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為什麼當了原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則消息在網上、在手機上、在人們的指尖上、在朋友圈中如風傳播,讓全中國為之振奮不已。

任正非宣布,華為在中國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同時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智慧財產權訴訟,要求三星立即停止侵權,並向華為公司進行賠償。

這起官司讓全中國為之振奮的原因是,這是歷史上首次中國IT企業向世界級巨無霸主動宣戰!

這起案件,標誌著中國的華為公司與國際網際網路巨頭之間強弱地位的轉化,標誌著中國企業已經擁有了問鼎世界級IT業霸主地位的實力。

在全球IT業,在蘋果、三星和華為三足鼎立的形勢下,華為先擊敗蘋果,再挑戰三星,讓國人看到了華為登頂的希望之光。

讓備受欺凌的中國製造,長長地出了一口在胸口鬱悶已久的惡氣。

華為此次起訴三星,主要是涉及4G標準專利和智慧型手機功能相關的專利。

如果勝訴,三星面臨的不僅僅是巨額罰款,還可能面臨致命的市場禁售。

三年54次被告

隨著中國加入WTO,當中國對全世界打開國門的時候,當中國人在向全世界呼喊:「北京歡迎您!」「有朋來自遠方,不亦樂乎?」的時候,可中國人發現,敲開世界的大門,並不那麼容易。

2001年,當任正非的腳步才剛剛踏上美國的國土,便被充滿敵意的思科(Cisco)這條加拿大雪鰷牢牢地盯上了。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庭對華為的軟體和專利侵權提起訴訟。

長達77頁的訴狀,厚得像一本書一樣的訴狀,指控華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換機中,盜用了其原始碼,其產品連瑕疵都存在雷同;侵犯了思科擁有的至少5項專利。

事實上,這並非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官司,從1999年推出數據通信產品開始,思科與華為的交惡就已經不可避免。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心胸卻如此狹窄,排外到如此程度,要求別國打開國門的同時,他們自己卻國門緊閉。

讓美國人感到恥辱的是,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直到2016年的今天,在中美貿易中,他們幾乎總是面對著貿易逆差的尷尬。

他們低估了中國人在商戰中的殺傷力。

2002年華為在中國市場路由器、交換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直逼思科,成為其最大競爭對手。

這讓思科便已將任正非視為異類。

那時,思科便已「盯」上了華為,一場長達十年的思科與華為的戰爭便已打響。

路由器、交換機等數據產品,是思科的命脈所系。

多年的努力,使思科在全球數據通信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70%。

但隨著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的不斷推出以及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思科明顯地感覺到,華為的威脅已經從中國蔓延到全球。

2002年6月,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電信設備展上,華為全系列數據通信產品在美國市場上首次正式亮相。

華為展示的數據產品,其性能與思科產品相當,但價格卻比對手低20%到50%!

如此巨大的落差,讓思科兩眼發黑,華為成了思科暴利時代的《終結者》。

初到美國市場的華為,在美國媒體上刊登的廣告咄咄逼人:「它們唯一的不同就是價格」。

從此,華為與思科結怨。

華為美國公司成立,與此同時,華為開始與當時的全球第二大數據網絡公司3Com正式接觸,開始成立合資公司的談判。

到2002年年底,小試牛刀的華為,在美國市場銷售比上年度增長了將近70%,思科在全球網絡設備市場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其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已進入了下跌通道。

惱羞成怒的思科,不思進取的思科,向華為發難,把任正非推上了被告席。

2003年1月,思科起訴華為,智慧財產權訴訟開始,兩大電信巨頭的戰爭,從地下轉向地上,從暗戰轉入火拚。

思科訴訟華為侵權的焦點,一是原始碼侵權;二是技術文件及命令接口的相似性。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原始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論是華為並沒有侵權。

2004年7月末,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

但在這兩年中,華為進軍美國的進程明顯受阻,很多客戶的合同就此擱置。

雖然思科沒能在官司中取勝,但卻有效阻擊了華為的美國之路。

僅僅在2012到2015年的這三年時間,任正非當了54次被告!幾乎每一個半月,就會被某個企業推上一次被告席,真的是官司纏身。

任正非幾乎成了職業被告。

2013年11月1日,蘋果、微軟、黑莓、愛立信和索尼,聯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提交訴訟,指控三星、HTC、華為專利侵權。

