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馬斯克不虛中國之行;百度系無人車創業者「同人不同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斯克、寶馬、大陸集團;華為、ARM;冪律智能……總有一條刷爆你的朋友圈。

撰文 | 微胖 四月 高靜宜

本周,出行圈好不熱鬧。

特斯拉落子中國,將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成為本周最熱頭條。

「鋼鐵俠」馬斯克親自來到中國,北京上海連軸轉三天,一手建廠、一手推研發中心,還將特斯拉開進了紫光閣。

車企和 Tier 1 供應商不斷示好,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地位攀升。

國內初創領域,景馳再度捲入人事風波,Pony.ai 拿 1.02 億美金,Roadstar.ai 要做無人駕駛領域版「滴滴」,三家「百度系」無人車公司正遇上不同命運。

巨頭持續攪動半導體市場,華為數據中心晶片計劃被曝光、戴姆勒和博世加入英偉達自動駕駛朋友圈,英特爾在半定製 AI 晶片領域再投下一子,聯發科二季度營收超預期,AI 晶片 Helio p60 功績不小。

AI 法律正成為新一代藍海市場,數據顯示,2017 年融資金額上漲 2.24 億美元,創業項目增長超過六成。

機器之能本周挖掘的 AI 法律初創公司——北京冪律智能備受關注(當身邊同學拿到80萬年薪Offer時,這兩位清華博士卻想讓法律人用上真正的AI)。

一、鋼鐵俠不虛中國之行,特斯拉爬出「量產地獄」

7 月 10 日中午,馬斯克現身上海參與「簽約」儀式,年產 50 萬輛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上海臨港地區,成為首家獨資在華設廠的外國新能源車企。

傳言多年的靴子終於落地,了卻馬斯克一樁心事。

但他對於中國市場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如今研發中心落戶北京,超級工廠落地上海,落得個雨露均沾。

還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和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將在華聯合建電池廠,松下對此持開放態度。

原因在於電池重而且易燃,所以空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松下汽車和工業系統部門負責人伊藤佳雄認為,「在電動車的裝配線旁邊設立電池工廠是理想的選擇。

繼北京主持研發中心落地,周五,這位億萬富翁再次現身上海街頭——和一行人大快朵頤吃著煎餅果子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5 塊一份的早餐讓很人分外親切。

不過,截至北京時間 7 月 15 日 15:00 分,特斯拉的總市值已經來到 541.42 億美元,這終究不是一份煎餅果子能夠抹平的距離。

從馬斯克一系列的示好動作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於特斯拉的意義非凡,近乎成為其扭虧為盈、提振投資人信心的救命稻草,但與此同時,外界對於特斯拉的質疑卻未間斷。

