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生存」下的華為以及全球產業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情況。

」今天(5月21日)上午9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這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15日宣布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要求任何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特批後,任正非首次接受國內媒體採訪。

任正非堅稱,華為的5G絕對不會因此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同時,任正非強調,華為並不會輕易狹隘地排除美國晶片,而要共同成長。

但是如果出現供應困難的時候,華為也有備份。

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媒體採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在回答「現在的華為是否面臨更困難局面」的問題時,任正非透露,事實上,華為一年前就受到美國實體管制了。

不過他強調,「此事起因在於美國政客,這件事不關美國企業什麼事情。

任正非在採訪中也首次談到華為「備胎」計劃,並表示當前的形勢雖然艱難,但也能刺激中國踏踏實實發展電子工業。

同時他強調,「發展晶片,光砸錢不行,還要砸人」,儘管中國人才濟濟,但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接下去華為更要在全球尋找人才,擁抱這個世界、依靠全球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一則華為海思工程師社會招聘信息也在今日發布,並迅速在社交媒體閱讀量破10萬+,引發大量關注。

據悉,海思此次招聘面向全社會,招募數字晶片設計、模擬晶片設計、晶片封裝設計等半導體領域工程師,工作地點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地。

目前,華為海思還繼續招募麒麟(Kirin、Balong 5G)等晶片工程師,並針對AI晶片招募算法工程師。

深度牽動全球供應鏈

在華為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占有相當大比重的美國企業,同樣也是深度受到此番禁令影響的企業。

分析指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將使美國矽谷產業鏈損失數百億美元。

5月17日美股收盤時,英特爾、高通、博通、美光、思佳訊、科爾沃、西林克斯和新飛通等華為在美國的供應商股價持續走低。

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的華為,IDC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就達到5,910萬部;2018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部。

其中每部華為智慧型手機中,三分之一的零部件來自於美國的供應商。

信息通信技術(ICT)行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

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去年底曾透露,華為在全球擁有13,000家供應商,供應鏈遍布中國、日本、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地區。

去年全年採購支出達700億美元。

其中,約110億美元零部件來自於高通、博通等美國晶片供應商,同時也包括微軟和谷歌安卓等美國軟體服務公司。

華為同樣也是這些海外供應商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比如,華為向高通的採購占到高通總收入比重的接近10%。

據任正非在今天的採訪中透露,華為每年採購高通5,000萬套晶片。

而華為禁令之後,高通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股價下跌近5%。

美國光模塊企業NeoPhotonics幾乎一半的收入貢獻自華為,過去5天裡其股價已跌去36%;美國光電器件製造商Lumentum收入的15 %來自於華為,該公司股價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下跌近20%。

華為的其他供應商還包括賽靈思、Qorvo以及Skyworks Solution,這些公司股價上周最後兩個交易日也都出現10%以上的大幅下滑。

周一盤前,上述公司股價也都出現2%至8%的大幅下跌。

美國以外的供應鏈企業也同樣開始受到影響。

日本圖像處理公司Morpho、台灣公司南亞科技自5月15日以來股價跌幅達5%。

但與之形成一定對比的是,本土的華為概念股則在20日掀漲停潮,三川智慧、興森科技、實達集團、激智科技、華天科技、誠邁科技、新亞製程、茂碩電源、力源信息、星星科技、捷榮技術、華星創業漲停。

分析指出,一部分原因是,美國「斷供」使得國內產業鏈對華為的重要性增加。

同時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5月17日凌晨發布致員工信,表示「華為保密櫃里的備胎晶片『全部轉正』」。

對於本土電子產業鏈也是一大積極信號。

催生國產替代機會

根據華為與去年11月在深圳舉辦的「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公布的92家核心供應商獲獎名單,美國有33家,中國大陸25家,日本11家,台灣10家,其他地區13家。

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占有25家供應商排名第二,美國有33家供應商排名第一。

其中大陸供應商的細分行業包括線纜、手機結構件、顯示屏、連接器、攝像頭模組、光模塊等。

研究機構中信建投電子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此次貿易摩擦升級,將催生電子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機會。

中信建投電子認為,考慮到華為2018年即已啟動供應鏈去美國化,且過去幾個季度加大備貨及對本土供應鏈的扶持力度,對供應鏈的影響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同時建議從中長期角度關注電子行業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的投資主線,並且看好核心晶片、高端面板、設備和材料等領域國產化機會。

同時,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界來說也有好的一面。

華為遭美出口管制凸顯自主可控重要性,半導體國產化有望加速。

根據財報,海思半導體2018年營收實現76億美金,年增長幅度34%,位列全球IC設計第五。

其旗下處理器、基帶/基站晶片、音視頻編解碼、電源管理IC、WIFI/藍牙模塊、射頻收發器、LNA等已具備自供能力。

其中,麒麟晶片在華為自家智能機份額已超75%。

中信建投電子梳理了去年華為從美採購的110億美元零部件產品,發現其中對射頻前端(Skyworks和Qorvo)、FPGA(Xilinx)等依賴較重。

而存儲器、CIS、傳感器等方面則主要來自非美系供應商,供應鏈較為安全。

同時,中信建投電子表示看好紫光國微(FPGA)、兆易創新、北京君正(存儲/MCU)、韋爾股份(CIS)、揚傑科技/士蘭微/聞泰科技/捷捷微電(分立)、唯捷創芯/卓勝微/漢天下/無錫好達(射頻),中芯/華虹/華潤/三安光電(晶片製造)等國內廠商機會。

不過,該機構同時也指出,中國通信產業鏈中上游核心器件的各項工藝及技術逐步成熟,但在高端晶片和元器件領域仍難找到國產替代;中國電子產業鏈中,中國電子廠商尚處於附加值(一般組件、重要組件)較低環節,上游核心元件(核心組件、晶片)仍待突破。

滙豐研究的分析報告中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將加快本地製造進程以取代重要的美國制零部件,預計對本地供應鏈有利。

滙豐指出,華為在5G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公司已申請1,970項5G相關專利,位例電信設備供應商之首,相信在推動5G技術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該行認為美國政府不會完全禁止華為參與其中,因為相關舉措將對整個5G行業有負面影響。

但在全球供應鏈時代,這不是一場誰輸誰贏的博弈。

美國政府的一紙禁令,表面上是「打」在華為身上,實則是打亂了全球產業的供應鏈。

因為,全球科技發展的鏈條早已深度牽連在一起。

華為被「斷供」的背後,影響至深的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相互依賴、共生共贏的複雜供應鏈。

- END -

福布斯中國撰稿人,等你來加入

富豪榜系列文章

福布斯2019全球億萬富豪榜

福布斯2019全球億萬富豪榜誰落榜了?

福布斯發布十大億萬富豪之都,中國占了四個

全球億萬富豪都靠什麼行業賺錢?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可在後台回復「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科技禁令:華為神操作應對

「@華為 5G,安息吧,謝謝參與遊戲。」美國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在川普針對通訊行業發布行政禁令後發出這樣一條推特。美國商務部隨後透露,將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華為遭遇「封鎖令」,美國在懼怕什麼?

身為海思的一員,王琳(化名)沒有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被身邊朋友關注,在過去的72小時裡,她的社交帳戶里塞滿了來自客戶、媒體、同學、老師甚至是遠方親戚的留言。每個人都在關心著她,以及她所在的海思,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