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中興,一本塵封的舊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樁4年未果的舊案,短短數日就上升到了大國間經貿摩擦的層面。

北京時間3月8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示,以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中興採取限制出口措施。

這個出口限制措施,是在規定的限制時期內,美國供應商在向中興出口任何商品之前,都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這些申請都會被拒絕。

對於美國的限令,中興已在官方發表聲明:1、作為深港兩地上市的全球化公司,中興通訊致力於遵循國際行業慣例及所在國法律法規。

2、中興通訊一直以來積極配合美國所有相關機構的調查,並將繼續保持合作態度,同時與有關各方保持溝通,致力尋求儘快解決事件的方案。

中國外交部方面也對美國的行為表達了鮮明的立場,稱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利用其國內法制裁中國企業。

中國商務部也態稱,中興公司一直在積極從事國際化經營,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美方此舉將嚴重影響中國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中方將繼續與美方就此問題進行交涉。

一本塵封4年的舊帳

本次事件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國翻出的是一本4年前的舊帳。

2012年路透社曾報導,中興與伊朗一家電信運營商「伊朗電信」簽下價值百萬美元的電信設備合同。

隨後,美國商務部稱中興涉嫌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後轉賣給伊朗,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開始對其展開調查。

更早的背景是,從2003年起,美國就因為濃縮鈾問題推動聯合國對伊朗發起軍事制裁,並逐步擴大到經濟、技術等領域。

到2012年,美伊關係持續緊張,美對伊的制裁範圍又從金融擴大到貿易、能源、人員等領域。

所以,中興與伊朗電信的合同,自然也被美國政府視為「非法」。

之後,雖然中興積極配合調查,但美國商務部一直沒有公布調查結果,外界對此事的關注也逐漸消匿。

然而時隔4年,美國商務部突然又把這個案子翻了出來,並且痛下限令,不禁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根據商務部官網的公示,美國商務部手握著的「證據」,是一份所謂「中興計劃向伊朗出口禁運產品的內部文件」。

請注意,是「計劃」,至於中興是否真的實施了這一計劃,公示並沒有說明。

而美國商務部所宣稱的「中興對伊朗出售的電信設備來自一些美國知名科技公司」,包括微軟、IBM、惠普、甲骨文、戴爾以及其他一些美國廠商則紛紛表示,對此合同並不知情。

沒有實打實的證據,突然玩這麼一出,美國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一場不言而喻的政治秀

實際上,這項「姍姍來遲」的限令,用意頗深。

稍微留心下時間點就會發現,本次制裁事件正好發生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的預選階段。

而從以往的慣例來看,每逢美國大選,中國相關問題就成了美國各路政客信手拈來的議題,在這期間頻繁提及中美問題更能引起媒體關注和選民興趣,這招屢試不爽。

翻看美國當前的執政黨——民主黨的資料就能發現,2008年,無論是希拉蕊、愛德華茲還是歐巴馬,其熱門候選人都對中國展示了強硬態度,主張「對中國進口產品實行更嚴格標準」、「對中國產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向中國政府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等等。

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情況又有些不同。

數據顯示,今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數出奇地多,超過16人,而民主黨在2015年末就只剩下3位參選者了。

在一眾候選人中,民眾呼聲較高、媒體關注較多的恐怕要數以下四位了(排名不分先後):

1、唐納德·川普:張口閉口都是「 China(中國)」的共和黨競選人。

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促出口、搶走美國製造業工人工作等;

2、馬爾科·盧比奧:對中國內政意見最大的競選人。

聲稱讓中國人獲得自由是美國的目標(「Freedom for the people of China must be our goal」) ,將中國看作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號召美國人「要確保21世紀是美國的世紀而不是中國的世紀」。

3、希拉蕊·柯林頓:擁有最多中美關係經驗的民主黨競選人。

4、伯尼·桑德斯:美國國會反華最積極的民主黨競選人。

他曾公開否認西藏是中國領土,早些年曾投票反對給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國待遇,還要求美國制裁所有賣給中國武器的國家,批評基辛格同中國建交和打開中美貿易大門的政策。

不難看出,這些熱門競選人的最大公約數,是對中國的強硬態度。

另外,與共和黨強調貿易自由不同,民主黨強調貿易和就業保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觸動美國社會危機感,執政的民主黨一直存在「外國產品占領美國市場」等思想。

如今共和黨對中國表示強硬態度,這輪執政快要結束的民主黨自然也要把面對中國的臉板得更厲害,為自己扳回一分。

於是乎,中興的舊案又被翻出來,就不足為奇了。

一輪技術實力的博弈

除了這次對中興的制裁,美國以類似的理由打壓、制裁中國企業的事件,並不少見。

最為著名的,是2011年的「337調查」。

當年,中興、華為與美國第三大電信設備商Sprint簽下超級大單,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斬斷既有合作。

之後,中興、華為公司連續遭遇5起美國「337調查」(美國依據其《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款,針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實施的調查),結果經歷長達兩年、耗費2億美元的艱難訴訟後,中興、華為勝訴。

2015年9月30日,紫光與美國西部數據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卻因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阻礙,不得不於2016年2月23日宣布終止收購計劃。

