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決不上市的企業 華為老乾媽在列 最後一家今天才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市幾乎是每個企業成立之初的夢想,似乎「上市公司」這幾個字是榮耀的代名詞。

然而,總有那麼一些企業,明明已經達到上市條件,但是依然堅決不上市,因此也被戲稱為「稀有動物」。

如今有哪些牛逼的企業仍然堅持不上市呢?

一、老乾媽

陶華碧:堅決不上市 那是騙人家的錢

宅男「女神」、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僅僅出售辣醬的這家公司年產值達33.7億、納稅4.3億,令人驚嘆。

作為一個草根創業的民營企業家,她不識字、沒有任何財務知識、不知現代企業為何物。

老乾媽的企業文化,產品,商業模式和競爭壁壘決定了它根本不用上市,未來也不用上市。

老乾媽創業的原動力只不過是想養家餬口,她哪有馬雲那樣的雄心壯志,在1999年就要改變世界?沒有。

老乾媽無論是在原材料收購還是發貨給經銷商,永遠都是現金交易,不賒帳,不欠帳,沒有應收款,沒有負債。

現金流非常充裕。

產品暢銷全球,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

老乾媽生存的核心價值就是產品,他們的產品強硬到什麼程度呢?強硬到根本沒對手。

決定老乾媽成功的核心因素就仨:淡泊名利的擴張戰略,好到抽筋的現金流和獨步天下的產品品質。

能抓到這三條的企業,不成功也難,老乾媽同時抓住三個,他們要上市幹嘛?!

除了用最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親情管理維繫著一個數千人的龐大企業,陶華碧更令人讚嘆的一點,是她與所有政府官員,始終保持著不是很遠卻相當明顯的距離。

陶華碧給自己築起了一道永久的保護瑟踏實經營,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控股,不上市。

陶華碧曾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

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干呢。

所以一有政府人員跟我談上市,我跟他說:談都不要談!免談!你問我要錢,我沒得,要命一條。


二、娃哈哈

娃哈哈宗慶後:堅持小步快跑不上市

娃哈哈對很多80後、90後而言很熟悉,很多人可能是喝著娃哈哈AD鈣奶長大的。

想起娃哈哈就有種回到童年的感覺。

娃哈哈可謂是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至今,娃哈哈在中國飲料市場依然有著穩定的規模和影響力。


曾是中國首富的宗慶後說:「人家說我們比較傻,不會用銀行的錢。

我想還是穩定點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們堅決不做心裡沒底的事。

」對於娃哈哈而言,並不缺錢,沒必要上市。

另一方面,是公司出於對股權和員工的考慮。

娃哈哈為何至今沒有上市是因為股東數量的問題。

宗慶後透露,娃哈哈股東數量有15000個,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企業上市之前股東數量不允許超過200個,而且是要追溯到自然人。

比如娃哈哈15000個股東,組建一家公司參股娃哈哈,還是要按照15000名股東計算,這是中國證監會核准企業上市的一條紅線,很多家企業都被卡在這條紅線外。

「全部整合上市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宗慶後透露這是娃哈哈目前上市最大的障礙。

「上市企業造假多的去了」,宗慶後覺得目前娃哈哈雖然沒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遠高於一些上市企業。

三、華為

任正非:豬養得太肥了 對華為不是好事

「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

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這是任正非的一句名言。


對於華為為何不上市,任正非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給出了答案:不是技術,亦不是資本,唯有客戶才是華為走向持續成功的根本。

華為要培育親客戶的文化,而非親資本的文化。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該公司財務長孟晚舟曾表示:「個人認為,如果華為上市對華為的開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華為上市存在天然障礙,中國相關法規規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個股東,但是華為超過6萬員工持股。

四、方太集團

茅忠群:不上市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發展

創建於1996年的方太是中國廚房電器市場中的知名企業,市場占有率很高。

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一個不願做500強,而要堅持做500年的家族企業。

對於經營理念,創始人茅忠群有三個前提:一要把企業搬到大工業區,二不用親戚,三涉及方太重要決策,茅忠群說了算。


每當有投資公司找上門來,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都會一一回絕掉,茅忠群始終堅持著「三不原則」——「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欺騙」。

他說,「做高端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你不能看著人家中低端市場大就眼紅。

我們也從來不給別人貼牌,因為我們不是定位『世界工廠』,方太要打造的是品牌,不上市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發展!

