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2002年遭遇巨大的危機卻因禍得福,相信2019年也可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到2019年:華為遭遇了美國強烈的打壓,美國經過長期的準備,使出了各種手段。

1.美國以安全為由拒絕華為的設備,這不是關鍵,關鍵的是把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也拉入到陣營中。

這對華為影響很大。

2.抓捕孟晚舟,現在又要引渡。

3.華為員工在波蘭被以間諜罪抓捕。

雖然是員工個人行為,已被華為開除,但是發生在這個節點,多少有些影響

4.美國議員提案,要斷供華為的晶片。

一個公司遭遇,世界霸主的打壓,確實是很大的危機,但是相信華為能夠挺過來,並且再次壯大。

其實華為在2002年遭遇了更嚴重的危機,華為不但挺過了危機,還因禍得福,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在2002年,任正非遭遇了癌症,公司又面臨思科的訴訟,內憂外患。

那個時候的華為,還不做手機,體量比現在小的多,在普通老百姓中間也沒有很多名氣,在世界上更沒名氣,但是思科是一家美國的通信巨頭。

面臨通信巨頭的訴訟,華為是怎麼轉危為安,並因禍得福的呢?

通過與思科的這次訴訟,華為達到了即使花費巨資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的宣傳效果,它表明華為產品不僅僅具有成本優勢,其被證實的在技術上的獨立性和合法性為其未來的海外拓展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下面的內容來至轉自《華為的世界》,作者:吳建國 冀勇慶,中信出版社

2002年6月,華為在北美的子公司Future Way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辦的Supercomm2002商展會上登台,宣告華為將正式進軍北美市場。

展會期間,有兩位陌生人造訪華為展台,向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華為高、中、低端全系列路由器的技術情況。

這也是華為第一次在美國本土展示全系列的數據通信產品,工作人員以為這兩位來客是潛在顧客,介紹時格外賣力。

十多分鐘後,兩人匆匆離開。

直到這個時候,在場的一位華為的主管才認出來其中一位客人就是思科CEO錢伯斯(John Chambers)。

在美國本土的展台上,他親眼目睹了這個來勢洶洶的華為。

就在錢伯斯到訪展會後的不久,據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務總監Brian透露,錢伯斯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話:「在今後幾年裡,思科將只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實際上,離開華為展台後錢伯斯立刻回到公司,制定了以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打擊華為」計劃。

思科的外科手術式攻擊

美國時間2003年1月22日,一場震驚全球的風暴卻不期而至。

思科向位於美國德州東部的馬歇爾鎮聯邦法院起訴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

在長達77頁的起訴書中,指控涉及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等21項罪名,幾乎涵蓋了智慧財產權訴訟的所有領域。

思科對外界宣稱,這是思科成立17年來的首次主動訴訟。

而華為也表示,這是華為創立15年來第一次被外國企業起訴。

思科的打擊是處心積慮的,甚至在發動進攻的時間上都很有學問。

1月23日正是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一,距離中國傳統的節日春節只有9天的時間;此時的華為與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一樣,恰恰處在反應最遲緩的時期。

而在當時,這種考驗對華為來說幾乎是事關生死的。

如果華為被判決有罪,那麼華為面對的將不僅僅是被趕出美國市場,其在海外所有的拓展都將成為無用功,甚至整個公司都有會被巨額的賠償金和不可避免的士氣低落瞬間摧垮。

值得注意的是,思科對華為的打擊發生在2003年一月,這讓華為不得不面對「春天」到來前最嚴酷的一次寒流考驗。

得到消息的任正非當即停止一切高層春節的休假計劃,召集高層進行緊急會議。

會上的氣氛當時十分緊張,大家對具體情況進行了簡短的了解和分析之後,任正非任命華為高級副總裁郭平為應訴總負責人,並迅速組成了由公司智慧財產權部、法律部、公關部以及數據通信產品團隊參加的應訴團隊。

1983年成立於美國的美富律師事務所在全球擁有19個辦事處、1000多名律師,曾經接受過許多國際企業的委託,在處理跨國智慧財產權官司方面享有極高的威望。

通過與美富的多次交流,華為對此類官司有了比較深度的了解,而初期緊張的心情也暫時得到了一絲緩解。

華為的合作律師美富認為,雙方和解是解決爭議的辦法之一,但如果是作為被告的華為先提出和解的話,將會在談判過程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因此,美富主張現階段不談和解問題,先以比較強硬的姿態對待,再根據訴訟進展情況靈活應對。

華為的應訴團隊則在律師的指導和要求下,根據起訴書所列舉的「罪狀」和「證據」,放棄了春節期間所有的休息,開始了7*24的全天候奮戰。

在這個時候,部分專家還認為,對於在國際上名氣尚小的華為而言,這場官司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炒作題材,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還有一家叫華為的公司能夠讓大名鼎鼎的思科也寢食不安。

也許是受到了海外輿論的啟發,華為終於開始調整自己的宣傳策略。

很快,華為官方開始對國內輿論施加影響:華為先是請公司標準處處長、原郵電部標準處處長黃尚賢在網上發表文章,從技術標準的角度出發剖析所謂「私有協議」的危害性,從根本上質疑思科訴訟的合理性。

接著,華為通過公關公司向國內一家對華為長期關注的主流商業媒體公開了自己關於此次訴訟的全部信息,並希望得到輿論的正面支持。

華為老辣的組合拳

在輿論逐漸開始冷靜下來的同時,華為的法律層面的反擊也開始了。

2003年3月華為向美國得州馬歇爾法院提交了一份18頁的答辯詞,對思科提起了反訴。

在這份編號為「2:03-CV-627TJW」的答辯詞中,華為否認了思科提出的90多項指控。

在華為給法院的答覆中,華為有27項否認理由;而對於思科關於專利侵權的指控,華為有32項否認;對商業保密侵占的指控有6項否認;對習慣法挪用的指控有4項否認。

此外,華為還發表了一個重要觀點:在與華為的競爭中,思科一直在美國市場誤傳華為的商業行為和產品,包括散布專利方面的一些錯誤觀點。

華為還引用業內人士的說法,認為這次起訴華為的手法思科早有先例,目的就是阻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華為還公布了思科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包括發表聲明貶低華為產品的質量和設計、生產、營銷方法,濫用其專利權阻礙華為與思科路由器的合法互操作等等。

華為強調,思科的聲明中竟然有華為路由器作業系統是基於盜用的原始碼,華為參與了原始碼的盜用行為,華為的產品是「次品」、「克隆品」或「複製品」等不負責任的說法。

華為要求法院判思科敗訴,並請求法庭判給華為適當的強制性補償。

實際上,雙方在法庭上唇槍舌劍的同時,私底下頻繁的談判也沒有放鬆。

雙方顯然都知道長期拖下去的話可能是一場兩敗俱傷的結局。

美國當地時間2004年7月28日,華為、思科、3COM向德克薩斯州東區法院馬歇爾分院提交了終止訴訟的申請。

法院遂簽發法令,終止了思科對華為的訴訟。

至此,這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官司終於結束。

對於華為來說,這是一種勝利。

和解的事實已經證明,思科對華為的絕大多數指控都不能成立。

通過這次訴訟,華為達到了即使花費巨資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的宣傳效果,它表明華為產品不僅僅具有成本優勢,其被證實的在技術上的獨立性和合法性為其未來的海外拓展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任正非為什麼當了原告?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則消息在網上、在手機上、在人們的指尖上、在朋友圈中如風傳播,讓全中國為之振奮不已。任正非宣布,華為在中國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同時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