虧損的特斯拉拿什麼建上海超級工廠?如何從 10 萬輛的年產提升到 50 萬輛?一切尚待馬斯克回答。

此外,一周前才在 Twitter 大秀周產量突破 5000 輛的 Model 3,本周五卻被前員工爆出數據虛報高達 44%,有意誤導投資人。

當下,馬斯克和這位前員工各執一詞,難辨真假。

無論誰說謊,對於正在急於拓張市場、尋找發展機會的特斯拉而言,必須積極處理這些聲討才能穩住民心,而馬斯克也註定將在聚光燈下前行。

本周,剛爬出「量產地獄」的鋼鐵俠轉身成為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人物。

採訪中,馬斯克復盤 Model 3 為何遭遇產能危機以及如何化解的過程,他將全自動化的裝配線比做「地獄」,「許多有關自動化的期望都起到了反作用」。

如今,所有的機器人都被關閉了,並恢復為人工。

他直言不諱地回應了車廠員工所面臨的安全與高強度勞動隱患,「特斯拉需要努力工作,因為這是作為美國汽車製造商謀求生存的唯一途徑。

」他強調,在美國唯一沒有申請過破產的汽車公司只有兩家——特斯拉和福特。

「我睡在工廠的地板上,並不是因為我沒辦法穿過馬路住進對面的酒店裡,而是因為我想讓大家看到我的處境更加糟糕。

當他們感到艱難的時候,我願意承擔更多。

」馬斯克有些動情地說道。

他稱,過去這段時間是自己一生中最為痛苦的時期,為 Model 3 賭上了整間公司的命運,同時也是最後一次這麼做。

除了特斯拉,其他車廠也沒閒著。

在數十億美元的補貼政策刺激下,中國已經晉升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

外企熱情不減,無一例外地提升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

百度寶馬二度牽手,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繼續共同攻克自動駕駛領域難題。

之所以稱二度,是因為早在 2014 年 9 月,百度就曾與寶馬簽下三年協議,但在第二年合作卻戛然而止。

如今寶馬作為理事會成員加入,勢必為百度 Apollo 再添上一把火。

在無人駕駛技術落地初期,車隊租賃式運營勢必將成為最主要形式。

這不,Tier1 供應商都開始接出行公司的單了。

滴滴出行和大陸集團在本周簽訂合作協議,大陸集團將為滴滴新一代共享出行汽車提供車載智能通訊解決方案。

此前,滴滴已經拉上 31 家核心汽車產業鏈企業成立「洪流聯盟」,宣布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研發無人駕駛汽車。

二、百度系無人駕駛的不同命運

上周我們介紹了百度的 L4 級無人駕駛巴士,李彥宏硬氣地表示已經兌現 8 個月前的「吹牛量產」。

這周,讓我們看看那些從百度出走一年後的的無人駕駛創業者又過得如何?

自年初王勁以辭任 CEO 平息「被告」風波,景馳科技似已度過動盪期。

而如今,「高管偽造簽名質押股權事件」卻再次讓公司深陷人事鬧劇之中。

本周,潘思寧以景馳科技法人代表的身份發文稱,CFO 呂慶等人未經潘本人同意,將其股權進行質押。

景馳科技方面回應,潘思明已不是景馳科技的員工,否認其發布的公告。

潘思寧同樣出身百度,在內部被視為前景馳科技 CEO 王勁的「嫡系」。

有知情人士透露,隨著王勁的撤出,潘思寧的法人代表身份隨之被剝奪,但潘思寧對相關決策不滿,希望得到公平利益分割,才出此下策。

此外,還有消息稱景馳科技的研發副總裁楊慶雄已經創立新的公司。

CEO 韓旭對外回應稱,楊慶雄並未離職景馳,是以子公司形式啟動自動駕駛新業務。

正值 A 輪融資的緊要關頭,景馳被爆出的一系列人事動盪或對後續發展不利。

同樣身處廣州的無人車初創 Pony.ai(小馬智行)則在本周完成 1.02 億美元 A1 輪融資,加上 1 月宣布的 1.12 億美元融資,A 輪整體融資為 2.14 億美元。

此外,小馬智行對外表示,已經拿到北京 T3 級別自動駕駛車輛路測許可,其中包括 5000 公里的指定封閉場所全自動駕駛測試。

「成為無人駕駛領域的『滴滴』」,今年 5 月完成 1.28 億美元 A 輪融資的 Roadstar.ai(星行科技)在採訪中喊出了口號,其底氣在於成本控制在 30 萬元內的 L4 級無人駕駛方案。

上述三家公司同為「百度系」,創始團隊甚至曾並肩作戰,卻在出走百度一年後遇上了截然不的命運。

當然,「百度系」無人車創業者並不止於此。

從 2016 年底至今,遭遇數十名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後的百度,已經成就了一批「百度系」的無人駕駛領域的先行者,具體可見下圖。

這些公司在繼承了百度自動駕駛技術衣缽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將在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等層面進行直面比拼。

