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收購恩智浦,有利於中國這兩個產業的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年或者20年後,當有人著書立傳總結2017年-2028年的中國經濟產業發展史時,目前正在發生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兩起收購事件,將是絕不可被錯過的章節。

因為中國的兩大經濟支柱產業——手機產業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和全球競爭格局,將和這兩起收購的走向和結局緊密相關。

這兩起潛在的收購,一個是即將完成審批的高通收購恩智浦,一個是正不斷演化的高通被博通惡意收購。

接下來的一個月或者說一個季度,將是影響這兩大收購事件的「關鍵時刻」——高通收購恩智浦已經拿下8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部門批准,現在只差中國表態。

這個表態,不僅將直接決定高通能否儘快整合恩智浦,也與高通可否成功抵禦博通的惡意收購緊密相關、一脈相通。

高通2018年股東大會也將發生在3月6日,會上股東們將最終表決是否接受博通提出的替換現有高通董事會成員,並對此收購進行表決。

高通 X 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值得書寫的過去

過去十年,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扶搖直上的十年,而其背後的重要「支點」之一,就是高通的技術賦能。

由於高通的基礎發明和驍龍技術平台,中國手機產業快速拉近了和海外手機巨頭的技術差距,並藉助高通的專利授權模式,迅速做大做強,尤其是在海外市場。

每隔一段時間,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就和高通達成一系列更深入的合作,雙方的互相認可與緊密合作不言而喻:

  • 截止目前,高通與包括中國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在內的的超過135家國內手機廠商、零部件廠商、模塊廠商達成了專利許可協議。

  • 2017年11月份,小米、OPPO和vivo與高通簽署採購意向備忘錄,將在今後三年向高通採購零部件,金額達120億美元。

  • 2018年1月25日,聯想、OPPO、vivo和小米與高通簽署諒解備忘錄(MoU),表示三年內向高通採購價值總計不低於20億美元的射頻前端部件;同時, 聯想、OPPO、vivo、小米、中興通訊和聞泰科技與高通一起宣布5G領航計劃,支撐最早於2019年推出符合5G新空口(NR)標準的商用終端……

伴隨這些合作層層深入的是中國手機產業的高歌猛進。

小米、OPPO、vivo 2017年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收入大增。

2017年12月24日OPPO公司副總裁吳強曾公開透露,「去年海外銷量增長超過20%」。

根據IDC等公司公布的全球手機市場和中國占有率調查,中國手機廠商已經占據多個領銜席位,尤其是小米、OPPO等,已經位居世界前五。

來自IDC數據

高通 X 恩智浦 X 中國汽車產業:可以期許的未來

高通和中國手機產業的化合反應,極有可能在汽車產業再度發生。

因為發展超過百年的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面臨一輪日新月異的技術巨變。

正如剛剛過去的CES已經宣布自己成為美國第五大汽車展,未來的汽車將是一個信息技術終端,而不僅僅是一個燃油動力設備。

引用一段麥肯錫報告作為佐證:2016年,僅1%的售出車輛配備了半自動駕駛技術,今天,80%汽車製造商已經宣布計劃2025年之前落地自動駕駛技術。

如果未來的汽車真的變成一個行走的電池+計算大腦+動力系統,那麼一輛車的架構,除了動力系統之外,其他部分和一部手機並無本質不同,連接能力、計算能力,都將成為汽車的必備能力。

一如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藉助高通的力量實現了騰飛,中國汽車產業也將可能藉助中外合作第三方技術平台的力量完成全球競爭能力的質變。

而高通公司因為擁有此前已經被中國手機產業驗證有效的商業模式,將非常有可能再次扮演這個角色,前提是——高通收購恩智浦的協議收購能夠及時過關。

圖片來自麥肯錫報告。

隨著技術發展的不同,到2030年為止,汽車六大場景顯示出變化的收益潛能,最高可達40%。

對產業的機遇,就是中國汽車產業騰飛的契機。

恩智浦,自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之後,被公認為全球最大汽車半導體公司,並在功率器件、移動支付、智能家居、物聯網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雙方一旦完成合併,加上高通的無線連接能力和計算能力,高通X恩智浦,一個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技術組合指日可待。

更不用說,高通本身在汽車產業的投入也早已有目共睹。

比如,在2018 CES期間,高通迎來了與捷豹路虎、HONDA和比亞迪等知名車企的合作,並宣布與福特共同開發C-2VX技術。

高通收購恩智浦前後變化

當然,假設高通完成收購恩智浦,有一種顧慮或許是所謂「影響中國車聯網、物聯網市場的發展「可能性。

但是如同我們前文所述,高通與中國手機產業合作的歷史,是雙贏的歷史,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

更何況,華為與高通合作,也沒有影響華為照樣造出了自家的手機晶片。

統計顯示,近三年來,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都以超過全球20個百分點的速度快速增長。

一言以蔽之, 開放合作的市場,不僅不會影響中國本土產業的成長,反而會是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加速器。

也如恩智浦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鄭力曾經公開發布的一個觀點:「國際合作與產業融合,有利於整合國際優勢資源,提升產業水平,促進中國半導體產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合作過程中,國際半導體企業也得以更有效地將領先的技術和產品與中國市場的需求相對接。