接二連三的案例,簡直讓美國官方出手打壓中國企業成了美國對華外交的一項「傳統」。

而這一「傳統」的背後,是中美兩國新一輪技術實力的較量。

眾所周知,美國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研發實力和製造工藝,在高科技和製造領域長期處於領導地位。

但進入21世紀後,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製造工廠」,國際話語權日漸增強。

2013年「稜鏡門」發生後,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IT行業力推「去IOE化」,在網絡設備、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不斷降低對國外進口高科技產品的依,自身的高新技術水平也在穩步提高,甚至在某些領域已達到領跑的水平。

以中興所處的通信業為例,雖然美國目前在3G\4G領域具備產業優勢,但在未來5G的發展道路上卻很可能被逆襲。

比如在不久前的2016MWC大會上,中興提出的Pre5G獲得了全球移動大獎「最佳移動技術突破獎」以及CTO選擇獎。

其中的CTO選擇獎是從6個移動專項獲獎中再次選出的「獎中獎」,中興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獲此殊榮。

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讓一貫敏感的美國開始緊張,畢竟技術實力強就意味著可能制定並引領一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在此背景下,祭出「高科技管制」大旗,通過打壓中興、華為等領頭企業,既有利於政治作秀,又有助於捍衛自己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一步損人不利己的棋

在公示限制措施前,美國商務部曾於3月5日向中興下達限令,中興隨後就此發出公告稱,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且由於此事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興股票也於7日開市起停牌。

對於商務部在官網「掛」中興的行為,3月8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再次做出強烈回應稱,「美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貿易限制,這不是一個處理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損人而且不利己。

如何損人不利已?

從中興的角度看,美國商務部的舉措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中興產品在美國的銷售,還會限制中興從美國供應商那裡獲得晶片和傳感器等智慧型手機關鍵零部件,進而影響中興全球的製造和銷售鏈條。

那麼,限制中興,美國企業就能受益嗎?

表面上看似乎能,比如思科,思科是中國IT行業「去IOE化」受影響最大的美國科技企業。

所以思科股票應聲上漲,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實際上,在當前科技產業鏈全球化協作日益緊密的時代,所謂「唇齒相依」,中興被制裁,也讓諸多美國供應商也跟著吃了不小的虧。

有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稱,近幾天來,美國晶片市場股價整體跌幅較大,與中興相關的美國供應商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財務打擊,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高通和英特爾,僅高通一家就將損失4000萬美元利潤。

如果說高通和英特爾即使丟掉中興的訂單,也能從其他終端廠商那裡補上。

那麼其他一些更依中興的元器件供應商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制裁事件發生後,美國光器件供應商Oclaro股價已下跌15%,遭遇兩年最大下滑;另一家矽谷新貴高速光模塊公司Acacia由於持有的中興訂單占到自身銷售的一半左右,未來IPO很可能受到影響……

一些代表美國科技公司的貿易團體已經指出,美國商務部的舉措很可能損害其經濟利益。

上升到國家層面,即便美國制裁中興「自有邏輯」,但從長遠角度看,這明顯也是一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臭棋。

資訊技術及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總裁阿特金森(Rob Atkinson)在接受道瓊斯採訪時就表示,限制對伊拉克等敵國的武器和武器相關技術出口是一回事,但通訊設備是一項通用技術,並非軍事技術,即便他們不從美國進口,也會從其他地方進口,這會導致美國科技行業的競爭力下降。

對於美國而言,要想真正壓制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勢頭,最應該寄希望的就是美國本土企業,通過符合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規則的手段來獲得領導地位,而不是走這一步註定「雙輸」的棋。

一個可能似曾相識的結果

事情最後如何收場?或許從美國對其他國家科技企業的類似舉動,能管窺一二。

2012年5月25日,路透社報導稱,瑞典行動網路設備製造商愛立信由於違反美國對古巴的出口禁令,子公司將遭到175萬美元罰款。

路透社根據其獲得的一份和解協議透露,愛立信巴拿馬子公司私自將古巴的破損設備去除可識別標誌並偽造文件後運到美國整修,修好後再經巴拿馬運往了古巴。

於是乎,美國不滿,開下罰單。

對於中興而言,出口限制的制裁的確過於苛刻,當然也不一定就沒有轉機,中興仍保有上訴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請美國供應商申請出口許可,並與美國政府積極溝通,表現出「悔悟」之意。

而考慮美國供應商受到的傷害,本次事件更有可能的結果是,通過中美雙方的調查與談判,促使美國減輕制裁力度,只禁止部分而不是全部美國產品的出口;再或者,採用對愛立信相同的手段,開出一定金額的罰單,了事。

不過,無論本次事件以何種結果收場,都必須看到,雖然中國整體技術實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許多關鍵領域仍缺乏自主能力,這種對外國供應商的依無疑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比如,雖然我國擁有運算速度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天河2號」,但其使用的卻是英特爾晶片。

就在前不久,美國政府還來了一招「釜底抽薪」,英特爾晶片被禁售給中國的超級計算機項目。

中興、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也面臨著這樣的威脅,雖然在通信設備領域已經部分領先,但設備的某些底層元器件和晶片,仍舊依美國、日本等供應商,而且這種情況短期內還無法扭轉。

因此,除了依靠國家外交層面的支持和保護,加快發展自主核心技術,增加自身在對外貿易中的遊戲籌碼,應當成為中國高技術企業的當務之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