更為重要的是,已經耗費巨資的百度絕不會甘心落後於嫡系們,不斷壯大的 Apollo 結盟對於創業團隊而言,亦友,或亦敵。

而那些成立時間相對較晚、還處在 A 輪前的團隊,同時還要警惕即將關閉的窗口期。

三、法律 AI 領域,巨頭相繼發力

本周五,湯森路透正式宣布其下一代法律研究平台 Westlaw Edge,該平台使用先進的人工智慧和分析技術,幫助法律專業人士找到答案,更有效率地進行研究,並取得更好的結果。

湯森路透將提供 Westlaw Edge 作為對之前的 Westlaw 的升級,並將繼續運營這兩個平台。

該公司拒絕透露明確的價格,但表示,價格「極其合理的」並將在今年夏天晚些時候推廣給法學教授,明年春天將推廣給法學院學生。

在當前這個 6000 億美元的全球法律服務市場中,法律 AI,已經從曾經的時髦詞彙逐漸成為現實中的競爭壁壘。

在 The In-House Counsel’sLegalTech Buyer’s Guide 2018 這份報告中,LawGeex 發現與去年相比,採用了人工智慧的法律技術公司增長了 65% (下圖顯示,現在已有 67 個法律人工智慧公司。

目前,人工智慧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包括起草和審查合同、電子證據挖掘和合規審查,以及回答例行問題、篩選數據、預測結果。

這些玩家中,包括一系列靈活而且資金充足的初創公司,但也有一個關鍵特點,已經成熟的玩家也加入了這個競爭領域。

比如,Lexisnexis 已經推出新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Lexis Answers),Bloomberg Law 也在今年推出了基於 AI 的 Points of Law。

這些都使得法律研究成為一個競爭尤為激烈的領域。

研究還發現,法律 AI 領域的資助額不斷增長。

2017 年,61 筆交易對公司進行了 2.33 億美元的投資,比 2016 年增長了 2.24 億美元(共有 79 筆交易)。

今年,這些顛覆性技術獲得的融資額也在繼續增長(如下圖)。

投資網站 Crunchbase 發現,法律技術創業公司在 2017 年第一季度籌集了 125 萬美元,而在 2018 年的第一個月,這個數字就超過 4900 萬美元。

而且,收購、合併也正席捲著整個法律技術領域。

在法律研究領域中,Fastcase 收購了 Docket Alarm,Ravel 被法律研究巨頭 LexisNexis 收購。

在訴訟管理方面,Integreon 收購了基於雲計算的訴訟管理平台 Allegory。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 Anaqua 與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 Lecorpio 公司合併。

在 eDiscovery(電子證據挖掘)中,曾經的整合模式繼續存在。

在合同管理空間中,文檔管理平台 iManage 對 RAVN AI 引擎的收購已經顯示出將人工智慧納入文件管理系統的重大好處。

今年,電子簽名公司 DocuSign 申請 IPO 計劃融資 1 億美元,這是其它法律技術公司可以效仿的成功案例。

總得說來,AI「入侵」法律領域的增長趨勢,勢不可擋。

四、華為布局數據中心 英特爾加碼半定製晶片

周五,外媒首先披露華為正在內部推動一項被稱為「達文西計劃」的行動,旨在讓公司的所有產品和業務融入 AI 技術。

華為晶片在智能終端領域的表現,已經無需多說。

海思晶片在 2014 年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將國內市場份額從 37.3% 提升到了 64%,將德州儀器等「洋晶片」拉下了馬,成為國內監控的主流晶片之一。

而麒麟 970 已經成為華為旗艦系列智慧型手機的高光關鍵詞。

目前,國產幾乎所有廠商包括華為都格外重視對上游元器件資源的搶奪,而自研晶片意味著這些手機廠商將創新的節奏、與產品的上市速度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華為正在為雲伺服器研發專用的 AI 加速晶片,是首次遭媒體爆料。

