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再升級! 美國揚言斷供華為 晶片產業鏈最全名單出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晶片限制再升級,晶片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早前,據《環球時報》報導,川普政府正醞釀出台針對華為公司的進一步打壓措施,特別是修改「外國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意在限制台積電等重要供應商繼續向華為供應晶片,對華為「卡脖子」。

華為回擊: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

雖然美國已第六次延長對華為的臨時許可,但美國商務部旗下工業與安全局(BIS)仍發布官方聲明,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並切斷華為試圖脫離美國出口管控的途徑。

這一對華為「卡脖子」的最新舉動,露出與中國高科技領域「脫鉤」的端倪。

針對美國此次限制升級,

5月16日上午,華為通過心聲社區發文稱: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就在一天前,5月15日,台積電在官網正式宣布,計劃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並運營一個先進的晶圓廠。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商務部堅稱台積電赴美建廠和美國對華為推出限制措施沒有關聯。

然而,這仍令人產生諸多聯想。

國產晶片龍頭獲大基金力挺

在重重包圍之下,「中國芯」產業的不斷崛起同樣不容忽視。

就在5月初,中芯國際回A的消息也引來市場一波震動,作為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的回歸無疑將改善公司現金流狀況,同時還會受益於代工訂單向國內轉移的半導體國產化紅利。

這也意味著,

在美國連續發出的封鎖禁令的背景下,國產替代的趨勢明顯,中國的半導體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將快速成長、通過融資擴充產能,晶片自主化新的一波浪潮來臨。

近期,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利好不斷。

據中芯國際最新公告,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多方同意分別向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及7.5億美元。

繼宣布將於科創板IPO後,中芯國際最新公布業績亮眼。

在電子行業相對慘澹的背景下,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達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為0.64億美元,同比增長422.8%。

受此影響,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千億港元。

作為當前備受期待的國產晶片龍頭中芯國際,其產業鏈上下游都有哪些公司?數據寶根據券商研報及上市公司整理出一份晶片產業鏈名單,其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南大光電、 匯頂科技、兆易創新、韋爾股份等布局了產業鏈的多個環節。

具體名單見下表:


美國主導晶片供應,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近些年來,美國先後多次通過各種手段對包括人工智慧、5G、安防技術、晶片等領域的科技龍頭公司進行制裁,中國科技的「缺芯之痛」也不時引發業內擔憂。

據國信證券統計,2018年美國晶片公司依然主導了整個晶片市場,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50%。

排名第二的是韓國,合計市場份額26%。

第三名的日本,合計市場份額7%。

中國大陸合計市場份額僅3%。

2018全球fabless晶片設計公司前十名公司中,美國占據6家,中國大陸只有海思,台灣有3家。

從晶片需求看,亞太地區占60%的市場需求,一是因為日本、韓國、中國大陸、 台灣地區擁有眾多IC下游產業,是全球工廠;二是亞太地區人口眾多,電子設備市場需求大。

相比國內巨大的晶片需求,國產晶片的份額則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作為科技領域的主導投資機構,國家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持續大力扶持中國本土的晶片產業,其一舉一動也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2014年至2019年,是國家大基金的一期,一期投資約60家企業,規模達到1387億元。

去年十月,國家大基金二期註冊成立,註冊資本提升至2041.5億元。

大基金二期主要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

就在5月14日,無錫高新區與阿斯麥公司(ASML)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擴建升級光刻設備技術服務(無錫)基地。

總部位於荷蘭的阿斯麥公司是全球晶片製造設備領導廠商,並且是晶片光刻技術的領導者。

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當地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需求,幫助客戶在持續提升晶片價值的同時降低製造成本。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處於一個非常時期。

阿斯麥光刻設備技術服務(無錫)基地的引入與此時擴建,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

阿斯麥有著核心技術,通過雙方強強合作,加速推進阿斯麥光刻設備基地擴建項目 ,將有助於加速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強鏈、補鏈和延鏈,更加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向總部化、高端化發展。

從過往的表現來看,儘管美國頻頻出招,資本市場上的半導體公司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近幾年來,A股晶片公司在國產替代及政策扶持的背景下,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科技牛行情。

數據寶統計顯示,在過去五年里,晶片概念股兆易創新、韋爾股份、聖邦股份、至純科技、卓勝微等累計漲幅均在10倍以上,成為同期A股漲幅最高的股票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