五、Vivo手機

沈煒:只想本本分分做手機

在科技領域,很少公司會如vivo一般低調:這家公司沒有高估值,不融資,也不求上市,反而是時時把「本分」掛在嘴邊。

它的創始人兼CEO沈煒表示,vivo不會因為某個產品有市場需求就去做,只想本本分分做好手機,成為一個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的品牌。


在沈煒看來,在這個躁動的年代,堅持、踏實、本分顯得彌足珍貴。

所以,vivo不設定嚴格的KPI考核制度,每年董事會,沈煒雖然下達指標,但「說了就說了,從來不考核」。

不僅如此,對於各地的區域渠道主管,沈煒也很少交代具體業務。

但是在企業文化的問題上,沈煒從不姑息。

早期,當MP3剛流行時,一些機型因內置MP3播放而迅速走紅。

因此,vivo的一個產品經理便將鈴聲播放的功能命名為「媒體播放器」,沈煒知道後大罵這名產品經理:「這個東西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解為MP3,對營銷有幫助,實際上不是MP3,只是鈴聲播放。

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要誇大其詞。

六、李錦記

李惠民:發展不一定靠上市

有著「亞洲第一食品品牌」的百年老字號李錦記集團的蚝油在美國已經占到了88%的市場份額,在日本的占有率排在第二位。

在歐洲、東南亞,甚至在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一些島國,都有李錦記的蚝油、醬油等產品在銷售,其200餘種產品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而其獨資子公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正在新時期里續寫著這個百年老店新的歷史。


「李錦記」縱橫江湖已達100多年,有「李錦記」時,遠還未有香港聯交所,但為什麼至今業績優良的「李錦記」尚未邁出上市的步伐呢?李惠民聽到記者提出這個問題後,笑答:「怎麼無論哪裡的記者,每次提問都會問這個問題?我們一直覺得上市是應該出於有資金的需求,才會作出這個決定。

從我們李錦記的發展情況來看,資金上現階段還沒有融資的需要,那我為什麼要上市?」

真正從企業的發展需求來決定是否需要上市,而不是像相當多企業為了上市而趕風潮上市,由此也許可以看出「李錦記」腳踏實地地延續著「可以知足,不能滿足」的理念。

相比之下,國內那些天天算計著如何誇大業績、只想上市圈錢、融資胃口永難滿足的企業家們真該好好反思一下。

七、立白集團

董事長陳凱旋:立白不缺知名度從一名工地上的建築工到中國富豪榜上的常客,陳凱旋用近20年時間打造了聲名顯赫的大日化帝國,如今的立白集團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50億,年向國家上繳稅收超10億元。

陳凱旋的逐夢過程,正是「中國夢」的生動註解。


「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資。

」立白集團副總裁、首席新聞發言人許曉東曾坦言:「而這兩點我們暫時都不需要。

我們現在天天打廣告,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至於資金,我們是業內第一家款到發貨、打破行業三角債的企業,所以資金很順暢。

「我還要繼續拼搏,永遠創業。

我每天6點半起床,工作10多個小時,除了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工作,就連走路時頭腦還在想事情。

做企業壓力非常大,必須全力以赴。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聚精會神,否則企業就會出事。

」陳凱旋曾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

在陳凱旋看來,如果只為自己,錢已經花不完。

但企業做大了就要為公,為員工,為客戶,為消費者,為國家和民族。

要把立白打造成國際公司,把立白產品賣到全世界,讓外國人以買立白產品為時尚,實現「健康幸福每一家」的夢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下那些牛逼卻不上市的公司

「上市」這個詞一直沒有降過,企業一旦上市,看得見的產品爭先恐後飛入口袋。主板上不了,新三板也不錯。A股上不了,還有港股、美股。近幾年,大公司紛紛謀求上市。2014年,新浪微博上市,京東上市了,阿...

國內那些很NB的企業,卻不願上市背後的趣聞

最近小米上市的聲浪引起了一陣波瀾,成了關注的焦點,「上市」這個詞一直沒有降過,企業一旦上市,看得見的產品爭先恐後飛入口袋。主板上不了,新三板也不錯。A股上不了,還有港股、美股。而一些牛叉民企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