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風口的小米抱上運營商大腿 會成為下一個聯想中興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動科技】自2010年成立到2014年實現6112萬台出貨量和227%的增長率,保持著高增長的小米一直都是資本追逐的對象。

轉折出現在2015年,小米出貨量僅為7000萬台,以至於小米CEO雷軍不得不表示要重新調整,忘記KPI,回歸初心,重新做極致發燒的產品。

時間行進至2016年底(農曆),雖然小米還沒有正式公布全年手機出貨量數據,但從各類市場調查公司發布的報告還是能一窺一二的。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賽諾(Sino)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Top20品牌銷量報告,小米以2365萬的出貨量位居第五。

對於小米的狀況,知名電商人士魯振旺認為,小米全年負增長沒有任何懸念了,只是減少多少的問題。

但小米不會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和中國移動合作,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年內銷售超過三千萬台包括紅米Note4在內的小米手機產品。

豬是能飛的——小米崛起

豬是能飛的,前提是得站在風口上。

回溯至2014年,風口上的小米如日中天,實現6112萬台出貨量和227%的增長率,估值也達到45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Uber。

小米的成功離不開網際網路,藉助論壇、微博、貼吧、QQ等社交媒體,小米口碑營銷大獲成功,「為發燒而生」也成為當年最為流行的廣告語。

記得筆者當時還是一名大學生,「搶小米」是我們宿舍6人最常討論的話題之一。

2013年7月,小米發布低端品牌紅米手機,填補了小米在低端手機領域的空白。

藉助小米慣有的性價比優勢和出色的營銷能力,小米公司2013年共銷售手機1870萬台,增長了160%,超額完成了年初供貨1500萬台的承諾。

2014年小米繼續2013年的增長勢頭,雷軍在微博上表示2014年小米公司銷售手機6112萬台,較2013年的1870萬台增長227%;含稅銷售額743億元,較2013年的316億元增長135%。

小米的成功也激發了其他手機廠商的鬥志,華為網際網路品牌榮耀已初具規模,魅族也效仿紅米推出了魅藍,樂視、360則蠢蠢欲動……

這很傳統手機廠商——抱上運營商大腿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誰也沒有想到2014年增長率高達227%的小米會在2015年突然停下高速增長的腳步,出貨量僅為7000萬部。

更難想像的是,小米——這個「網際網路手機廠商」會在2016年抱上中國移動的大腿,成為其所打到的「傳統手機廠商」。

小米橫空出世後,人們往往把「中華酷聯」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叫做「傳統手機廠商」,與之對應的小米則被稱為「網際網路手機廠商」。

二者很大一部分區別在於出貨渠道上,小米偏重於網際網路渠道,而傳統手機廠商們更側重於運營商渠道。

2015年起,在線下渠道擁有絕對優勢的OPPO、vivo異軍突起,至2016年第三季度,此兩者已經包攬了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的冠亞軍。

IDC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同比增長5.8%。

其中,OPPO以2010萬部的銷量首次問鼎中國市場第一,vivo緊隨其後,華為排名第三,小米則位居第四,出貨量僅有1000萬部。

具體到線下渠道,小米的處境則更為糟糕。

第一手機業研究院基於線下渠道的2016年11月中國手機品牌銷量排名顯示,小米線下手機銷量在國內市場排名第11位,甚至還不如去年才進入手機市場的樂視和同為網際網路手機廠商的魅族。

雷軍表示:「今天電商占整個商品零售總額規模的20%上下,小米遇到的天花板就是接觸不到那80%的客戶,這是核心問題。

2016年12月20日,雷軍亮相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成為在該大會主會場上唯一發表講話的手機廠商CEO。

雷軍表示,在小米過去6年來中,離不開中國移動的支持;在中國移動倡導的「大連接」的戰略下,小米能做更多的事情。

12月23日,小米發布小米筆記本Air 4G版,但小米商城並沒有該筆記本的購買連結。

據悉該筆記本為中國移動獨家包銷,數量為50萬台。

這並不是中國移動第一次對小米做出包銷承諾,在今年8月25日的紅米Note 4發布會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表示:紅米Note4的上市,將是中國移動與小米公司合作的新起點。

我們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年內銷售超過三千萬台包括紅米Note4在內的小米手機產品。

中國移動有的並不只是包銷,還有最為龐大的線下渠道。

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中國移動社會渠道規模接近70萬個,預計今年終端銷售將達到4億部。

根據vivo官方數據,vivo線下零售店數量約為25萬家,體驗中心超過1000家;OPPO公關總監劉磊曾表示「我們線上銷售量不足5%的比例,主要依賴線下20萬個終端。

常青樹下沒有常青藤——中國移動選妃

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移動始終是那個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中的老大,但國內手機領域的霸主卻換了一波又一波,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三星……其中還有藉助中國移動的力量成為國內市場老大的,比如聯想、中興。

2015年1月21日,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聯想+摩托羅拉以7.9的市場份額拿下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和中國最大手機廠商的位置。

和小米一樣,2015年後聯想出貨量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在國內的銷量僅有1500萬台。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認為,「過去中國的手機產業就是運營商主導,去年以前聯想大約有80%~90%的手機業務依賴這個渠道。

三個運營商三個制式,每一個都要求定製,而且都是低端產品。

這個渠道的成功反倒是害了聯想,因為我們的客戶不是最終用戶,而是運營商,我們考慮的就是滿足運營商定製的要求,讓他們滿意。

當時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得很好,我們也就心安理得了,不覺得需要花心思在用戶身上和產品上,這是完全錯誤了。

現在回過頭來痛定思痛,就是覺得要用匠心精神把產品做好。

與聯想類似的還有中興,中興副總裁溫良良在2016年7月表示,雖然目前中興的運營商渠道占比在逐漸下降,但是運營商渠道依然是中興的主要出貨渠道,占比約在50%左右。

2017年1月6日,路透社援引中興公司多名高管人士的消息稱,中興將裁員約3000人,其中1/5將來自表現欠佳的手機業務部門。

這與中興通訊董事長趙先明在先前的表態一致, 「在2017年,不符合我們的戰略方向或產出績效低下的業務將會被關停並轉,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手機市場,中國移動無疑是一顆常青樹,但歷史表明這顆樹下不會有常青藤,無論是國外的諾基亞、三星,還是國內的中興、聯想。

與其說中國移動選擇合作對象,不如說是選妃,誰火就用誰,但該廠商不再受歡迎時,中國移動自然也不會主推它的手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江湖華山論劍:失落的小米與進擊的 OPPO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把這句話中的「數百年」改成「一兩年」「幾個月」來形容手機的江湖也是極為貼切的。一個英雄輩出的江湖,絕世高手的數量絕不會少。正如《射鵰》到《神鵰》,江湖上的五絕人選...