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不到華為四分之一,中興手機價值100億美金的中國教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

蘋果、三星、華為、OPPO.、小米...本已成定局的手機市場波瀾再起,創業家&i黑馬把它稱為【手機變局】。

這是第一篇,我們探討曾如日中天的中興手機在國內緣何走衰?

採訪 | 楊博丞 麻策

文 | 麻策

編輯 | 韋龑 盧旭成

這是一個尷尬的數字。

2015年,儘管中興智慧型手機全球銷量達5600萬台,但國內銷量僅為1500萬台。

這一成績與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一眾友商相比,實在相距甚遠。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中興智慧型手機國內銷量尚不及小米、華為(均超過6000萬)的四分之一,與國內出貨量排名第五的VIVO也存在2000萬部的差距,甚至被魅族超越。

據IHS iSuppli中國的統計,今年一季度華為國內智慧型手機銷量達1600萬台,超過中興智慧型手機去年一年在國內的銷量。

作為曾經國內手機市場第一陣營「中華酷聯」中的重要一員,中興曾與華為一道,曾達到很多品牌無法企及的高度——全球第四。

但如今華為一路高歌,已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並想把安卓手機之王三星挑下馬。

而中興手機已連續三年跌出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五。

2016年1月21日,中興終端CEO曾學忠發表《找回初心,2016王者必將歸來》的內部信,他的目標是讓中興手機在未來三年內再燃創業激情,「重返國內市場前三」。

但在行業整體增長乏力、競爭白熱化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留給中興手機在國內重振旗鼓的時間確實不多。

成也運營商,敗也運營商

中興終端業務獨立運作之前,其手機業務部門的產品營銷,供應鏈採購和物流等均主要依賴於中興通訊集團B2B業務組織架構模式,中興手機按照移動、電信、聯通三個運營商劃分三個經營部。

中興通訊跟運營商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穿同一條褲子」——據公開資料,中移動占中興通訊0.46%的股份。

如此關係,中興手機自然很容易切入運營商市場。

依靠運營商,加上2011年,中興手機曾推出過一款神機Blade880,銷量破千萬,中興手機迅速崛起,一度成為全球第四的手機品牌,達到「人生巔峰」。

據公開報導,另外一家手機廠家聯想,在2011年沒有大規模跟運營商合作前,國內市場份額不足1%,加大跟運營商合作後,2012年一舉躍升到13.1%,國內手機市場份額排行第二。

而要跟運營商做好「定製機」,策略很簡單——便宜,多款式。

為了刺激新用戶增長,除了高額話費補貼外,運營商3個月換一代機器,經常推出超低端白牌手機。

要命的是,做運營商生意,手機廠家必須處處按照運營商意思來做,不是用戶喜歡什麼做什麼。

凡是跟運營商做手機生意做得好的玩家,比如華為、中興、聯想、酷派,早年都不太重視手機的品質。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興手機在中國區過於依賴運營商,讓整個中興手機團隊精品意識不強,其市場節奏也遠遠慢於習慣在開放市場和電商渠道衝殺的OPPO、VIVO、魅族、小米等對手。

2013年中興推出高端機型Grand S,從發布到上市間隔了近半年之久。

跟運營商做手機生意容易起量,這讓所有的手機廠家趨之若鶩。

中興的市場份額遭到激烈搶奪,而供的本來就是廉價機,再被運營商拚命壓價,根本無利潤可賺。

2013年,中興手機首次跌出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五名。

2014年開始,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應國資委的要求,必須在三年之內連續削減20%的營銷費用。

這意味著運營商會大幅縮減終端補貼。

沒有補貼,運營商渠道出貨量大受影響。

運營商的政策變化促使中興於2013年末、2014年進行轉型,正式成立終端事業部,獨立運作。

但實話實說,轉型的時間有點晚。

從2014年第三季度開始,主打開放市場和電商市場的VIVO、OPPO和魅族等手機品牌異軍突起。

「開始對運營商渠道過於依賴,後來又對這個市場放棄過大,其他渠道建設卻不是一日之功,這是很大的教訓。

」曾學忠曾如是表示,現在中興還是把運營商渠道當成最有影響力的渠道之一,但不做定製,做深度合作。

線下渠道短板

中興手機將2016年定義為「門店年」。

曾學忠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透露,「中興總體計劃要建設3000~4000家門店,主要投向公開渠道,一線城市會建1~2家旗艦店。

這是「亡羊補牢」的市場反應。

近年來,隨著手機硬體技術創新進入瓶頸期,渠道變為重要競爭戰場。

國內手機廠商的競爭已經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各家對渠道的投入不斷加大。

要知道,國內另外一家領先的手機玩家OPPO,渠道從2013年的5萬家左右,擴充到了2015年的近20萬家。

而去年業績表現不錯的VIVO、金立,甚至華為,社會渠道也動輒以數萬家計。

IT網際網路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採訪時表示:「從現在來看,渠道正在回歸,網際網路線上渠道(銷量貢獻)目前也就占3成,重點還是線下,OPPO、VIVO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用了很多年時間建立了線下渠道體系。

