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80性能怎麼樣?麒麟980性能深度解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龐大的手機市場中,能造手機的品牌很多,但能做處理器的確鳳毛麟角,在高端市場,更是只有華為海思的麒麟處理器一家。

華為作為國產唯一自研的海思麒麟處理器,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在高端移動處理器市場站穩腳跟。



與蘋果一樣,華為的麒麟晶片目前也只應用在自家的產品中,這對於打造華為自家移動終端的差異化、與終端緊密結合的優勢,更方便華為手機能夠針對用戶實際的需求靈活的改進。

當然,這樣的產品策略也使得華為對於每一代麒麟晶片必須謹慎,因為如果麒麟晶片與最初設想不符,則會導致一整年的旗艦產品受到巨大的影響。

因此,每年的麒麟旗艦晶片,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華為最新的麒麟980,究竟如何?

全新的Cortex-A76



麒麟980在規格上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7nm工藝,集成了69億個電晶體。

據TSMC的官方統計,相比上一代旗艦——10nm工藝製程的麒麟970,980性能提升約20%,能效提升約40%,邏輯電路密度提升60%,即原來的1.6倍。

眾所周知,傳統晶片遵循摩爾定律,以提升單位面積內電晶體的數量,來提升晶片的性能。

我們已經知道,決定一款處理器性能最核心的因素主要是工藝、架構等方面。

而工藝越先進,則意味這處理器的精細度越高,可以集成更多的電晶體。

更重要的是,更精細的製造工藝,還能夠儘可能的縮小元器件之間的距離,減小功耗。

尤其是對於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架構,越來越「暴力」的架構對工藝更加依賴。

而目前晶片製造工藝普遍停留在10nm,7nm工藝則一度被稱為」最逼近矽基半導體工藝的物理極限」,因此,這次麒麟980首發的7nm工藝則體現了麒麟在工藝上的進步。



有趣的是,我們都知道,ARM主要有三個產品設計團隊:歐洲的設計團隊、德克薩斯奧斯丁團隊以及劍橋團隊。

從產品線來看,Cortex-A57、A72架構出自於ARM在美國德州的奧斯汀團隊,而A53、A73則是ARM在歐洲的團隊所設計,而A55這樣的小核則是來自英國劍橋大本營。

這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設計團隊的不同風格,比如德州人天性粗獷的性格、歐洲人的文藝氣息、以及英國人慢條斯理的紳士風。

而A76則是來自德州的奧斯汀團隊。

由此也可以看出A76的基本性格:還是朝著A57、A72這樣偏重性能的方向。

在CPU方面,麒麟980基於ARM Cortex-A76 CPU架構。

在移動SoC領域,目前諸如驍龍845、蘋果A12 Fusion這樣的旗艦晶片都已經採用自研微架構,而麒麟則一直沿用ARM公版架構。

華為表示術業有專攻,自研架構對於麒麟目前並非是最好的結果,更何況決定CPU的指令集與架構都是ARM發明的,因此如果沒有大幅度的提升,自研與採用公版架構並沒有太大區別。

相比於競品,麒麟更追求在綜合性能的提升。



性能方面,根據ARM官方的說法,Cortex A76在最新7nm工藝下,運行頻率能將達到3GHz,相比上一代麒麟970所用的A73,整數性能提升了90%,浮點性能提升了150%,綜合性能提升80%。

儘管這樣的對比並非在同工藝同頻的狀態下對比,並不能完全體現新架構的性能。

因此我們還要看應用到晶片當中的實際數據。

在麒麟980的發布會上,華為官方給出的數據則稱,相比於上代麒麟970提升75%,而能耗上則提升58%。

這也是考慮到麒麟980的最高主頻為2.6GHz,所帶來功耗與發熱之間的平衡。

對比ARM官方的參考數據,倒也比較靠譜。



這套全新設計的A76 CPU架構,由2個超大核、2個大核和4個小核的三檔能效架構組成,採用DynamIQ調度技術。

相比於Big.little,DyanmIQ重新定義了多核微架構,而DynamIQ最大的特點就在於DynamIQ 叢集的一個叢集中Cortex-A CPU數量可以從單核到8核不等,並且還支持異構CPU之間的混搭。

因此,此次麒麟980在調度方面,針對於不同的使用場景,能夠把不同核心之間進行靈活調度,執行效率更高。

另外,在架構方面,A76相比於自家團隊所做的上一代的A72,從順序三發射增加為亂序四發射,而且在流水線方面A72的15級核心流水線精簡至13級流水線。

帶來更高的執行效率。

我們知道,一般來說,亂序發射需要更多的寄存器,流水線一般也更深,因此功耗也會更大。

但得益於工藝的進步,使得功耗的下降能夠讓設計者帶來更大規模的架構。

低調的Cortex-A55



在能效核心方面,麒麟980選擇了A55。

提到A55,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輩A53,這個12年發布的大名鼎鼎的架構直到現在還在統治著中低端處理器。

出色的能耗比以及強大的擴展性,使得A53幾乎被應用在絕大多數的中低端處理器上。

而A55,則是A53的提升版



Cortex-A55採用最新的ARMv8.2架構,根據ARM官方給出的數據,在相同的頻率與工藝條件下,內存性能最高可達Cortex-A53的兩倍,而在相同的頻率與工藝條件下,效能比Cortex-A53高15%。

