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騰訊,到底誰才是亞洲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一段時間,到底誰才是亞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成了問題,一會兒是騰訊,一會兒是阿里巴巴,皆因股市、匯市的變動。

當然,媒體比較的標杆始終不變,那就是在分析的時候都會踩上中國移動。

毫無疑問,騰訊與阿里巴巴都是這兩年成長最快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僅僅是在中國,即便放眼全球,這兩家公司也毫不遜色。

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騰訊與阿里兩家網際網路公司領跑亞洲的格局還會持續,這也打破了過去傳統行業巨頭輪流坐莊的局面。

從世界範圍看,這與全球市值最高公司長期由蘋果、谷歌、微軟等網際網路公司占據的趨勢趨同。

騰訊的起步相比阿里巴巴更早,甚至比中國移動都要早很多,算是叱詫風雲的第二代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能一直延續到今天,比同時代的其他應用要幸運的多,關鍵原因是其在幾年前的輿論風口浪尖後實現了轉型,即便電商等業務不成功,也依靠微信的崛起穩固了局面。

至於阿里巴巴,應該是在最近五年才成長起來的後起之秀。

按照媒體的說法,阿里核心電商之外的三大板塊實現了「履帶式前進」,即:2017至2019年,當下已估值60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領跑;2019至2021年,由阿里雲接棒;2021年至2024年,菜鳥將挑頭。

財報顯示,電商仍是阿里巴巴營收的大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

2016年7月,騰訊牽頭以大約86億美元收購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表明其在遊戲道路上越走越遠。

騰訊二季度財報中,遊戲收益越發重要,其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2%至人民幣171.24億元,是所有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業務。

手游收入約為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4%,增速遠超其他業務。

專家預測,在全球996億美元的遊戲市場中,騰訊將獨霸13%的份額,同時也預示,騰訊未來七成以上的收益將來自網遊。

我們得看到,阿里巴巴著眼於商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依靠大數據和電商業務來實現變現,而騰訊選擇用最擅長的遊戲業務完成在社交和媒體內容領域的變現。

兩家公司都在構築全面的業務生態系統,但從長遠來看,騰訊的業務更為單一聚焦,而長期過度依賴遊戲變現,很可能已經成為騰訊最大的壓力。

在這場誰才是亞洲第一的爭奪中,中國移動算是當了標杆,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以超越中國移動來說事。

如果說,這些公司與中國移動有比較的可行性,主要是因為用戶都非常廣泛、收入也很高,但其實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都自己的強勢業務上的「壟斷」份額都遠遠超過中國移動。

不過,所謂的超越中國移動,也僅僅是在股市上,公司的營收與利潤,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即使捆綁到一起,也與中國移動相差甚遠。

以騰訊為例,今年上半年騰訊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均不到中國移動的1/3,但是騰訊的市盈率(51倍)卻是中國移動(15倍)的三倍多,這就是資本市場對於電信與網際網路兩種產業發展的不同認知導致的。

在關注騰訊與阿里巴巴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百度。

雖然現在百度的市值只有600多億美元,可營收與利潤卻並不低,而且搜索業務極其穩定,作為一家以技術立足的公司,在度過了轉型的痛苦時期之後,其未來不會比騰訊差多少,在阿里巴巴和騰訊股價連創新高的背景下,百度的股票行情很可能迎來一撥高潮。

在未來,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科技公司與逐漸與其他公司在股市市值上拉開差距,很可能在中國前五的公司都會變成科技企業,這總比房地產企業占據頭牌對社會有更多的益處,也更加健康,至於是騰訊領頭還是阿里巴巴占先,就要看未來三五年的布局與實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阿里市值登頂亞洲,馬雲未來想做什麼?

摘要·在亞洲市值最高公司這個位置上,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日本豐田等傳統巨頭曾輪流坐莊,阿里和騰訊的崛起則實現了網際網路公司的突破。·從核心電商,到支付與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大文娛、智能物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