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勢科技吳甘沙:自動駕駛不以快慢論好壞,期望2025年突破技術天花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現有的商業模式將被無情顛覆。

」時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工程師吳甘沙對即將到來的未來感到既興奮又恐懼。

2014年,特斯拉Autopilot正式問世;2015年,Uber從卡內基梅隆大學挖走40餘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專家研發駕駛技術。

這一系列事件讓這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培養的首位「首席工程師」開始考慮,是否要成為自動駕駛浪潮中的弄潮兒?

當機會已完全展現在腦海之後,2016年2月3日,吳甘沙從英特爾離職後就立刻投入向資本市場尋求融資的道路上。

據吳甘沙回憶,一開始的談判並不順利,導致他當年的整個春節期間都充滿壓力。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2015年在國內尚處萌芽階段的自動駕駛市場在2016年迎來了集中爆發:自動駕駛公司Waymo成功聯手傳統汽車巨頭克萊斯勒、本田;特斯拉Autopilot完成全球超過13億英里的數據收集;通用豪擲十億美金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一系列事件讓整個產業界、資本界看到了新的未來,同樣也使得剛剛入局的自動駕駛玩家信心倍增。

正因為如此,馭勢科技的融資也變得順暢起來,吳甘沙的追夢之旅終於可以開始啟程。

利用車腦+雲腦技術,做無人駕駛新生態的「中場發動機」

2017年在廣州舉辦的「2017中國機場服務大會」期間,馭勢科技向大眾展示了如何將人工智慧與機場服務融合在一起的先進技術。

隨後馭勢科技和廣州白雲機場在擺渡服務方面達成了合作,由馭勢科技提供無人駕駛車,在白雲機場航站樓與停車場的行駛場景中提供擺渡服務。

隨後,馭勢科技還與杭州來福士廣場合作開發出針對大型地下停車庫專用的無人駕駛擺渡車,對消費者在購物後到停車場的過程中提供便利。

馭勢科技在發展之初的目標定位就是做個無人車的「賦能成員」,相當於中場發動機的角色,為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輔助,但是不參與無人車的運營過程。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馭勢科技在職員工達數百人,分布在上海、北京、嘉善、深圳、成都、柳州等地區。

上海和北京是公司研發團隊的主要駐地,而嘉善、深圳等城市則是其自動駕駛測試環節的重要落地城市。

乍看之下,馭勢科技在落地城市的選擇上並沒有很清晰的規律。

對此吳甘沙表示,落地城市的選擇並不需要因為地域類型區分,最重要的選擇標準是貼近客戶。

此外,浙江省嘉善縣是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浙江省5G通訊應用示範基地,百公里範圍內有10多家大型車企。

據稱,馭勢科技和華夏幸福合作在嘉善合作建立的測試場占地200畝左右,擁有多樣化的測試場景。

自動駕駛不以速度論好壞,「高頻剛需可量產」才是硬道理

此前,馭勢科技在外界的印象中是一家以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這是外界的誤讀,我們在創立之初選擇以低速場景切入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自動代泊車、微循環車都屬於低速自動駕駛應用場景。

但我們更看重應用場景商業化落地的速度,也就是說挑選標準是『高頻、剛需、可量產』。

無人駕駛的好壞不能僅僅用速度來決定,要看場景的複雜度和可量產能力。

」吳甘沙對億歐汽車解釋道。

嚴格來講,有安全員就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用吳甘沙的話來說就是「帶著安全員的商業化無人駕駛就是耍流氓,不能叫無人駕駛」

但是出於對高速風險的控制,研發初期的自動駕駛汽車一般都會配有安全員。

許多技術公司從低速場景切入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另一個就是出於對生命價值的考量。

相關數據顯示,如果車輛以32公里/時的速度撞上一個人,後者生還幾率為90%;換成48公里/時的速度,生還幾率就會降到60%;當速度提至64公里/時就僅僅只有20%的生還率。

總的來說,對於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應該在技術逐漸成熟後,再提高場景覆蓋率。

當然,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運用的自動駕駛技術也是不同的。

針對馭勢科技目前重點布局的機場物流拖車,其應用場景相對複雜、行駛速度快,所以馭勢科技為該車配備了雷射雷達+視覺的綜合解決方案。

然而,針對速度偏慢的自動代泊車,公司為其配備的解決方案更多以視覺技術為主,輔之以超聲波技術。

利用專用/商用車實現應用場景下沉,期望2025年突破技術天花板

據吳甘沙介紹,成立兩年多以來,馭勢科技每年在研發和投入方面的資金都以億為單位計算,且在逐年遞增。

如此大額的投入如果沒有資本的助力很難維持。

截至目前,馭勢科技已獲得三輪融資,總金額超1億美元。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自然不會只把情懷掛在嘴邊,盈利是根本目的、也是企業發展下去的基礎。

「我們計劃通過乘用車來獲得大量、低成本的數據和實車驗證能力,不在乘用車追求很高的毛利;通過專用/商用車實現具體的應用場景下沉和整體的解決方案的提供,獲得更高的毛利

這是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出的盈利方案。

」吳甘沙對億歐汽車表示。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吳甘沙表示,他們期望在收入增長和產品落地的同時,實現在算法理論上的進展,突破技術天花板。

他對億歐汽車舉例說:「2016年時,谷歌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每5000英里需要一次干預,這個數字在2017年只提升到了5596英里,這就是現今的技術天花板。

」至於怎麼突破這個天花板,吳甘沙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技術經驗也會加深,要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做因果判斷的能力加入到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究里去,只有更新更強大的技術,才有可能真正的突破行業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馭勢科技研發的無人車——「城市移動空間」(又名「熊貓車」)亮相CES展館,在奔馳寶馬等大牌雲集的北展館中,引發了眾多汽車廠商、科研公司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並獲得了當年的「紅點設計獎」。

對此,吳甘沙表示:「其實做智能駕駛技術的念頭在2015年就產生了,2015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展會上,獲得了紅點設計獎的奔馳F015 Luxury in Motion自動駕駛概念車展示了其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提出的暢想,使我建立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興趣和信心。

對於自動駕駛的未來,吳甘沙表現的十分樂觀。

他說:「英特爾與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曾聯合發布一份報告,報告中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規模將在2050年前達到7萬億美元。

面對體量如此龐大的市場,馭勢科技將中場發動機作為自己的定位,在增大存量價值的基礎上去尋找更多的增量價值。

通過車腦和雲腦協同合作、模擬仿真、遠程控制等技術手段,賦能百萬甚至千萬級裝機量的乘用車或者十萬級別的商用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就在2018?

在人工智慧這股大潮中,沒有任何一個領域像「無人駕駛」一樣,能夠如此的複雜,綜合地集成各類前沿科技,引起行業的廣泛討論與變革。DT君近日獨家專訪了馭勢科技CEO、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