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6日,針對聯想「5G投票」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聯合發布內部信,說明「5G投票」的實際情況和調查結果。

同時,華為也做出澄清聲明。

對於這次事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5G的市場和戰略價值,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研發相關技術,並爭取獲得發言權,聯想被冤枉的背後,是對中國企業關係的挑撥,而這折射出的則是中美歐之間的5G大戰。

投票門

北京商報記者對這幾次投票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梳理。

在3GPP進行5G標準化的進程中,關於信道編碼的決定是兩次會議上分階段做出的。

第一次會議是2016年10月在里斯本舉辦的RAN1#86bis。

這次會議只對eMBB場景下的數據信道編碼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會上有三種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被提出,分別是高通、三星、阿爾卡特-朗訊-上海貝爾等企業主推的LDPC和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以及愛立信和幾家日本公司推薦的LDPC+Turbo code組合方案。

出於對自身有技術儲備和專利的考慮,聯想選擇了支持LDPC。

這次會後,出於「戰略」上的考慮,聯想改變了對Polar碼的看法,從而在下一次於美國Reno舉行的RAN1#87會議上給予了華為Polar碼全面支持, 對華為數據信道的短碼和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都投了贊成票。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投票是決定技術走向的,最後被選用標準的企業,在5G商用之後獲得的專利費會更多。

據了解,「信道編碼」是5G通信標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於晶片實現和專利費用都有很大影響,各個公司都對此給予了極大關注。

在3GPP制定5G標準的過程中,有三種編碼方案被推出,分別為Turbo code(渦輪碼)、LDPC code(低密度奇偶校驗碼)和Polar code(極化碼)。

主辦方3GPP是一個在全球範圍通信領域有強大影響力的行業協會,由於成立早,成員範圍幾乎涵蓋整個行業,在業內基本充當了「協調成員矛盾、指定新的規定和協議」的角色。

內部信

聯想「5G投票」事件源於幾天前知乎上的一篇問答,答主表示在某次5G標準投票中,聯想將票投給了高通的方案,導致華為的方案以微弱劣勢落敗。

一時間,外界對聯想進行了口誅筆伐。

不過,對此次事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時隔兩年再次被外界翻出是有幕後推手。

為此,聯想及時發布了內部信說明情況。

柳傳志與楊元慶聯合發布的內部信主題為《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

信中指出,在整個投票過程中,聯想集團代表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最基本的原則,即維護自己企業的利益;還有一個更高的原則是注重大局,也就是國家和行業發展的整體利益。

經過詳細調查及各方求證,柳傳志認為聯想的投票原則沒有問題,執行也沒有問題。

柳傳志提到,在5G數據信道方案第一輪投票的時候,聯想集團基於自身前期技術和專利儲備,選擇了LDPC技術方案。

在第二輪投票時,聯想集團綜合考慮國家整體產業合作、創新與發展,選擇了公司之前沒有太多技術積累的Polar碼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稱,聯想和摩托羅拉在數據信道方面倒向高通主導的LDPC碼方案,導致華為主導的Polar碼方案以兩票之差落選。

業內人士認為,聯想第一次在數據信道長碼上的投票之所以選擇LDPC,是因為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之前一直在做LDPC方向的布局,因此手裡有一些專利儲備,投票也是跟自己的利益一致的。

但實際上,在數據信道長碼上所有公司都支持LDPC方案。

聯想和摩托羅拉移動的兩票對華為Polar碼在數據信道長碼上失利沒有實質影響。

在接下來得數據信道短碼投票上,聯想和摩托羅拉在表決上都對Polar碼投了支持票,但Polar碼方案最終落選。

除了在數據信道短碼上的支持,聯想和摩托羅拉在隨後的eMBB控制信道編碼方案上同樣也對Polar碼方案毫無保留地投了支持票,幫助華為扳回關鍵的一局,成為5G eMBB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單純從商業利益的角度考慮,聯想和摩托羅拉在數據信道的短碼方案上也應該選擇LDPC碼方案,因為聯想和摩托羅拉自身在LDPC碼上擁有更多的技術積累。

在這種背景下,聯想和摩托羅拉仍然選擇支持華為主導的Polar碼,實際上是維護中國5G產業的整體利益。

標準戰

聯想的內部信看似只是對企業的澄清,但就像柳傳志在信中所說,一個技術領域事件,時隔近兩年突然間被人翻出來並不斷發酵,這是偶然事件,還是被人利用,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在業界看來,這件事背後不排除有一些自媒體自我炒作的嫌疑,但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了中美歐之間的5G大戰,聯想被冤枉的背後,實則是對中國企業關係的挑撥。

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認為,2018年是5G進入國際標準的重要節點,首版5G國際標準將於6月發布,這個節點出現風波,一定是有幕後推手的,並且是利益相關方。

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從整體行業生態來看,全球5G標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歐三方企業陣營的競爭和角逐,目前三方力量處於大致平衡狀態。

如果中國5G企業間團結局面因外部力量和不實信息的干擾而被破壞,很可能將打破這個平衡,導致中國企業在5G標準制定中處於極為不利的位置。

據悉,由於較早展開研發,並形成了廣泛的產業合作,目前國內的5G技術水平在多個領域和國外企業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具有明顯優勢。

而從此前國際組織的評估來看,我國也已具備了主導5G標準制定的能力。

此前公布結果的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在發展5G的競賽中,中國略微領先於韓國和美國。

設在美國的無線網絡運營商行業協會CTIA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自動駕駛汽車、遠程醫療和其他技術所需的這種超高速無線網絡系統的部署方面,美國落在了後面。

據悉,本次風波中,由華為牽頭力薦的Polar碼方案已成為5G eMBB(增強移動寬頻,主要應用場景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

3GPP計劃在今年6月公布5G的首個標準規範,通信標準涉及不同場景、不同信道,會涉及到多個技術方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