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湯天申:造夢中國「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湯天申:造夢中國「芯」

周濤

湯天申在辦公室

湯天申(左)向台灣力旺電子總經理沈士傑頒發中芯國際2015年度最佳嵌入式非揮發存儲器IP供應商獎

湯天申(左三)與部分中芯國際設計服務中心管理團隊成員合影

湯天申(右)訪問台灣交通大學與張文輝教授合影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被業界譽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航空母艦」。

從2001年草創時的艱難起步,到後來高速發展,再到與金融危機狹路相逢的艱難時期,這艘集成電路航母十五年來飽經風雨。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將風浪打向了中芯國際這艘大船,以往以國際大客戶為主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對國內企業服務的缺失又讓這艘大船很難馬上調轉船頭。

2010年,湯天申以資深副總裁身份加盟中芯國際,挑起設計服務部門的大梁。

同期,隨著新任管理團隊到位,中芯國際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逐漸打開了面向國內市場的大門,迎來國際國內均衡的新發展時期。

破冰市場困局

在加盟中芯國際之前,湯天申在產業界有過三個身份:Intel公司科學家,創業者,華虹NEC公司設計服務副總裁。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湯天申放棄了在美國的大學終身教職,轉軌工業界,後加盟Intel公司,參與了世界上第一個64位微處理器晶片的研製,開啟了自己在集成電路產業界的職業生涯。

2003年,在與朋友的一次聚會中,幾個人不謀而合,萌生了成立一家晶片設計公司的想法。

當年年底,他們初創的公司就拿到了國內和矽谷風投。

翌年,湯天申從Intel公司辭職回國,全身心投入創業中。

三年創業期間,公司誕生了不少產品,如中國第一顆液晶顯示器驅動晶片、中國第一顆國標高畫質電視解碼晶片等。

然而,受當時國內產業環境不完善的影響,一些產品做完後得不到應用。

通過這次創業經歷,湯天申意識到,國內的製造與設計之間是脫節的,「製造公司不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想幫忙也幫不上」。

也正是此時,他萌生了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用於國內製造業的想法。

恰逢此時,華虹NEC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湯天申欣然往之,在華虹NEC擔任設計服務副總裁,一干就是三年。

從技術領域跨入管理領域,三個身份讓湯天申在製造與設計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0年,中芯國際找到了湯天申,促成了雙方的握手。

2001年,中芯國際在微電子產業「908」、「909」工程成就的大環境下起航成立。

此前,兩項工程跨越兩個「五年計劃」,意圖建立起我國自主發展的晶片產業,華虹NEC就是「909」工程的主體項目。

然而,十年試水,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始終停留在晶片代工模式的初級階段,技術與市場「兩頭在外」的情況讓晶片業發展出現了巨大的悖論:所有人都承認中國內地晶片市場前景巨大,但中國晶片需求的絕大部分都通過進口滿足。

於是,剛剛誕生的中芯國際被寄予了這樣一種歷史性的期盼:獨立自主經營,掌握先進技術和工藝,為國內外客戶提供晶片製造服務,同時能向前研發新的、更尖端的工藝和技術。

也就是說,中芯國際必須要有一種新的模式,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事實上,本土製造公司不能為本土晶片設計公司服務,這是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長期面臨的一個困局。

成立初期,中芯國際的主要客戶依然是國外大客戶,國內大量急需製造代工服務的晶片廠商依舊要去國外尋找供應商。

儘管成立後,中芯國際曾經歷了高速的發展時期,但不能全面為本土晶片設計企業服務始終是企業的「心病」。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中芯國際在國際市場上遇到嚴峻困難,卻也讓其迎來了向國內市場拓展的新契機。

湯天申的加入適逢中芯國際轉型的關鍵節點,他也最終為中芯國際完成這次轉身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90年代,原電子部部長鬍啟立曾在總結「909」工程時談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面臨的三個困局:創新、市場與人才。

十幾年後,這三個因素仍然籠罩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上,並折射在中芯國際的發展歷程中。

湯天申加盟中芯國際後,恰恰在這三個方面著力扭轉局面。

在創新上,湯天申的視角是多維的。

一方面,中芯國際一直在衝擊國際前沿技術研發。

另一方面,他主張,「不能總是開墾『生土』,已經開墾的土地同樣需要深耕細作」。

2011年初,公司採納了他的建議,在成熟的邏輯工藝上強化了嵌入式非揮發性存儲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

