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再論中美脫鉤——中芯國際退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白宮求仁得仁,即便雙方都不想脫鉤,但比誰先眨眼的「懦夫遊戲」中,可能就是接下來的現實。

中國短期利益受損,但可能進入此前不得門徑的新殿堂。

文/《汽車人》黃耀鵬

世界上的事,如果太過巧合,人們往往相信並非偶然。

在香港(代碼:981)、紐約(代碼:SMI)同時上市的中芯國際,在5月24日晚發公告稱,公司決定從紐交所申請「退市」。

按照流程,最快再過105天,中芯即可從紐交所主板中退出。

這個時間點,不論是否為精心選擇的結果,客觀效果相差不大。

這是為何?

中芯的位置

在華為被列入「實質清單」之後,全球輿論都在聚焦華為的供應鏈。

供應鏈的活力直接決定華為的生死問題。

即便不考慮華為在通訊行業、消費者業務上巨大的貢獻,如果讓美國人嘗到輕而易舉就能「定點清除」的甜頭,白宮幾乎肯定會頻繁動用類似工具。

中芯國際是晶圓生產商和晶片代工廠,有人將其比作「低配版」台積電。

華為事件占據國際媒體重要位置之後,華為合作廠商都非常忙碌。

非美國來源的跨國企業,紛紛盤點自家產品內部,美國技術占據產品的比例,是否超過25%。

白宮劃定的「出口貿易管制」紅線,正是25%,如果超過,那麼視同美企,一樣要遵循管制。

對於晶片廠來說,生產過程的技術來源非常複雜。

一塊矽錠,切成矽片、經過極紫外光刻蝕,得到晶圓(內含晶片),再經過測試、切割,封裝和成品測試,得到最終產品,工序近30道。

再加上生產設備(荷蘭光刻機廠商ASML也受到美國同樣法律約束),美國成分很可能超過25%。

但法規留下模糊地帶,也讓私營公司有了決定的操作空間。

中芯的主體在香港上市,美股是港股發行的存托憑證,後者不過是多一個融資渠道。

而中芯美股日交易額百萬美元左右,基本殭屍化。

代價是中芯必須向紐交所提供財報、披露重大戰略決策。

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合規成本進一步提高,不如尋求「場外交易」(OTCBB)。

中芯也確實這麼做的,俗稱「粉單交易」。

並非徹底退市,因為贖買需要大筆銀子,這錢誰出還沒有著落。

中芯是怎麼想的

有人認為,中芯改為「場外交易」,不過出於財務考慮。

在晶片受到全國矚目的當前,回歸A股,可以狠狠賺一票。

比美股當前的5億美元市值,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中芯在公告里提供的理由,也是財務因素。

也有人認為,16日美國制裁華為;17日華為海思宣布備份轉正;22日,財政部和國稅局聯合印發《關於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宣布「免二減三」,提供5年稅收優惠,正式從國家層面大力支持晶片研發製造;24日中芯國際退市,戲劇般的時間線說明中芯必有所圖。

台積電雖然聲明繼續向華為海思供貨,但隨時可能因美台壓力而轉向。

中芯判斷自己的春天已經來了,索性放手一搏。

如果台積電有問題,中芯很可能一舉上位,成為大陸晶片製造龍頭,進而挑戰海思全球第一晶片廠的寶座。

如果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我們很可能將看到兩個隨後動作:國家隊進駐、中芯拿到額外大訂單。

中芯的大股東是大唐控股(17.06%),其次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旗下鑫芯(香港)投資(15.82%),紫光集團為第三大股東(7.43%)。

後兩者也是集成電路「國家隊」重要成員。

三者加在一起大約占據40%股權,其餘持股非常分散,不足以挑戰大股東。

因此,中芯名為「國際」,實則為國有股實施「准控制」。

我們不會看到所謂「國家徵用」等事情。

中芯的大訂單,不會見諸財報,除非客戶主動披露。

中芯退出主板,就為了悶聲發大財。

而且,不能指望中芯驟然提升技術,這是個水磨功夫。

國家重視晶片已有經年,但晶片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

要砸科學家,砸集中智力資源,砸產業鏈整固,砸下游需求。

美國在晶片領域制霸,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打垮日企時奠定的。

上次負責談判的萊特希澤仍在陣中,這恐怕也不是巧合。

脫鉤是「懦夫遊戲」的結果

退一步講,中芯董事會如何考慮並非緊要。

中芯在美國「退市」,客觀上造成晶片製造領域的中美脫鉤局面。

中芯的決定,再次引發中美在融資監管、工業技術產業鏈脫鉤的大辯論。

雖然班農照例發表了鷹派言論(更像是賭氣),但此人因極端立場已被華盛頓踢出局,川普也與其切割。

至少目前看,全面脫鉤不符合美國利益。

白宮要求將華為納入談判內容,這表明,美國打壓行動,重塑中美產業鏈格局,而不是徹底封殺。

假定徹底脫鉤之後,美國就很難再施加任何影響。

但微妙之處在於,如果中國始終沒有做出美國滿意的讓步,美國不介意封殺局面。

因為美國相信,中國的損失更大,甚至可能使技術產業根基癱瘓。

短期來看,的確有這個可能性。

在今年貿易局勢變得緊張之前,很多中資車企都制定了進軍美國的計劃。

它們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造型設計中心,顯然不是將美國視為產業鏈的上游,而是將其作為潛在的消費市場來進行前期鋪墊。

中資的如意算盤是,利用自己國內產業鏈的採購優勢延伸到美國,再利用美國汽車設計的智力資源,打入美國市場。

當前局面下,這些構想只能一風吹,因為白宮很快就可能將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大幅提高(可能10倍)。

白宮之所以沒有發動,因為將矛頭指向日德等車企。

這是後者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必將報復。

貿易戰將在全球主要工業國範圍內開打,白宮也知道不能四面樹敵的道理。

和晶片產業上下游一起封殺不同,美國不介意做中國汽車產業鏈的上游,而作為中資瞄準的市場,就不那麼容易接受了。

在汽車產業鏈上,美國沒有排他性控制權。

如果從車載電子設備出發,觸碰車聯網(5G)、自動駕駛(AI),才會引來美國的敵意。

雖然現在中企賣不了幾輛車到美國,但有案例可以作為參考:輪胎。

輪胎是中國在汽車產業內少有的優勢項目,從歐巴馬第一任期開始,輪胎的特保、雙反就沒斷過。

它完美地說明了,如果中資車在美有鋪開的苗頭,美國將作何反應。

中國不可能重走日本車站穩美國市場的老路,只有在新的技術平台下,才有新的可能性。

美國的任務,就是扼殺這樣的可能性。

晶片產業的脫鉤,雖然不符合雙方的利益,但美國篤定中國不會如此決絕。

白宮求仁得仁,即便雙方都不想脫鉤,但比誰先眨眼的「懦夫遊戲」中,可能就是接下來的現實。

中國短期利益受損,但可能進入此前不得門徑的新殿堂。

(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芯回家

作者: 摸魚小組張江群眾 來源:摸魚小組中芯國際退市掀起了一波大潮。上周五盤後,國內晶片製造產業的帶頭大哥中芯國際宣布主動從紐交所退市,從此股票交易將集中在香港進行。就算中芯國際否認了退市和有關...

中芯國際從紐交所退市

作為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中芯國際(00981.HK)5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擬將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後續將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在5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