2015年6月8日,盛大公司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華為公司訴至北京市海淀區法院,要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

⋯⋯

靠科技實力「扭轉乾坤」

然而,不到兩年時間,任正非就離開了已經習慣的被告席,坐到了對面的原告席上,並在中國市場將競爭對手——曾經的原告三星、蘋果等智慧型手機巨鱷,遠遠地甩在後頭。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WC」發布最新數據:蘋果2016年一季度的營收報告全方位告敗,在中國的銷量下降25%以上。

而華為在中國城市的智慧型手機份額大幅度上升,達到了24.4%!蘋果在市場份額上不僅落後於華為,而且還落後於OPPO、小米、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

在中國這塊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上的失利,直接導致蘋果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下滑了5%。

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崛起,尤其是對中高端手機市場的侵蝕,無疑是造成蘋果銷量下滑的引爆點。

任正非狀告三星的底氣從何而來?那是因為華為擁有全世界IT業最強大的科技競爭力。

任正非深知,強大的研發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最近十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從這個數據上看,如果華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

如果華為在德國,僅次於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

2015年,華為甚至進入了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前十強!

2015年,蘋果收入15000億,投入研發的費用僅有550億,占比約3.6%。

而華為去年收入3950億,投入研發的費用則高達600億,占比高達15%,是蘋果的近5倍。

在這件事上,華為足以讓中國所有的企業羨慕不已,因為華為擁有1萬名博士,包括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在內的、來自全世界的科研團隊。

而中國的企業向來以「短、平、快」著稱。

華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們證明,只有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的企業才有未來。

華為如此看重研發的最直接結果,是它已經擁有了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四成是國際標準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

因此在100多家各種標準組織中擔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至少90個職務。

自智慧型手機問世以來,蘋果一直占據著高端智慧型手機的霸主地位。

可現在,華為已經替代了蘋果,其標誌性的事件是,華為已經在向蘋果收取專利使用費了。

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更加重要的是,華為已累計申請了52550件國內專利和30613件國外專利,去年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專利申請總量全球第一。

也正因為如此,蘋果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用,一年高達數億美元。

為了海外業務順利展開,華為表示2016年在終端專利上將會做更大的投入。

目前,華為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設有16個全球研發中心,研發人員多達7.9萬人,占公司總人數的45%。

另外,截至2015年8月,華為還在全球建設了660個數據中心,其中255個是雲數據中心,這是人類未來真正的生態基地!

華為ICT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全行業的覆蓋,被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能源等行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中。

華為伺服器去年在國內電力、廣電、公安等領域市場份額居於第一位;在銀行領域的市場份額居於第二,今年有望衝擊第一。

華為目前在為全球30億人口提供ICT服務。

正是靠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華為才獲得今天的地位。

當過去的通信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高速成長。

從職業被告到原告

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主席說,科技強則中國強。

如果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國能夠成為科技強國嗎?

中國製造正在面臨著轉型期,每一個想要走出國門的中國製造,都會像華為一樣,有著一場又一場的專利侵權官司在等著你。

如果沒有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國製造將沒有未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華為狀告三星」一案的原因所在。

任正非將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原告席上,從職業被告變成職業原告,不是他喜歡打官司,而是他必須打官司。

他必須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保護自己用重金買入的專利使用權。

只有如此,科學技術才能成為生產的第一推動力。

2016年4月19日,不知是誰拍的一張照片,在網上瘋傳,幾乎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那幾乎是一張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照片。

那天,天色已晚,72歲的任正非一手在打電話,另一隻手拉著他的旅行箱,行走在兩根欄杆之間長長的隊列中,排隊打車。

地點在上海虹橋機場。

這就是超級富豪、原告任正非的形象,正是這張照片,讓任正非成為全民偶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三星專利訴訟: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繼與蘋果簽署專利授權之後,華為近日又在中美兩地公開叫板三星。本周,華為公司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華為在訴訟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智慧財產權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