中國的伺服器採購量相當可觀。

比如,在 2017 年,百度採購的伺服器總量和整個巴西伺服器採購量相當,阿里伺服器採購總量和整個澳大利亞相當,騰訊伺服器採購總量和韓國相當。

目前,這一高端領域相繼被英特爾(x86 CPU)和英偉達(GPU)壟斷。

數年前,ARM 在站穩移動端,打算進軍伺服器領域,華為等一大批公司都選擇跟隨 ARM,華為已經研發出基於 ARM 的伺服器 CPU(儘管市場預期不佳),如今,開發適用於數據中心的華為新型 AI 晶片也算在邏輯之中。

目前是雲服務市場,華為已經和巨頭們存在激烈競爭(比如阿里)。

這半年來,雲服務巨頭們相繼「染指」晶片。

上周,百度推出「崑崙」,阿里在幾個月前,宣布自研晶片,騰訊也投資晶片創業公司。

華為自研晶片,也是對市場競爭趨勢做出的必然反應。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巨頭們在雲端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華為入局安防行業早已不是新聞,不過,過去華為似乎跟多集中在系統平台、雲服務等軟體業務上的布局與建設。

今年 4 月,華為發布了新一代智能攝像機,這意味著華為在安防領域的觸角又邁進了一步。

這些攝像頭可以捕捉圖像並將其發送到遠程的數據中心,如果未來這些數據中心的伺服器由華為的人工智慧晶片驅動,該晶片可以分析大量信息,並做出正確決策,那麼,華為在安防市場競爭力將得到極大提升。

在手機領域,七年的自研和積累專利,讓華為逐漸從離不開高通晶片,成為高通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對手。

如果未來,華為也為企業提供基於自研 AI 晶片的伺服器和其他數據中心設備(比如單純的晶片),這家公司未嘗不會再一次成為其他美國科技供應商的對手。

英偉達繼續發力自動駕駛領域。

雖然不少公司吐槽英偉達晶片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表現,前段時間,公司甚至因 Uber 事件而叫停自動駕駛路測,但這並不影響公司繼續拿下大單。

11 日,奔馳汽車母公司戴姆勒與汽車零部件商博世宣布,將採用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台 Pegasus,來開發 L4 全自動和 L5 無人駕駛技術。

2017 年 4 月,戴姆勒與博世開始聯手開發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目標汽車在城市中通行無需駕駛員。

雙方預計 2020 年至 2030 年初,該項技術將投入到大規模量產中。

本次合作中,英偉達主要提供硬體和系統軟體,戴姆勒和博世基於此開發自己的機器學習應用程式和算法。

在自動駕駛上,英偉達不僅僅研發硬體晶片,還包括軟體。

英偉達打造的自動駕駛平台,包括從硬體到系統、感知、定位、路徑決策等等。

這樣,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選擇它們各自需要的部分。

目前,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合作夥伴數超過 370 家,包括豐田、奧迪、沃爾沃和奔馳等車企,百度等地圖供應商,索尼、Velodyne 等傳感器廠商和小馬智行等。

自家 FPGA 晶片已退出自動駕駛市場的英特爾繼續通過收購,推進多樣化事業版圖。

周四,英特爾宣布計劃收購小型晶片製造商 eASIC。

可編程晶片事業群是英特爾 2015 年斥資 167 億美元收購 Altera 公司後成立的,這也是英特爾在 PC 處理器市場營收下滑後開展的多元化舉措之一。

Altera 專注於 FPGA 晶片領域,英特爾希望藉助這一方案,在 ASIC 定製晶片與通用方案間達到一個平衡。

而 eASIC 交易之後,英特爾就能提供更多選擇。

如果客戶對英特爾可編程晶片的定製方式有自己的偏好,該程序便可在工廠里融入晶片,從而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況下更好地獲得全定製晶片的好處。

不過,一直覬覦英特爾 x86 伺服器市場的 ARM,這周可過的有點不順心。

一方面,伺服器市場再度受挫。

9 日,業界傳出消息,高通公司打造 ARM 架構伺服器晶片的高通數據中心事業部(QDT)技術副總裁 Dileep Bhandarkar 已經離開高通有一段時間,據悉,他曾是高通 Falkor ARM 伺服器架構設計的靈魂人物。