網際網路品牌廠商的下沉也給了中興線下渠道建設不小的壓力。

丁少將認為,包括網際網路品牌在內的廠商都在走全渠道模式,而且均傾向於有自己掌控的零售終端。

「這是浩大的工程,一般還是會選擇和線下零售商合作。

中興同樣希望打造自己的線下渠道體系。

然而,「晚到」的渠道重金投入,實際與賭博無異。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就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旗艦店對於手機品牌的塑造比較有幫助,但是對於銷量並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同時,讓任何一個廠商全國開上千渠道店,一家店平均幾十萬的月租都是極具風險的。

曾學忠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承認,原來中興手機不會玩渠道,為此他特意聘請了一批能人,今年中興手機除了建設線下門店和旗艦店外,同時還重點拓展校園渠道。

曾經混亂的產品戰略

網際網路分析師、自媒體人姜伯靜向創業家&i黑馬表示,中興手機產品質量不足、用戶體驗差,比如「作業系統不及時更新」問題已成為消費者吐槽的焦點。

曾學忠在談及固有管控模式和品牌缺失時,做過類似的反思:在依賴運營商市場的時候,同時做上百款產品,管控模式也適配這套規則,出了一些低質量的產品,成為傷害品牌的第一要素。

中興手機的產品定位亦不精準。

「中興的產品相互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從老年功能機到低端智能機,產品太分散。

」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平告訴創業家&i黑馬。

丁少將認為:「消費者直接的感知還是硬體本身。

在硬體差不多的情況下,誰渠道能力強誰優勢就大。

如果硬體很差,渠道再強也會很快沒落。

早在2012年,侯為貴就曾提及中興終端要在中高端市場形成突破。

這一具有預見性的想法,很快被實施,2013年中興手機推出了高端產品Grand S,可惜太早,成了先烈。

2014年1月份,曾學忠決定重啟精品產品戰略,產品數量從300多款減到76款,為此不惜整整18個月沒新品,直到2015年,天機系列上線,開始改變中興手機的產品困局。

現在,中興手機產品主要集中在Nubia、Blade、Axon三個系列上。

不懂營銷

業內曾把中興的靈魂人物侯為貴比作牛,因此這家企業也帶有鮮明的穩健風格。

與高調、張揚的友商們相比,中興的營銷宣傳顯得保守、內斂。

如果說OPPO和VIVO是靠大打廣告+渠道分銷勝出,小米是靠網際網路營銷勝出,那麼中興手機在兩者上都做得不溫不火。

中興手機在內部曾經也呼籲學習小米。

「內部大量喊口號向小米學習,但長期沒有放開手腳真正去做,」
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說,「也許是兔子太多,也許是體制(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混合經濟模式)問題,我覺得可能這兩點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2012年中旬,侯為貴接受採訪時感慨:「2005年蘋果才開始做終端,2007年產品才進入市場,至今(2012年)才不過做了7年時間。

而我們做了14年,差距還是那麼大!終端其實是消費品,我們在這個方面的積累還是比較少,這也給我們很大的教訓。

曾學忠承認:「以前我們不懂營銷,但今年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在品牌上也漸漸知道怎麼玩了。

」現在,中興手機已儘量「消費品化」,比如2016年請 C羅代言努比亞,請朗朗給Axon天機系列代言。

機制之痛

在深圳,中興總免不了被拿來跟華為比。

中興手機被華為手機遠遠甩在身後,從根源上看,跟其企業體制有關。

華為是一家全民持股的民營非上市公司,且有以任正非為核心的創始人團隊。

作為老牌的科技公司,中興通訊的股權結構非常「傳統」且複雜——有著中移動、社保基金、中央匯金、中國人壽等「國家隊」的身影。

中興通訊與樂視、小米、一加手機等不同,它缺少一個如雷軍那樣的靈魂人物,創業家&i黑馬在去深圳採訪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在手機通訊行業曾經從業10年的老炮說:「中興這種公司,維護原有業務是不錯的。

但是當時代的大潮來臨,他們缺少一位舵手,去組織資源,去破壞原有結構去迎接新的挑戰」。

從2010至今,中興的CEO已換了3屆。

而元老侯為貴早已退居二線多年,今年1月正式宣布退休。

而華為能在2012年之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殺出,跟任正非、余承東等核心人物破釜沉舟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資源做突破有莫大的關係。

此外,中興通訊「半國企」屬性,也會嚴重影響其企業文化和激勵體系。

一位在2013年離職的老中興人告訴創業家&i黑馬:

「在中興,領導(四層及以上)往往都是由工號在2萬以內的資深員工組成。

在中興,要多摸清領導的思路,並和各級領導搞好關係,則加薪機會、年底獎金、配股方面就有可能得到的更多。

本文為創業家原創,CFP供圖。

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點擊標題閱讀

6月專訪

5月專訪

章燎原:人和價值觀才是三隻松鼠的核心

王東:用遊戲思維設計鋼貿交易系統

KPCB周煒:投資人是音速成長,而創業者卻是光速進化

創業家

10個有新聞理想的資深記者

3個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編輯

只想獨立地創作最接地氣最優質的內容

在他們的筆下

看盡大佬的奮鬥史

了解創業的方法論

洞察行業的趨勢

在這裡,讀懂創業創業家

一個80萬人都在關注的專注深度報導的微信公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