二,包括立訊精密、京東方、瑞聲科技等共計25家。

雖然,美系供應商占比超1/3,但真的就沒有替代品?

小編從華為主要的幾大產品線來看,其實「備胎」還是蠻多的。

當然,小編這裡所說的「備胎」遠不止於華為自研的晶片及相關技術,還包括曾被列為華為在國內的「備胎」供應商。

比如,華為P30手機的OLED屏原本一供是三星,其完全可以全面採用京東方的OLED屏來進行替代。

在晶片方面

眾所周知,目前華為的手機大多採用的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自研的麒麟處理器。

而除了手機晶片之外,其實海思擁有非常多的自研晶片。

比如:天罡系列基站晶片、鯤鵬系列伺服器晶片、達文西架構的昇騰系列AI晶片、凌霄系列WiFi晶片。

此外,華為還擁有針對IoT的NB-IoT晶片,針對視頻監控以及電視機的視頻編解碼晶片以及存儲控制晶片等等。

在作業系統方面

「鴻蒙」系統這個名稱,相信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在作業系統方面,「鴻蒙」就是華為自己的「備胎」。

早在今年3月份,余承東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對外透露了華為已經開發了自有作業系統,並且能夠覆蓋智慧型手機和PC。

「華為確實已經準備了一套自研的作業系統,但這套系統是Plan B,是為了預防未來華為不能使用谷歌Android或微軟Windows 而做的。

」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時也透露過了這個消息。

在關鍵元器件方面

當前,華為的一些手機螢幕、射頻晶片、存儲晶片、內存晶片、圖像傳感器、筆記本處理器等等關鍵器件很多都還是依賴於(或部分依賴於)國外的供應商。

而對於以上的關鍵元器件、軟體和服務,目前大陸大部分也已經有了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的供應商。

在手機螢幕方面,在低端手機螢幕方面,對於國內的螢幕廠家來說,早已不是問題。

而在高端的OLED柔性屏方面,國內的螢幕廠家也已經追趕上了一線水平。

國內的京東方已經成為華為高端旗艦的OLED柔性屏的主要供應商,此前的華為P30 Pro的柔性OELD屏就是由LGD和京東方聯合供應的。

此外,國內的維信諾、天馬微電子的柔性OLED屏也早已量產。

在射頻晶片方面

國內SAW濾波器廠商主要有55所、26所、好達,BAW濾波器國內廠商有天津諾思。

在4G PA這塊,國內也有唯捷創芯、絡達、展銳、漢天下、飛驤科技等。

在射頻開關方面,國內有卓勝微(三星和小米是最大客戶)、展銳、立積電子等。

總的來說,在射頻器件領域,國內供應商的器件性能相比國外大廠來說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並非完全不能接受。

而在NAND FLASH存儲晶片方面,目前長江存儲的32層3D NAND FLASH已經量產,年底有望量產64層3D NAND FLASH,明年將會挑戰128層3D NAND FLASH,有望追上國外主流的水平。

在DRAM內存晶片方面,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合肥長鑫存儲的DRAM內存晶片有望在今年四季度量產。

當然技術水平上還是與國際一線廠商仍有差距。

在WiFi/藍牙/GPS晶片方面倒是不用擔心,國內有非常多的供應商,比如展銳、樂鑫、炬芯等,而且目前北斗導航也已經成熟,也有了不少北斗晶片供應商。

華為還有自己的凌霄系列WiFi晶片。

在圖像傳感器方面,目前華為的高端旗艦手機主要採用的是索尼和三星的圖像傳感器。

但另外一家圖像傳感器大廠豪威科技目前已經成功被國內的韋爾股份收入囊中,其提供的高端產品可以使用於中高端產品。

此外,在中低端市場,國內也還有思比科和格科微。

在基站方面,目前基站內部能夠實現國產替代並大規模商用的,華為海思有自研的ASIC。

在高性能FPGA這塊,雖然主要還是依賴於賽靈思、Altera等國外大廠。

但國內也有安路科技、京微雅格、高雲半導體、同創國芯等FPGA廠商。

因此,在小編看來,如果華為遭遇持續全面斷供,雖然不少業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供應鏈,替代品後還能繼續維持的。

但是,整體的供應鏈所能夠提供的器件水平,在短期肯定會有一定幅度的下滑,這必然將導致在一定時期內其整體產品競爭力的下滑。

但,持續全面斷供會真的發生嗎?

在小編看來,在如今,全球化大生產的鏈條中,其實缺了誰都不好。

故意針對一家年收入超過千億美元的高科技跨國公司,堪稱「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根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華為在2018年的半導體採購支出達到了211.31億美元,同比猛增45%,超越戴爾、聯想,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

僅2018年,華為向美國公司採購的零部件金額就高達110億美元。

顯然,如果持續斷供,這些美系半導體廠商不僅將會遭遇直接的經濟損失,同時未來在中國的業務開展必然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甚至,可能從此徹底失去中國市場。

在周四的美股表現中,華為的美國供應商Lumentum、科沃(Qorvo)、思佳訊解決方案(Skyworks)、高通、賽靈思(Xilinx)和NeoPhotonic等全線走低,市值蒸發近百億美元。

而據最新消息美國,將對華為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理由是,華為及其商業夥伴需要時間來升級軟體以及處理一些合同義務問題。

或許,美國自己已經清楚,在當今全球分工越來越系,全球合作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美國這一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七傷拳」,搞不好真的要搬石頭砸到自己腳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產業那點事……

不是中美貿易戰,可能半導體這個詞,除了大學裡,大家基本都不會提,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行,半導體產業風雲愈演愈烈,半導體產業是中美貿易戰的重中之重。未來一切用電的設備,不管大小,都離不開半導體。主要...

連蘋果都用上了中國屏,華為反擊三星就靠它

大家好,我是機長是Leo和基哥的好基友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手機。2017年國產手機集體爆發三星蘋果等老牌節節敗退國內媒體與廠商紛紛歡欣鼓舞然而在中國製造的繁華背後與其他國際廠商相比仍存在一個根本劣勢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