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賠10億元!蘋果中美兩地起訴高通的算盤和勝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寫在前面:

一個是智慧型手機終端的「王者」,一個是通信標準必要專利領域的「巨頭」,這場發生在蘋果公司和高通公司之間的較量和PK,註定會受到廣泛關注。

日前,蘋果公司將訴訟戰火燒至中國,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發起兩件針對高通公司的訴訟,一件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另外一件是「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

這其中到底是蘋果「撒潑」,還是高通「欺小」,未經過法院的公開審理,很難做出判斷。

不過,在專利訴訟中,蘋果公司可謂「經驗豐富」,不僅是起訴競爭對手專利侵權遏制競爭,還是應對各類專利被訴案件拖延時間,蘋果都是「行家裡手」。

因此,從過往蘋果參與和發起的訴訟來看,這次的糾紛恐怕短時間內不會迅速「撤兵」。

文/李俊慧

雖然中國的傳統假日「春節」馬上到來,但是,蘋果對戰高通的步伐並未停歇。

繼1月20日在美國對高通提起訴訟索賠10億美元之後,蘋果進一步把訴訟戰火燒至中國。

日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受理了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蘋果公司」)訴高通公司、高通技術公司、高通無線通信技術(中國)有限公司、高通無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通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中,蘋果公司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兩案中還各主張合理支出250萬元人民幣。

趕在中國傳統假日前兩天提起訴訟,蘋果大有不讓高通過好「中國年」的意味。

那麼,蘋果公司為什麼不遠萬里跑到中國對高通發起訴訟?蘋果此番訴訟的目的到底為何?

選擇中國起訴:恐怕是因為中國是高通全球專利許可合作的最大市場

眾所周知,高通公司是從事移動通信技術研發和集成電路(IC)設計的公司,持有眾多移動通信標準必要專利,且是全球最大的基帶晶片生產廠商之一。

高通公司在相關國家的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及全球基帶晶片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其中,高通公司持有大量與3G(WCDMA和CDMA2000)4G(LTE)無線通信標準相關標準必要專利,而專利許可也是高通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

不過,高通的這種「市場支配地位」,也使得高通在一些國家或地區遭遇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

2015年2月10日,高通因涉嫌濫用壟斷地位,在中國被國家發改委開出超60億元人民幣(約合9.75億美元)的罰單並被要求整改。

2016年12月28日,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發布公告稱,由於違反反壟斷法律,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將被罰款1.03萬億韓元(約合8.54億美元)。

其中,在中國市場,高通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要求提交了整改措施,並據此重新與手機廠商展開專利許可談判合作。

截止2016年12月31日,包括華為、中興、聯想、小米、魅族、vivo、金立、OPPO等在內的所有國產手機廠商廠商已相繼與高通重新達成專利許可合作。

簡單說,僅中國境內就有超過100多家廠商與高通達成全新的專利許可合作,此外,全球超過50%的智慧型手機是在中國生產或是中國廠商品牌。

因此,如果蘋果在中國市場動搖了高通的專利許可根基,勢必會給高通帶來巨大的影響。

2017年1月26日,高通發布的2017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高通第一財季營收為6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8億美元增長4%;授權營收為18.60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6.88億美元

可以看到,專利許可帶來的收入占比約為高通收入的30%。

而這應該是蘋果繼在美國起訴高通後,又不遠萬里跑到中國起訴高通的關鍵所在。

專利實力懸殊:蘋果「撕」高通,只是為了謀求更為優惠的許可費率?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計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1月25日發明公布數方面,高通14278件蘋果2633件發明授權數方面,高通7009件蘋果1312件實用新型數方面,高通0件蘋果499件外觀設計數方面,高通是3件蘋果832

可以看到,僅就專利實力來看,蘋果與高通的差距還是巨大的。

無論是專利的基礎性、實力和數量,高通都遠遠領先於蘋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123個行業標準組織中,如3GPP、IETF、ITU、OMA、NGMN、ETSI、IEEE和3GPP2等,高通均不同程度參與其中,並提交了大量提案,積累了大量的標準必要專利。

蘋果公司訴稱,高通公司作為標準必要專利的權利人,有義務按照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授予蘋果公司專利許可。

儘管蘋果公司基於善意被許可人試圖與高通就其持有的標準必要專利組合達成直接的許可協議,但高通持續拒絕蘋果的請求或提供遠不符合FRAND義務(即「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許可義務」)的許可報價。

蘋果公司指稱,高通公司在進行相關通信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及基帶晶片銷售時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具體包括:

1)高通公司收取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用及向蘋果公司發出的許可條件過高;

2)拒絕向某些標準技術實施者提供許可;

3)限定蘋果公司使用其提供的或批准使用的產品/服務;

4)其他依據《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五項的捆綁行為和不合理交易條件;

5)對蘋果公司實施差別待遇。

在未經開庭審理前,這當然都是蘋果自己一方面的說詞。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通當前與各相關中國廠商達成的專利許可協議,都是基於接受國家發改委的整改決定後形成的。

如果蘋果對高通的要求超出了國家發改委的整改決定範疇,這顯然會對日益崛起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構成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因此,除非蘋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高通面向蘋果提供的專利許可協議完全違反高通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的整改措施要求,否則,在沒有新證據的前提下,恐怕很難認定高通涉嫌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對此,高通(Qualcomm)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伯格評論稱:「蘋果公司中國公司提起的訴訟,不過是蘋果公司為降低其因使用Qualcomm技術而應付費用所發起的行動之一。

我們向蘋果公司提供的許可條件,與超過100多家中國公司同意並接受的條款相一致,但蘋果公司完全拒絕考慮我們的要約。

顯然,法院開庭審理前,蘋果和高通可謂「各執一詞」,孰是孰非很難擅斷。

根據高通(Qualcomm)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的解決方案,對於為在中國使用而銷售的品牌設備的Qualcomm3G和4G必要中國專利的許可,Qualcomm將會對3G設備(包括3G/4G多模設備)收取5%的許可費,對包括3模LTE-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實施CDMA或WCDMA則收取3.5%的許可費,在上述每種情況中許可費基數為設備凈售價的65%

這意味著現在的費率較以往已經有了大幅的調降,而蘋果可能希望更低的費率。

全球多點開戰:蘋果追求降低費率水平合理,但需要有充分的證據支撐

剛剛進入2017年,繼在美國對高通大打出手之後,蘋果又將訴訟戰火燒至中國,對高通的專利許可合作進行拷問,並聚焦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雖然上述兩案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但不論結果如何,勢必將給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

在新一輪的訴訟大戰中,高通從原告站到了被告的位置上,而蘋果則成了那個起訴高通的廠商。

對於蘋果的猛烈進攻,高通(Qualcomm)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伯格唐·羅森伯格表示,「Qualcomm已準備好在全球捍衛我們的商業模式。

一直以來,Qualcomm的發明為移動通信生態系統的發展和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此我們倍感自豪。

大戰已不可避免,國內手機廠商們可以搬好板凳,坐等大戲上演。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據有關數據披露,蘋果公司一家就獨占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利潤的90%

如果蘋果起訴高通訴求獲得支持的話勢必會增加其對中國廠商成本上的優勢,會對中國廠商的發展造成壓力。

這一點可能與國家發改委2015年對高通的整改決定相悖,也必然會引起中國產業界的注意。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首發iDoNews專欄,長期關注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及電子商務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

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