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到底有多強? 這組數據告訴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到底有多強? 這組數據告訴你, 但是請不要「妖魔」化

華為,是一個永遠不缺少熱度和爭議的品牌。

有的人粉華為,是因為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精良的產品工藝和優秀的實際體驗;有些人討厭華為,說華為過度營銷,用愛國綁架消費者,號稱自研的技術也都只是換個名字,關鍵技術還在外企手裡。

首先作為一個國產品牌,能夠有如此之高的熱度,不管是花粉還是黑粉,都功不可沒。

以往我們關注的都是蘋果、三星或者高通的發布會,因為他們代表了數碼科技的的巔峰,如今又多了一個華為。

而年初的"實體名單"更是將華為的品牌曝光度直接拉滿,成為了一個全民都在熱議的話題。

作為科技數碼的從業人員,小編可能比大家懂的稍微多一點點,今天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話去表述,希望大家多一點耐心認真理解,不要人云亦云,站的高一點,看問題。

第一點,華為絕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但是仍然是目前國產手機廠商的頂樑柱。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拿最值得國人驕傲的麒麟晶片來舉例子。

海思麒麟980目前穩坐手機SOC第一梯隊,雖不如蘋果A12極限性能和能效優秀,勝在集成了自研的基帶,而沒有基帶,手機連搜索信號都做不到。

雖在遊戲性能、Gpu部分的性能和能耗不如驍龍855,但是憑藉Gpu Tburbo和EROFS超級文件系統等自研技術,主流大型遊戲也能做到滿幀運行,配合自家對系統的調校,在日常使用續航方面反而更勝一籌。

所以這樣的一款晶片,能夠做出來,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而海思和高通的交替領先(10月量產的新一代海思9系往往比上一代高通8系要強,次年2月量產的高通往往又比去年10月的海思要強),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誰犯錯,誰就要失去大半年的市場份額。

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更是福音,因為都不敢"擠牙膏"。

但是為什麼又說海思麒麟晶片沒那麼強?因為海思麒麟目前使用的仍然是ARM的公版架構,這也是很多人反駁說海思麒麟就是買的,根本沒有技術含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了解,為什麼要用ARM架構授權?因為架構和作業系統緊密相關。

簡單的來說目前iOS和安卓都只支持ARM,所以不僅是華為,包括高通和蘋果都需要購買ARM授權,按某些人的說法,高通和蘋果也做不到自給自足。

能不用ARM架構嗎?可以,但是底層作業系統要支持,這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系統和生態。

這需要極大的成本和時間,現在華為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對於鴻蒙的推進速度大家也看到了,仍需時間。

至於用了ARM架構就不算國產,我個人嗤之以鼻。

Word是美國微軟的把,現在大家辦公、寫論文都在用,那是否用Word寫出來的文章就不能算你個人的成果呢?顯然不是。

(PS:華為也是拿到ARM架構永久授權的)

那麼按道理蘋果、高通和華為都採用了ARM架構,為什麼性能、功耗都完全不一樣呢?這就是華為和蘋果高通的差距。

我們拿蘋果舉例,實質上,蘋果是購買了ARM的指令集,其大小核心都是自己單獨設計的,所以蘋果A系處理器才會有如此之強的表現。

就像你去學美術課(ARM架構),老師讓學生用橡皮泥捏一個小船出來,模型在講台上。

有三個學生,學生A(蘋果,上了很多次課了)理解和想像能力超強,最後不僅捏出來了,還發現橡皮泥又沉又不結實,於是主動把橡皮泥換成了木頭,所以最終造型雖然差不多,但是其實際性能不可同日而語。

(蘋果A系處理器)

學生B呢(高通,也上了很多次課),還是用橡皮泥,但是發現船做的寬一點,底部加點木頭效果更好,所以換掉了底部材質(驍龍處理器)。

至於學生C呢(華為,第一次上課),想不到那麼多好主意,只能照著講台上的模仿著捏,但是最終也成了。

(麒麟處理器)

也就是所謂的蘋果改了大小核心,它代表了ARM的最高水平。

而高通,通常情況下都是基於ARM公版的小改,偶爾大改。

至於海思,此前一直是照搬公版,而在最新的麒麟980處理器上,就首次採用了半定製化的"魔改"A76大核心,邁出了自主設計的第一步。

所以,其實華為是在走蘋果和高通的老路,某種意義上就是在一步一步的沉澱。

而小編這裡想表達的不夠強,不僅在於華為,是整個行業、甚至所有行業都存在的問題。

(不僅是架構,技術開發工具、軟體,我們是全方位落後的,比如EDA輔助設計工具)

