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經躋身世界前百強,任正非為何發出「華為冬天又來臨」的警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27日,華為發布2017年的上半年年報,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

其中,消費者業務的收入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1500億左右,同比增長不到2%,運營商業務仍然占據華為銷售收入的半壁江山。

最近,美國《財富》雜誌發布了2017年世界500強名單,華為以785.1億美元(5206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首次打入前百強,排名第83位,較2016年的第129位上升了46位。

在世界500強中,華為比原來的全球通信設備的霸主愛立信領先336位。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一直被視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權威榜單,每年發布一次。

2016年,華為的全球銷售收入達到5206億元人民幣。

5206億元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如果把華為的年銷售收入和別人比,5200億約占深圳市2016年GDP總額(1.95萬億)的37.3%。

相當於1.5個聯想、5個格力電器、5個中興、5個阿里巴巴、6個比亞迪、6.5個小米;超過了BAT的總和;約等於萬達+萬科。

和華為自己比,5200億相當於2012年銷售收入2202億元的2.36倍,而且華為約有65%營收來自海外。

目前,華為有18萬多員工,在海外設有17個研究中心,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BrandZ發布的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中,華為以203.8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穩居百強榜前十,排名第6位,相比去年提升了1位 ,同時成為「全球化最快中國品牌」。

在「BrandZ 2016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里,華為綜合排名已提升至TOP 50。

面對如此驕人的業績,任正非沒有絲毫的欣悅感和成就感,近日,他在華為內部發出警示:「要適當降低銷售規模準備過冬,對華為來說,冬天已然來臨!也不再是員工的危機意識教育。

任正非是一位具有危機意識的企業家,每隔四五年,他就拉響「冬天的警報」。

我們還清楚記得2000年任正非寫的一篇在業界流傳甚廣的文章——《華為的冬天》。

任正非在文章中寫道:「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

鐵達尼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我們怎麼辦?」針對16年前的一個設問,華為其實每年都在嘗試自己命題自己作答,以延緩這一天的到來。

前20年,華為是以「以規模為中心」,因為那一階段全球通信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只要有收入就必然有豐厚的利潤,搶到規模就一定有錢花。

但全球通信行業近幾年發生了巨大改變,收入和利潤不再可以劃等號。

2008年華為的經營主導思想由以規模為中心轉向有效益的增長,提高人均效益。

2009年任正非又提出新的要求,每個代表處,每個地區部,每條產品線,都必須以正的現金流、正的利潤和正的人效益增長為中心,並以此作為幹部的考核依據。

但情況一直不樂觀!

據華為2016年度財報顯示,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

2016年華為投入研發費用達764億元人民幣。

根據財報數據,華為的凈利潤增長也出現了大幅下挫。

2016年,華為凈利潤率是7.1%,僅獲得0.4%的微增,2015年華為凈利同比2014年增長了33%。

華為去年的財報一發布就引發熱議,華為為何有世界級的研發投入,沒有世界級的研發產出?研發投入是否過度?

當然,更多挑戰來自華為內部。

有一些員工問,華為研發投入那麼多錢,到底做出了什麼東西?值不值?

2017年6月,任正非連續4天出訪德國、波蘭、泰國和俄羅斯4個國家,開始強調含義相近,但更為嚴謹的一個概念——有利潤的增長和有現金流的利潤。

任正非在與德國代表處交流時,分析說:「在全球經濟不好的前夜,運營商日子不太好過的情況下,不能逼著增長,否則會被逼死,要保證盈利,渡過難關,以後就可以撿貝殼。

不要著急著撐大規模,否則太虛會被風吹走,要用『健康的方式』渡過這場災難。

任正非所說的「健康的方式」,就是「有利潤的增長和有現金流的利潤!」以確保華為在整個冬天都有小棉襖禦寒。

為此,任正非要求:「泛網絡的銷售規模可以降下來,合同質量不好的就不要簽了,收入下降就要減低費用」。

任正非認為,近一兩年終端業務、企業業務還會增長,華為的收入規模總額還會有增長。

由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確保活下來,不要著急。

消費者業是華為三大業務中發展最快的。

2016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1.39億部,但任總對消費者業務的利潤並不太滿意。

從2017年開始,消費者業務變增長為「有質量的增長」, 堅持以利潤為中心,堅定不移打造高端品牌,狠抓精細化運營。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強指出,「2017年是精細化運營變革年,一切要以利潤為中心。

要從各級組織、從每個人、每個細節點滴上提升效率要效益,嚴控成本與風險,健康發展。

2017年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達到7301萬部,同比增長20.6%。

華為在中國市場上份額占據23.3%,這意味著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增速繼續跑贏大市。

目前,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銷量雄居第一,穩居全球市場前三強,終端利潤同比明顯提升,但機會和風險同在。

另據最新調研數據顯示,華為在中國、墨西哥、波蘭、埃及、印尼等國家的綜合服務滿意度均排名第一。

在德國的手機售後服務表現排名中,華為超過三星位列第二,僅次於蘋果。

余承東表示,「2018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真正走向崛起之路的元年,「我們馬上要衝擊400億美元的年收入,再往後就是向500億美元邁進,這個非常大的考驗。

然而,由於華為終端產品過分追求技術領先,P10成本比P8高出很多。

余承東稱,由於質量提升成本增加,利潤壓力很大。

其實,在成本控制方面,華為某些產品已超越三星、蘋果。

那麼,高速增長的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是否有可以引領華為走出冬天?