幾年堅持下來,中芯國際在這個領域裡,已經從一個跟隨者,一躍進入全球業界的排頭兵行列。

目前,中芯國際不僅在衝擊14納米的最新技術研發,同時也在已經量產的40納米、55納米等成熟工藝領域開發了許多新的技術。

「根據產品集成度與成本的需求,並不是每種晶片產品都需要以更小納米的工藝製造。

比如高端智慧型手機上的指紋解鎖晶片,就不需要先進工藝。

成熟工藝融入新技術,可以充分挖掘和拓展其潛力。

」湯天申說。

在湯天申看來,中芯國際當時亟待創新的是發展與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創新又與市場息息相關。

「作為一家高科技製造服務企業,我們不僅要有好的工藝和IP核平台產品,還要有好的服務。

」湯天申主管公司設計服務業務,負責健全和改善中芯國際的設計服務生態環境;為晶片設計公司提供完整和有競爭力的IP核平台,幫助客戶解決設計方面的難題,縮短研發周期;對公司內部,為工藝研發、市場與銷售部門提供技術合作與支持。

使用IP核是目前集成電路企業在設計中採用的方式。

如今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已不再從設計最底層的電路開始設計工作,他們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設計晶片的整體性能和特色應用功能。

比如手機晶片都是由一些已經設計好的基礎電路和功能模塊搭建起來的,這也是國內絕大部分設計公司採用的一種理念。

而其中的基礎電路和功能模塊就是IP核。

「如果說設計和製造晶片就像蓋房子一樣,那麼IP核就是磚、門框和窗戶。

「以前公司在研發IP核上的業務比較凌亂,大家都去『燒磚』,卻沒人做門框和窗戶。

我們的工藝研發比別人慢,有了工藝又沒有IP核,有了IP核又缺胳膊少腿,很難滿足用戶需求。

」對於國外的大客戶,由於技術積累深厚,有自己設計的IP功能模塊,中芯國際的短板對他們毫無影響。

然而對中小型晶片設計公司,特別是國內公司,這個短板就成了大問題。

由於中芯國際IP核的缺失,他們無法使用中芯國際業已成熟的工藝。

於是,湯天申規定,中芯國際做出的IP核必須儘量滿足中小客戶的直接需求。

在短時間內,很難用有限的資源做到面面俱到、盡善盡美,於是,湯天申和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平台化」戰略。

他們首先根據客戶晶片產品種類布局功能模塊的開發,一些中芯國際設計不了的高端和特殊的IP核,則引進國內外其他公司來做,如此便形成了一個IP核產品的「超級市場」。

「質量與服務是中芯國際最看重的。

」一名中芯國際管理人員說。

對於自己設計的IP核,質量管控自然不必多說,對於第三方供應商,中芯國際也嚴格要求和引導他們,使產品最大程度符合客戶需求。

此外,在湯天申的頂層設計中,中芯國際的IP核平台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選擇方案。

「有的第三方供應商是知名企業,信譽度高但價格貴;有的則是小公司,知名度雖不高,但是價格合理,配合度高」,所以平台能夠為客戶提供的選擇空間很大。

在中芯國際的IP核平台體系下,困擾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界多年的「兩頭在外」問題開始出現轉機。

2011年,中芯國際生產的晶圓僅有一半使用了IP核,如今,超過四分之三的晶圓使用了中芯國際IP核平台。

現在,國內主要晶片設計廠商都採用中芯國際準備的IP核,中芯國際的業務重心也逐漸從僅以國外大客戶為主,轉變為以國內客戶為主要驅動。

「現在,中芯國際的中小客戶數量很大,在業務分布上也比較均衡。

在現在很多集成電路製造公司接不到訂單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訂單卻爆滿。

」一名公司內部人士說。

中芯國際的工藝和IP核平台帶動了國內一批IP設計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推動國內的晶片設計企業把製造代工業務,由其他地區轉移到中國大陸來。

這就是中芯國際被業界譽為「航空母艦」的原因。

「因為航空母艦不是自己單獨去打仗,而是帶著整個艦隊和飛機一起去打仗。

」湯天申說,「這是中芯國際對產業界的另一種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