此外,一款SOC包含了BP(基帶)、CPU(通用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DSP(數位訊號處理器)、ISP(圖像信號處理器)等多個重要模塊,並不是說你買了一個公版架構,買了一個CPU,你就可以造一個SOC出來。

也並不是說,你把所有需要的零件都買過來,組裝在一起就是晶片了。

如果可以,國產廠商們早就這麼幹了,小米的澎湃S1也不會流產了。

我們以華為Mate20 X 5G版為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具體的拆解報告,結果是美國製造的晶片只有三顆。

(美光、Skyworks和Qorvo,主要是頻射晶片)

事實上,個人認為要求華為做到全部自產化是一個非常不現實的事情,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可以獨資構建完整的CPU產業鏈,美國也不行。

(產業鏈全球化,不細說)

可以說,晶片產業是西方國家四十年積攢的智慧結晶,有無數的IP、專利、標準、工具和各個環節節點上的優秀人才,單憑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就想挑戰整個CPU產業鏈無疑是痴人說夢,最好的辦法就是積極擁護,積極參與,爭取把壟斷產業鏈的上游關鍵節點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產生更高的附加值。

而華為,也正是這麼做的。

(5G標準、技術專利華為走在了前面)

第二點,華為從來沒有用愛國營銷綁架過消費者。

無論是官方表態,還是各種華為人採訪,至少小編,從來沒有見過一次有提及相關話題。

哦對了,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表示讓大家喜歡什麼買什麼,不要因為愛國才買華為,甚至承認家人喜歡用蘋果。

開頭我也說了,作為一個熱度如此之高的品牌,有大量的話題和熱度很正常。

正常討論,小編也非常歡迎。

但是有很多人目的並不單純,甚至還用雙標來黑華為,個人覺得是非常不對的。

還是拿我們的Mate20 X拆解為例,華為用的國產零件少了,黑粉們就開始圍攻華為和別的手機沒有兩樣還不一樣是外國零部件,就是個組裝廠;華為用的國產零件多了,黑粉就說明明外國的零部件質量更好為什麼不用,就是圖便宜想省錢簡直為所欲為!想想如果這兩個聲音其實是一波人發出來的,也是挺悲哀的。

還有別有用心的人,偽裝成花粉上演高級黑,每每華為一發布新產品,就各種"不買不是中國人",然後號召一堆小號點讚。

那麼路人本來點進去看產品挺心動的,結果看到這個評論就不想買了,以為華為"愛國營銷"了,然而其實根本是各家水軍的傑作。

其實華為和國產手機廠商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獲得了更多的回報。

(華為2018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中國第一,把英特爾和蘋果都甩在身後。

華為從一個行業服務商、供應商,逆轉成為一家全球性的高科技消費品公司,並在5G技術領先時受到"特殊待遇",所以就成了國人情感上的標籤。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品牌運營的勝利。

這一點,絕談不上利用,還要用這個做文章的人我覺得真的很過分。

華為手機會出現各種問題,但是絕對是極少數

最後來說一說華為產品的質量,"綠屏門"事件在去年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其實產品線都會有良品率,但是誰也做不到100%毫無破綻。

強如三星,Note7我就不說了;強如蘋果,"天線門"我也不說了,高通的"火龍"820,延伸到別的行業也是一樣,奔馳寶馬每年召回多少輛汽車?其實我們要的,是一個企業負責人的態度,這一點,個人認為華為做的很好。

而且,相較於上億台的數量,這樣的情況,也一定是少數。

寫到最後,其實我和大家一樣,都希望華為能做到最好,所以該挑的毛病還是會挑。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弱者扶不起,強者打不倒,而那些打不倒你的,都會成為你的勳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麒麟Soc離自研架構還有多遠?

以下內容由資深科技行業觀察者蘇葉南傾情奉獻(微信ID:KJSS11) 雖然目前國產的華為海思麒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最新的麒麟960已經能夠和驍龍821分庭抗禮,某些方面甚至還強於驍龍,但麒麟...

小米松果V970與華為麒麟970爭鋒?

小米將在本月28日發布其第一款手機晶片V670,這只是一款定位中低端市場的手機處理器,其挑戰高端市場的V970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晶片,據說將在下半年發布,這將與華為海思的麒麟970正面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