高通 VS 博通:野蠻人帶來的攪動和不確定

只不過,無論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後續發展,還是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潛在機遇,都依賴於這兩個收購的結局——高通收購恩智浦能否順利通過中國審批並快速完成整合?高通能否成功抵禦博通的惡意收購?因為博通作為收購者,它的運營策略和前文所提到的中國產業界的期許格格不入。

現在的博通是多次併購的產物。

在收入排名前十的半導體公司中,博通從2010年的第十位攀升至2016年的第五位,是通過收購兼并而非企業有機成長。

然而,同一時期高通則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鏈共贏從第九位升至第三位。

博通的多次併購,全因背後的操盤手——博通執行長Hock E. Tan(陳福陽)。

陳福陽是資本操作和經營重組的狂人,一貫戰略是負債收購比自己更大的競爭對手,交易完成後立即進行激進的重組,果斷賣掉非核心業務並大量裁員,專注提升公司利潤率,僅注重維持蘋果和三星這樣的核心客戶。

兩年前,陳福陽在華美半導體協會(Chinese American Semiconducto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的年度晚宴上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並不是半導體人,但是我懂得賺錢和經營」。

高通擴充了博通的收購版圖

商人投機沒什麼錯,但是他的經營策略卻讓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難以安心。

當然,這樣的商人攫取短期利益的作風能否進一步在行業領軍企業里奏效,尚且另當別論;其即將掀起的動盪和不穩定性,也全是後話。

剛剛不久前, OPPO CEO陳明永、vivo CEO沈煒、小米總裁林斌集體發聲,對博通收購高通可能產生的後果提出警告。

他們不約而同談到的是「被收購後合作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我們可以解讀為三點:博通或把高通專利模式的定價權抬高,或把高通的研發投入降低,或賣掉高通非核心業務並裁員等。

以上三種假設,對於依賴技術領先和創新的高通而言,影響和攪動將是致命的。

而對於站在高通肩膀上的中國手機產業,乃至未來的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提升來說,無疑帶來更大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

這些可能的三個擔心不無道理,在過去四年里,博通收購了五家公司,一共約有30%的員工(約5000人)失業,而其合作夥伴很難不被影響。

創新方面,高通一直以研發投入型企業文化著稱。

高通市值950.8億美元,2017年研發投入54.7億美元(占比5.75%);相比之下,博通市值1072.2億美元,去年研發投入僅32.9億美元(3.06%),凸顯出不同的經營理念。

摘取華爾街日報最新一篇採訪文章里,陳福陽的自述,以及作者的描述:

「It's great to innovate—I have full respect for that—but it's also great to get a return on all the innovation and all the investment you make.」意思是,我尊重創新,但創新和投資的回報更重要。

「Mr. Tan……He is a relentless cost-cutter, spending primarily to maintain his lead and avoiding investments that don't have a clear payoff.」大意是,陳福陽是一位無情的成本削減者,避免沒有明確收益的投資,只為保持自己一人的領先地位。

可見,高通的前瞻性研發投入一旦降低,無形之中也為大多數中國手機廠商領跑5G之路增添很多不確定性和阻礙。

高通專利授權模式X產業合作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專利許可方式也是一個潛在風險。

如果博通收購高通後停止這種授權,中國手機企業便可能一夜之間因為失去「被授權專利的」保護,面臨大大小小的專利訴訟,被迫交納更高昂的專利費,甚至不得不退出海外市場。

這樣的結果對誰最有利?顯然是在全球各地市場面臨中國手機廠商強烈競爭的蘋果、三星......他們是博通優先考慮的大客戶。

可想而知,這種策略完全與高通的企業文化背道而馳,也不適合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長期規劃,對中國市場更不是一件好事。

對中國手機廠商來說,手掌之外的因素也存在困擾。

業界皆知,博通與蘋果關係匪淺,前者是後者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之一,為iPhone提供八個組件,包括RF(射頻)功率放大器模塊,Wi-Fi /藍牙組合晶片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晶片。

一旦「雙通」合併,勢必會與蘋果達成默契,扶持蘋果,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高端躍遷之路和海外市場拓展之路將出現隱憂。

正是如上種種因素,高通高層管理團隊集體向股東發出自己的聲音:

高通管理層針對博通的惡意收購集體發聲

  • 博通近期仍沒有明確的途徑能為高通創造任何附加價值,必須質疑它是否真有能力實現承諾。

  • 博通計劃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是從不切實際的高度畫出的大餅。

    且不說整合是否能夠獲批,由於業務範圍,雙方可能會在全球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監管審查。

  • 一旦高通完成收購恩智浦,所創造的價值無疑是一片金礦(也就是說,高通不需要博通的收購,一樣可以通過與恩智浦整合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講真,這是三家公司之間的兩起收購,但也是事關中國兩大經濟產業的未來十年競爭格局。

「一位分析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毫無疑問,我認為中國應該給高通收購恩智浦開綠燈,為博通惡意收購高通亮紅燈。

對於高通和產業鏈的合作,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的表態也尤其有代表性,」Win Win共贏,這個詞就是聯想和高通多年合作的真實寫照。

「我想這也會是中國汽車電子產業和物聯網產業可以期待的將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恩智浦靚麗業績或助高通走出惡意收購陰影

前些天,恩智浦發布了一份靚麗年報,這對於高通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高通針對恩智浦的收購已經拿下了8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批准,並只差中國的"最後一票"。一旦收購審批順利完成,再加上恩智浦的靚麗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