而就在 5 月份,QDT 總裁 Anand Chandrasekher 已經離職,QDT 部門也裁員 280 人。

高通的一連串裁員和精簡措施,讓人們對 ARM 伺服器晶片的前途普遍持悲觀態度。

幾年前,ARM 伺服器被業界炒的火熱,AMD、高通、Marvell、華為、飛騰等一大批公司相繼參與,仿佛 ARM 將在伺服器領域複製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成功。

然而現實是,三星、博通、NVIDIA 等晶片巨頭都曾聲稱要研發 ARM 伺服器晶片,但結果卻是全都相繼放棄。

AMD 嘗試後,也果斷放棄 ARM 架構伺服器產品。

目前,估計只剩國內公司苦苦支撐了。

雖然大數據、雲計算時代即將到來,伺服器市場將迎來爆髮式增長,但礙於軟體和生態的先天劣勢,起步時間不長的 ARM 伺服器 CPU 依然在艱難地前行著,國內外相關企業的產品也還很難贏得太多的市場空間。

除了伺服器市場的推進受挫,ARM 也感受到了同屬精簡指令集 RISC—V 的一絲威脅,並與之展開「互撕」。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思是第五代精簡指令集。

1980 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了精簡指令集,ARM 也是常見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之一,它是基於早期的 RISC 架構。

RISC-V 是近幾年推出的一套開源處理器架構,全部開源,很多人正在用來開發 CPU,能效比確實不錯。

不過,相比於 ARM,RISC-V 最大的優勢是免費。

目前,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包括 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三星等上百家公司都加入了 RISC-V 陣營。

自動駕駛領域創業公司 OURS 的 AI 處理器也是基於開放的 RISC-V 指令架構。

這也似乎 ARM 倍感壓力。

於是,Arm 建立網站從五個方面攻擊 RISC-V,而 RISC-V 也建立網站從六個方面反擊 Arm,呼籲晶片廠商採用真正自由的架構 RISC-V。

坦白說,短期內 RISC-V 並不會危及 ARM 現有的市場,要想打敗 ARM,可能需要 100 家用 RISC-V 架構的公司。

不過,對於未來潛在的應用領域,ARM 似乎不能太過樂觀。

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工程師更青睞 RISC-V,因為在打造定製處理器時,它能比 ARM 的產品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

聯發科營收大幅上漲,人工智慧戰略功不可沒。

聯發科 2018 年第二季度,營收達到 604.8 億新台幣(19.9 億美元),相比第一季度 496.5 億新台幣(17 美元)的營收,環比上漲 21.8%。

營收業績大幅超出聯發科預期。

關於此次聯發科營收大幅上漲的原因,除了人工智慧 Helio p60 晶片大受歡迎之外,聯發科對自己的產品線進行重新調整定位也是功不可沒。

除了智慧型手機市場外,2019 年聯發科可還將發力特殊應用晶片 (ASIC)、消費型物聯網晶片、車用晶片以及 Wi-Fi 整合電源管理晶片 (PMIC) 等成長動能,這五大領域的市場預期普遍良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英特爾頻繁併購,能否緩解轉型焦慮症?

李雲傑晶片巨頭英特爾近日宣布,將以每股63.54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以色列汽車安全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收購金額高達150多億美元。這僅是近一年多英特爾眾多收購案中的最近發生的一筆。...

四面楚歌,Intel還能重回巔峰嗎?

來源: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翻譯自marketrealist ,謝謝。時過境遷,昔日的半導體巨頭如今也在經歷業務增長放緩的困擾。雖然,目前英特爾在PC和伺服器晶片兩大細分市場依然占據著超過90%的...

從汽車電子到無人駕駛,晶片巨頭挺進新戰場

2016年,隨著百度無人車在國內的一波又一波宣傳熱潮,國內消費者對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熱情也越來越高,而不少原本並非汽車領域的重度參與者們也開始紛紛擠進這個市場來。 在這其中,最受人關注的可能就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