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不是「哄蒙」,多點耐心才能做出好產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鴻蒙作業系統,國人很期待,而華為一次次對鴻蒙作業系統表述的變化,顯得撲朔迷離,這種熱情也出現了分支,有人提出了質疑。

在美國的打壓下,面對google對android的GMS斷供,華為態度是一貫的,一直期望手機繼續使用android,繼續留在android生態中,如果美國堅決不讓華為使用,華為才會啟用備胎計劃,安裝自己開發的作業系統,但這一舉動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眾所周知,google的GMS套件對於國內市場來說,本來就不能使用,但是對於國外用戶是必不可少的,google斷供,影響的是國外市場,從最近陸續放出的數據來看,這種影響已經逐步顯現出來。

華為想留在android陣營主要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谷歌斷供,對國內市場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而對國外市場的影響非常大,沒有谷歌套件的android缺失了很多服務,而習慣用這些服務的海外用戶肯定會選擇其他品牌手機。

雖然華為也在努力減輕由此造成的影響,比如鼓勵開發者進入華為應用商城,但收效甚微。

隨著局勢的變化,華為對作業系統定位的表述的確在前後有些變化,而人們的焦點始終沒有離開鴻蒙作業系統,因為這似乎成為一個關鍵。

人們已經忘記了方舟作業系統,實際上很多人把鴻蒙和方舟等同起來,而從華為公開透露的信息,包括在國內外商標註冊機構網站上的註冊信息來看,都顯示出兩者的定位不同,一個是臨時應急,一個是戰略的一部分,方舟是應急,鴻蒙是華為管道戰略的一部分。

隨著華為對作業系統表述變化,一部分人始終相信華為,而另一部分人顯得沒有耐心,質疑鴻蒙就是「哄蒙」。

然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業系統非一日之工,我們雖然可以理解那些質疑華為在「哄蒙」的人的焦急心態,不過,反觀我們的歷史,很多事情不就輸在心太急,今天播種明天就想收割,不適合科研。

結合google於近期推出的Fuchsia作業系統,我們發現,其實已經研發數年的華為鴻蒙作業系統和Fuchsia的定位一樣,都是在5G基礎上能發揮最優效果的物聯網作業系統。

如果按照正常發展速度,在5G推出3年,形成完整的生態以後,手機由現在的網際網路的一個終端逐步過渡為物聯網的一個胖節點時,才會同步將現有的android為替換為谷歌的Fuchsia和鴻蒙,看來android本來就是一個即將被替代的作業系統,因為手機的角色變化了,對系統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任正非曾經說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形成生態,我們判斷他所說的生態,並非指手機生態,因為手機生態即將融入另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中,那就是物聯網生態系統,手機生態只是物聯網生態中的一部分。

這次危機,至少把手機更換作業系統提前了3年,不僅逼著華為拿出本來不是為了手機開發的鴻蒙,還逼著谷歌提前推出Fuchsia。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華為是以方舟作業系統(不是方舟編譯器)作為臨時應急的手機作業系統,而鴻蒙一直就是定位於下一代的作業系統,的確不是為手機而生。

如果沒有美國的打壓造成谷歌的斷供,按照既定計劃,3年後華為才會開始逐步推出,並建立鴻蒙作業系統立生態。

而現在最有可能的是,隨著局勢的緩和,鴻蒙爭取了幾個月的時間,雖然不是為手機而開發的鴻蒙已經可以用於手機,方舟就沒有必要啟用,如果危機加劇,就會提前推出鴻蒙替代android。

之所以那麼多人關心華為的鴻蒙,一方面是對華為寄予期望,在國內做手機的公司中,華為不是唯一有能力研發作業系統的,但可能是唯一有希望形成生態的,因為華為的產業鏈需要作業系統。

一個公司面對一個國家的打壓,沒有屈服,雖然業務在收縮,但沒有休克,為了生存,華為可能在某個階段使出一些計謀,沒有必要上升到道德層面,要知道,生意是生意,道德是道德,只要合法經營就沒有問題。

看看歷史,多少事情就是太急功近利出了問題,今天栽樹,明天伐木,既不現實,也不符合規律,這種心態永遠也無法強大起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鴻蒙OS應用的三大預測

《秦並六國平話》卷上寫道:「鴻蒙肇判,風氣始開」,在這裡「鴻蒙」一詞有著初創、開闢、全新的意思。華為把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命名為「鴻蒙」,其用意不言而喻——它將會是華為的嶄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