值得一提的是,ARM為A55設計了一個二級高速緩存,對於每一個核心都是專用內存,與 Cortex-A53 相比,二級高速緩存的存取時間縮短了 50% 以上。

而且二級高速緩存的工作頻率設計成與 CPU 相同的頻率。

通過降低延遲大幅提升 CPU 在各類基準測試工具中的性能。

另外,ARM對A55還推出了三級高速緩存,可供集群內的所有 Cortex-A55 CPU 共享。

尤其是對於DynamIQ集群之下的核心,能夠得益於 CPU 附近增多的內存容量,從而提升性能、降低系統功率。

相比A53,在同等性能的情況下,Cortex-A55能夠節省的功耗比A53提升了30%。

這對於中低端處理器是非常重要的。

全新的G76,能帶領麒麟翻身嗎



麒麟980採用Mali-G76 MP10,主頻為720MHz,相比於上一代,Mali-G76的提高單位功耗性能和單位面積性能,性能密度相較於前代Mali-G72提高了30%,架構效率提升了30%,機器學習處理能力提高了2.7倍。

事實上,相比於高通的Adreno的面前,Mali在單核心性能上一直都是弟弟。

因此Mali系列在推出時,你經常可以看到什麼MP20、MP32之類「很嚇人」的數字。

但問題是作為一個體積基本固定的手機,是不可能無限堆疊核心,因此Mali在Adreno面前一直都略顯孱弱。

觀其歷史,通過參數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採用Mali的兩家,三星採用的策略是低頻多核心的方案,例如Exynos 9810,堆了18顆核心,但主頻只有546MHz,而麒麟則是高頻低核的策略,之前的麒麟970 MP12主頻為746MHz。

因此在G76中,ARM將Mali最大的可採用核心降到20個,以提升能量密度。

這也是比較符合目前整個移動SoC的大趨勢。

Mali G76採用最新基於Bifrost的架構,與之前midgrad架構相比,Bifrost最大的創新在於使用指令組著色器(ClausedShader),另外Bifrost架構還採用Quad based vectorization技術,相比於之前SIMD矢量化技術一次只能執行單一線程,Quad矢量化技術最高支持四線程執行,共享控制邏輯,使用率接近100%。

相比於G72,G76性能密度提升了30%、能效提高20%。



在功耗方面,我們引用anandtech採用GFXBench Manhattan 3.1離屏的能效數據,可以看到,在7nm工藝下,G76 MP12的平均功率表現不錯,只有4.08W,甚至比S9+的5.01W還低一些,而相比於上一代的麒麟970的6.33W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在效率上,更是進步非常明顯(注意,這裡指的是能耗,而非絕對性能)。

因此,能耗的進步將使麒麟980成為麒麟950之後的又一代經典。

跑分測試:



首先是Geekbench,經過我們的三次測試(取平均數),單核成績為3308分,多核成績9752分。

主要得益於A76架構和7nm工藝的提升,麒麟980對比驍龍845也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而在考驗CPU計算能力與穩定性的圓周率的測試中,麒麟980也給了我們一個意外的驚喜,表現非常不錯。

平均每項測試都比845略微領先。



GFXBench測試,麒麟980的Mali-G76在Adreno面前確實還是有差距,儘管相比前代差距已經在縮小。

但確實,在GPU方面,Adreno還是領先於Mali。



而在3DMark的測試中,OpenGL ES 3.1為3524,Vulkan為4018。

在Vulkan下,可以看到Mali的性能明顯比OpenGL ES 3.1的更高,甚至幾乎追平了GPU方面的差距。

這也得益於麒麟近幾年在Vulkan的優化。

目前比較流行的《王者榮耀》等遊戲已經逐漸在從OpenGL向Vulkan轉換,而Vulkan就是安卓大型遊戲的未來。

其它方面:

在ISP方面,麒麟980採用第四代自研ISP,像素吞吐率比上一代提升46%,能效提升23%,而且能夠分區域調節圖像色彩與灰階,支持更多攝像頭,還具備HDR色彩還原能力,能夠分區域調節圖像色彩,實現照片色彩與細節的平衡。

這也帶來Mate 20系列強大的夜拍功能。

麒麟980針對暗光場景,晶片採用全新Multi-pass多重降噪技術,可精準降低夜景照片中的噪點,保留更加完整的細節,夜拍效果更佳通透清晰。

配合麒麟980的雙核NPU,可實現每分鐘識別4500張影像,識別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120%。

而在官方視頻中,麒麟980還能實時繪製出人體的關節和線條,可以準確識別多種物體,實現了從圖像識別到物體檢測的跨越。

而在最重要的基帶方面,麒麟980在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21,支持業界最快的下行1.4Gbps速率,更靈活應對全球不同運營商的頻段組合。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已經為麒麟準備好Balong 5000 Modem,為5G Solution Ready。

總結:

自麒麟950以來,麒麟處理器逐漸站在了高端處理器的行列。

儘管並非完美,但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幾年麒麟一步一個腳印的在進步,不斷改進。

直到在這一代,麒麟980無論是一些關鍵的核心指標,還是其它的散髮型功能,麒麟980已經沒有明顯的短板,並且在均衡的基礎上,能夠發揮自己與終端緊密結合的優勢,針對用戶實際的需求進一步改進,應用在移動終端。

這才是對於華為,對於麒麟最重要的戰略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機情觀察室:華為麒麟960性能全面解析

【IT168 評測】隨著智慧型手機所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的時候,處理器顯得愈發重要。10月17日,華為在上海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最新一代SoC:麒麟960。作為目前國產移動端處理器中唯一可以商用的...

麒麟710好用嗎?華為麒麟710晶片評測

麒麟710好用嗎?在高通推出被稱為一代神U「驍龍710」後,華為也適時推出了對標的晶片產品——「麒麟710」。那麼問題出現了,麒麟710怎麼樣?麒麟710好用嗎?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不妨來看看小編...

麒麟980(Kirin 980)

華為新Mate系列會在2018年10月份發布,華為仍將延續2017年Mate10系列的模式,在2018年8月31日推出麒麟980處理器,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Nova3發布會時披露,已經接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