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說還沒準備好在美國賣手機,已開發國家的手機市場玩法確實不一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儘管 CES 已經逐漸從完完全全的消費電子展,逐漸轉向了各家車廠展示展示出行新技術的展會。

但小米還是將其作為了向海外市場展示自家產品的一個重要展會,在今年的 CES 上,第一次參展並將全面小米還有米家新品進行大面積展示。

在 CES 2017 開幕之前,小米還召開了一場發布會,在美國首發了白色版的小米 MIX,小米電視 4 和小米路由器 HD。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在美國展示自己的新品,在 2015 年,小米在舊金山召開過一場品牌發布會。

小米總裁林斌當時用數十頁的 PPT 向美國媒體介紹了小米歷史、在售產品和發展現狀 ,並在當時就強調小米並不是一家硬體公司而是一家網絡公司。

在 2015 年的發布會後,2016 年 5 月,小米商城海外版正式上線,開始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 4 個國家正式開售包括小米手環、頭戴式耳機和兩款移動電源這 4 款小米設備。

小米手環和小米盒子在海外大受追捧,也有不好海外用戶對小米手機呼聲頗高,但當時的小米就說還沒有在美國發售手機產品的計劃。

2017 年了,小米發布了國內首發驍龍 835 的小米 6,作為目前市面上為數不多的驍龍 835 新機之一,小米 6 還是保持了不錯的性價比。

如果此時能夠進入海外已開發國家市場,應該也能夠獲得不錯的反饋,小米會在現在進入已開發國家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小米 6 發布的第二天,從離職的 Hugo Barra 處接手小米全球副總裁職務的王翔就接受了媒體採訪,表示現在還不是進入美國市場的時機,儘管知道美國已經有不少「米粉」,但現在他們還只能通過非官方渠道購買小米。

專注在有更大潛力的發展中市場,而非玩法成熟的已開發國家,應該會是未來七年內小米國際的主要戰略。

從 2016 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小米是印度的第二大手機廠商,還在烏克蘭、印尼、緬甸市場排在前三的位置上。

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銷售空間對於小米來說更加廣闊,而像美國一樣的發達市場,無論在法規限制,專利壁壘上還是在銷售渠道上,小米都不占優勢。

王翔在小米之前主管供應鏈和智慧財產權,要想進入美國市場,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壁壘就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對於想要出海的中國企業,因為在海外市場的專利儲備不足,手機廠商很容易在國外被競爭對手因為專利問題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專利從申請到授權一般都需要經理 3-5 年的時間,所以想要在短期內為自己在專利上搭上保護傘,就意味著需要大量購買第三方專利。

有個明顯的數據:在 2016 年,小米在美國購買專利的買主榜單中,排在了第四,想必也只吃了 2014 年印度市場被愛立信在核心專利上被吊打,導致禁售的教訓。

另一方面,在銷售模式上,美國市場的手機銷售往往是運營商銷售占主要渠道。

手機廠商要是想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就要為運營商提供定製機型。

王翔也表示目前小米的工程團隊也非常忙,投入過多精力去做海外發達市場的運營商定製機型適配暫時沒有太多精力。

並且也沒有打算自己鋪設銷售渠道銷售裸機,因為目前已經跟運營商建立了不錯的聯繫,不希望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因為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破壞之前的成果。

雖然從消費者市場角度來說,主打高性價比的小米很有可能受到追捧,但在已開發國家大量鋪貨,很有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政策限制甚至是反傾銷或者反間諜調查。

已經進入美國市場的華為和中興都遭受過美國政府安全問題上的質疑和無端調查。

所以對於小米來說,全球各個國家的市場中,已開發國家就像是一塊能吃下但是難啃的老肉,不如將自家的海外戰略投入到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這塊嫩肉中。

畢竟在這些市場銷售渠道可以自己把控,政策限制也不會有已開發國家那麼嚴格,銷售的產品也可以從低價位的入門機型逐步往高價位上探。

那麼在已開發國家小米就放棄了嗎?別忘了還有米家,國內已經有不少消費者表示,米家的產品有時候比小米手機還更有吸引力,更不要說海外市場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張博文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

原文連結https://www.huxiu.com/article/192046.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