藍血研究院院長咔嚓在「藍血研究」公眾號發文認為,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企業業務的體量還非常小,每年即使保持40%左右的增長,要達到2000億的規模也是5年後的事情;何況企業業務門檻沒有運營商業務那麼高,華為需要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激烈競爭和利潤更比紙薄的現實。

華為內部分析認為,消費者業務也難言樂觀。

終端業務偶然性很高,長期來看風險很高。

賣硬體最苦逼的莫過於賭錯一兩款產品,同樣如此,華為只要出現一兩個型號的手機賣不出去,或者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庫存就足以消滅一年的利潤,甚至萬劫不復。

華為並不是蘋果手機的單一款式,而是多品牌、多款式,器件種類繁多,升級換代又快,零部件歸一化建設很難,要達到任總要求的「印鈔票」那樣的標準化更難。

任正非認為,「冬天,是大自然四季更替的自然規律,華為如想長盛不衰,也必須學會過冬。

首先要從思想上冷靜下來,不盲目發展,不盲目創新,去除浮躁和自大,多踩剎車。

二是藉此慢下來的機會,調整好核心團隊和員工隊伍,保證戰略陣形不亂。

三是將成本降下來,再降下來。

四是與運營商共患難,共進退。

7月12日,任正非在華為2017年三季度區域總裁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ICT行業仍有前途」,這個調子表明華為繼續堅持聚焦主航道的決心未變,下一步加大在雲上的投資是必然。

但是產業環境惡化是骨感事實,作為全球商界將「戰略上頂天、市場上落地」二者結合最好的戰略管理家之一,任正非提出「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適當收縮業務,不展開太大的進攻面」,並明確要「收縮有的產品線」, 下定決心,向主航道聚焦。

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適當收縮業務,不展開太大的進攻面。

處處設戰場,可能處處都攻克不下。

華為內部員工猜測是由於多年疲軟而被稱為「大爺軟」的軟體產品線。

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任總在此次會議上提出了華為最新的戰略:一是網絡架構極簡。

網絡極簡,一切為了連接,返璞歸真的產品才是最牛的產品。

未來估計真的只有少數廠商才能活下來了,因為大部分的產品,特性,除了使網絡更加複雜,並沒有給信息本身帶來更多的價值。

華為將網絡極簡作為最新戰略,也許會創造一個全新的全聯接時代。

任總認為,「未來信息社會是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

萬物感知,我們做不了太多;萬物智能,我們想做一些,但可能力不從心;萬物互聯就是網絡連接,我們應該能做出成績,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

同時推行大能力中心與小作戰單元相結合的組織改革。

把中央集權(資金管理權、帳務管理權、審計權)的監管體系,直插到底,建立起邊界,充分把經營權下放給作戰隊伍。

任總強調,「在組織結構改革過程中,華為堅持經營權繼續下放不動搖,監管權上移。

監管也要以多產糧食為中心,沒有純粹的監管。

在改革過程中,各個口都要積極支持。

希望大家不要胡亂作為,越有權,越要謹慎。

華為的變革要朝著多產糧食的方向前進,多產糧食,才能加強對未來的投入,抓住機會窗。

我們選擇了主航道,只有在這個領域,我們才能聚焦能力,才有希望。

有人說,未來三年是困難時期,那三年後不就一片春光明媚嗎?在這個時期,我們不能以銷售收入為導向,胡亂做爛合同,讓我們陷入泥沼。

當春天來臨時,如果我們的腳還陷在泥沼里,那就無法欣賞美景。

大家要看到上海務虛決議的本質,就是要做到領先世界,每個人都要有領先世界的視野,重新定位、認識自己的崗位。

居安思危,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冬天,對華為來說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華為沒有走到惡性化的邊緣。

帶領著隊伍在微光中前行,相信迎接的一定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作者簡介】

余勝海,1964年生於湖北隨州,資深媒體人、著名財經作家、北京大學特邀研究員,長期從事高端財經人物訪談和中國經濟、商業史、企業管理、商業模式和企業案例研究,著有《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非常道》《華為還能走多遠》《能源戰爭》《絕不雷同:小米雷軍和他的移動互聯時代》《企業家大敗局》《變革時代》等十餘部,其中多部作品在國內獲獎並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手機2016年出貨1.39億部 利潤偏低

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公布了2016年全年業績,預計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7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智慧型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同時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也透露了華...

華為上半年銷售收入 將近愛立信三倍

華為又交出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7月25日,華為發布2016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顯示,華為上半年的銷售收入為2455億元人民幣(約368億美元),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數據顯示,華為20...

HUAWEI(華為)公司到底有多強大!

浮想科技動態華為,世界五百強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國民營企業。由任正非著手創建。發展至今規模宏大,小編帶大家看看華為的規模 華為於1987年正式註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

華為發布2016年財報:手機出貨量1.39億部

驅動中國2017年3月31日消息 華為剛剛發布了2016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華為在2016年各項數據穩健增長,其中消費者終端業務,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華為業務中重中之重。雖然銷售收入增長明顯,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