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市值登頂亞洲,馬雲未來想做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

·在亞洲市值最高公司這個位置上,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日本豐田等傳統巨頭曾輪流坐莊,阿里和騰訊的崛起則實現了網際網路公司的突破。

·從核心電商,到支付與金融、大數據云計算、大文娛、智能物流網絡,阿里巴巴在十年間「再造」了幾個阿里巴巴。

美國時間2016年9月16日(周五收盤),阿里巴巴集團(股票代碼:BABA)在紐交所股價上漲0.18%,收盤價104.64美元,市值約2664.13億美元。

在亞洲所有上市公司中,阿里的市值穩居首位。

兩年前,美國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

根據新浪財經截至2016年9月16日的數據,阿里市值2664.13億美元登頂亞洲第一,騰訊2560.03億美元緊隨其後,中國移動2494.13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2334.83億美元,分列三四位。

此外,目前市值在2000億美元上下的亞洲公司還包括韓國三星、中國石油、日本豐田。

值得玩味的是,在亞洲市值最高公司這個位置上,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工商銀行、日本豐田等傳統巨頭曾輪流坐莊,阿里則實現了網際網路公司領跑亞洲的突破。

這與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由蘋果、google、微軟等網際網路公司占據的趨勢趨同。

以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或許已到出海登上國際競爭舞台的時候。

馬雲的「履帶式前進」規劃

同屬阿里系的螞蟻金服最近一輪融資也達到600億美元估值,這幾乎已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榜單上處於第二陣營的百度的全部市值。

而且,按照目前的勢頭,螞蟻金服一旦上市,市值極有可能超過百度。

可以說,單從市值來看,阿里已領先騰訊至少一個百度的身位,而其他所有網際網路公司與阿里和騰訊,都隔著超過幾乎2000億美元的遙不可及的距離。

除了市值絕對領先,更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近十年的持續布局,阿里初步構築起完成的生態體系。

從2017年財年第二季(指自然年2016年4月1日至6月30日)財報披露的數據可以看出,電商仍是阿里營收的大頭,但其中最受投資人關注的是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被明確為「新三大引擎」。

核心電商之外的三大板塊,恰好體現了馬雲對阿里業務「履帶式前進」的規劃,即旗下業務輪流領跑,按照計劃:2017~2019年,當下已成6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2019~2021年則由阿里雲接棒;2021年~2024年,菜鳥將挑頭。

如同運動員接力一樣,阿里系業務將輪流接棒。

中國網際網路版圖的兩極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版圖的兩極,阿里與騰訊正沿著兩條迥然不同的道路前進。

阿里著眼於商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而騰訊選擇用最擅長的遊戲業務完成在社交和媒體內容領域的變現。

騰訊二季度財報則以遊戲收益最為矚目,按照馬化騰自己的說法:「布局全球手游,這是我們的主業」。

2016年7月,騰訊約86億美元收購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 ,騰訊全年遊戲收入將因此暴增至約130億美元。

這也預示,騰訊未來七成以上的收益將來自網遊。

美國《財富》雜誌由此斷言:「騰訊將不再以社交媒體巨頭的形象示人。

如果說騰訊正在無限接近「全球最大遊戲公司」的目標,阿里則把自己的未來定位為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和網際網路商業構築基礎設施、並升級成為全球網際網路商業形態的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

這一目標可以通過今年9月初G20期間馬雲全力倡議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台)看出。

eWTP最終被寫進G20公報,WTO總幹事阿澤維多特地造訪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向馬雲表達希望「攜手努力」升級國際貿易規則。

這被坊間視為阿里作為一個中國國家級企業全面走向國際化的真正發端。

按照馬雲的提法,阿里已將未來目標著眼於全球:「為一千萬家企業提供生存、成長和發展的平台,為全世界創造一億就業機會,為全世界二十億消費者服務」。

附:一張圖看懂阿里戰略生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阿里巴巴和騰訊,到底誰才是亞洲第一?

最近一段時間,到底誰才是亞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成了問題,一會兒是騰訊,一會兒是阿里巴巴,皆因股市、匯市的變動。當然,媒體比較的標杆始終不變,那就是在分析的時候都會踩上中國移動。毫無疑問,騰訊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