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回答:遇到瘋狂的美國政客,華為打算這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再次接受了媒體專訪,就美國出口管制等問題表明華為立場和態度。

這次採訪釋放了哪些重要訊息?

任正非今天在深圳就外界關切的美國制裁下的華為發展前景等問題,發表了有鮮明個人風格的談話。

從他的採訪談話中,我們看到一個依舊自信、從容而且堅定的華為。

在我看來,這次採訪傳遞出了三層意思。

第一,華為已經做好了準備。

任正非說,他原本預計華為會在兩年後遭到美國打壓,而且無論官司輸贏,美國政府都會打擊華為。

他使用了「打擊」一詞,表明華為已經預判到,美國對華為不會走美方所宣揚的「法治、自由、公平」那一套,而是會在一個特定時點,動員國家力量,甚至會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對企業和個人採取遏制和打壓措施。

任正非強調,美國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們的力量。

就在兩天前,他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說,受禁令影響,華為的年營收增長預計會從26%降低到20%以下,影響有限。

但對於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世界巨頭而言,20%以下的增長率也是極為驚人的。

同時,他也向媒體確認了海思的備胎計劃,表明華為對這場危機早就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華為表達了對美國企業長期支持的感謝。

作為一家跨國企業,華為不僅與一批美國企業合作緊密,而且擁有大量的美國員工,這些美國員工對華為的企業文化和理念高度認同,也始終是華為的組成部分。

儘管美國一些政客來勢洶洶,但華為見招拆招,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通過挑動民粹主義情緒來反擊,這一點尤為難能可貴。

華為一直致力於與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打造「利益共同體」,比如華為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33家,比例最大

而這33家又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個別確實掌握基礎或核心技術,且不可替代的美國企業;

二是雖然掌握基礎或核心技術,但可替代,只是替代成本較高的美國企業;

三是技術上完全可替代的美國企業。

目前管制政策對華為真正產生影響的是第一類企業

第二類企業華為可以通過海思的備胎計劃解決。

第三類企業主要是華為出於當初想進入美國市場,以及避免美國過早對華為動手,而採取的利益共享計劃。

有著豐富國際化經驗的深圳企業,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時,基本都會採取類似策略。

而且,只要華為能夠在產品中,將美國企業的零部件和軟體在價格占比上降低到25%以下,對非美國地區的出口就有希望避開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的約束,這一工作相信會由美國企業和華為共同完成。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5G是華為破局而出的一把鑰匙。

抓住了5G,就抓住了世界的民心所向。

比霸權更為強大的力量,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為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的普惠性技術,任何國家和人民都希望籍此不斷提升改善生活水平。

未來兩三年顯得尤為關鍵,只要5G在商業應用上儘快展示出美好生活的現實圖景,便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阻擋人類進步的浩浩湯湯。

任何明眼人都知道,華為是美國霸凌主義政策的受害者,這一點恐怕連美國政客也不會否認。

但縱觀任正非與媒體的互動,人們可以分明感受到,華為沒有濃烈的被迫害情緒。

相反,華為將美國的所謂制裁當做登頂山巔的一道必答題,一堂必修課。

曾經以狼性文化起家的華為,正在變得越強大越溫婉,更加理性從容堅定。

最後我們說,華為做好了準備,深圳也要做好準備。

回顧這兩年,美國對華下手的企業當中,深圳企業占了一定的比例,從中興、華為,海思半導體,再到最近深圳大疆無人機。

這給深圳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給深圳整個城市的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這個挑戰,是深圳企業成長中的煩惱,是深圳邁向全球創新之都迴避不了的磨礪。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深圳邁向全球創新之都的道路,也註定充滿了坎坷和艱辛,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定信念、團結一心,埋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好。

風雨後的藍天,往往會更加澄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海思「備胎」漲停潮,華為如何破美局?

李沐遙、楊威川普總統上星期三簽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令,美國商務部隨後將華為和它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它們的實際用意是禁止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並且限制華為購買美國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美國屢...

任正非: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用華為手機

5月21日,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了採訪,回應了近期熱點。在採訪中,任正非稱:「美國的「90天臨時執照」對我們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是我們非常感謝美國企業,他們為我們做出了很多貢獻,...

不得不服 華為這一次是真的霸氣!

5月16日,美總統及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針對華為的制裁措施,包括簽下行政令禁止美國企業購買「外國對手」提供的電信設備和服務,將華為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也就意味著華為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及技術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